传记___红军军帽的设计者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传记

红五星 八角帽

——红军军帽的设计者

红军文化的先驱──赵品三

当代的中国人和世界上许多的人们,都熟悉毛泽东主席

的伟大一生以及他所缔造中国工农红军,还有空前绝后的伟

大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人们同样熟悉毛泽东率领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后由埃德加.斯诺拍摄的那张照片。照片上面

容清癯的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帽子上的红星和

军装上的红领章更增添了一代伟的竣爽英姿。

最近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之际,

中央电视台又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

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再现在荧屏

之上。在这部再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壮举的史诗般

的剧作中,人们看到红军穿的是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帽,帽

子上有红星,衣领上有红领章。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红军

这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军队的服装设计是出自一位我党早

期革命家之手。他就是红军文化的先驱赵品三。

一、大冶兵暴的策动者

赵品三,名振鑫,字品三,参加红军后即从字行。山西

省榆次县西郝村人。一九0四年六月十八日(农历五月初五)

出生。父亲赵景升,早年在邻村一家地主开的小商店内做杂

务工,以后转到太原府“信昌源”油面行当了一名跑外的店

员,直到二十七岁上,才成家立业。后来,自家在太原府开

了一间小磨行,捎带耕种二十几亩贫瘠的旱地。赵品三自小

身体瘦弱,四岁才能直立行走。十一岁时随父到太原府读私

塾,十四岁入太原府阳曲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读新书。他练

得一手好字,在书画上显露才华。十三岁时,他自编自书一

幅对联:“面对绿草清香味,头顶蓝天白色云”,深得先生

赞许。

“五四”运动爆发时,赵品三正读高小。新思潮启迪了

他的认识,激发了他的爱国心。一九二二年,他考入太谷县

铭贤学校。铭贤学校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钱由孔祥熙任校

长经办的一所私立教会中学。学校里新旧思潮的斗争十分激

烈。赵品三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的学生运动,逐渐倾向并接受

了共产主义思想。一九二五年,铭贤学校第一个共产党员张

维琛(字淮珍)介绍赵品三和张卿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

们三人组成了铭贤学校第一个党小组,这是山西继太原建立

第一个党支部之后成立最早的党小组之一。他们在学校里组

织了科学研究小组和书报流通社,搜集并向学生介绍进步书

报和革命书籍,如《中国青年》、《向导》、《马克思主义

浅说》、《共产主义ABC》等。还编辑了《国民党与共产党》

一书,并自己刻印出版《锐锋》期刊。“五卅”运动的反帝

风暴席卷全国,铭贤学校的党小组以铭贤学校学生的名义,

倡议组织学生自治会和学生联合分会。掀起声援五卅运动的

学潮。张维琛为学生会会长,赵品三任学生会学艺部主任。

他们带领学生冲向社会,开展下乡宣传,街头演讲、演新剧、

募捐、办工人夜校等活动。赵品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能

力与特长,他的戏剧表演初露才华,他们还组织了“非基督

教同盟”的活动。在学生运动浪潮的冲击下,学校当局被迫

废除了吃饭前颂经、祈祷等宗教仪式。张维琛、赵品三在学

生中威信越来越高,成为学生运动公认的领导者。当时是第

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党人的建议,改组国

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人以

共产党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吸

收进步学生加入国民党、公开成立了左派国民党支部,并同

以贝露女校为据点的右派国民党支部针锋相对地斗争。到一

九二七年春,铭贤学校的左派国民党员巳发展到七八十人。

赵品三还曾到太原参加了“西北革命同盟会”,回校后成立

了同盟分会,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力量。随着北伐战争迅猛发

展,统一战线内部民党右翼分子加紧进行分裂活动。铭贤学

校的高向杲、吕其哲等右派骨干到处张贴反动宣言散布西山

会议派的语论,散布“张维琛、赵振鑫是跨党分子!”阴谋

争夺学生运动领导权。赵品三同张维琛经过周密计划,召开

左派国民党党员大会,将高向杲等五人开除出党。并组织郝

金和、杜义田、郝德青、李维桐、陈增吉等几个同学,在一

天夜里将高向杲痛打了一顿,赶出校园。高跑到山西省国民

党部告了一状,后不得不逃往河南。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

动了反革命“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国民党

内实行清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山西国民党省党部

也进行清党。张维琛、赵品三、郝金和等遭到通缉,无法立

身。不久,郝金和在太原被捕。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

九月三日,赵品三和张维琛结伴南下武汉。

九月的武汉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赵品三和张维琛住

在汉口笃庆客栈,千方百计寻找党的关系。在汉口租界内,

他们先后找到共产党员高鹤桥、高仰止。谁知,刚接上头,

机关就被破获,关系又断了。张维琛又跑到河南去找新的关

系,赵品三匿居客栈留守,等待机会。不久,赵在客栈里结

识了几个打散了的共产党员曹汝谦、曹祖谦、杨松青、周凯、

宋维新等。大家相商分头行动,继续寻找党组织。

一天,赵品三独自到汉口租界区办事,路经一家布店,

见一个穷人在买布时与布店的人发生了争执。布店老板欺此

人是个穷人,且又势单力孤,不仅破口大骂还指使两个伙计

扭打此人。赵品三心中不平,怕此人吃亏,赶紧上前说:“

你们有话慢慢讲,不要动手打人!”布店老板一面说:“你

不要乱管闲事!”一面就往外推赵品三。赵品三怒从心头起,

大喝一声:“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三拳两脚将布店老板打

跑了。老板转身跑到附近巡捕房叫来一个巡捕。巡捕到后,

不分青红皂白,兜头就是一顿警棍。赵品三正在气头上,一

把将警棍夺过又将巡捕打跑。巡捕回去后叫来了众多帮手,

把他们一干人都带到巡捕房审讯。审讯者是个中国人,虽然

替洋人办事,但良心尚未泯灭,见赵品三是个读书人,又说

得有理有据,不但未处罚他,还将布店老板训斥了一顿,然

后释放了赵品三。

这结果原是赵品三始料不及的。回到客栈,张维琛听后

说:“品三,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敢在外面惹事,多险呀!

这期间,党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

右倾投降主义,确立了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动派的暴行的方

针,派出一批共产党员秘密打入反动军阀队伍,利用官兵反

军阀、反内战、反蒋情绪,开展兵运工作,组织反对国民党

反动派的暴动和起义。得知“八.七‘会议的精神之后,

赵品三等一群聚集在武汉的共产党员决心打入白军部队开展

兵运工作。赵品三先后拟打入京山县皂市邓明理土菲部队,

安陆李纪才旅部,但均未得手,不得不退回武汉。当时张维

琛也从河南返回。直到一九二八年春,曹汝谦在上海接通了

党组织关系,赵品三等才奉党的指示,动身去西北弓富魁部

开展兵运工作。不料车到河南驻马店,恰逢战事,交通被阻,

他们只好改变计划,通过关系到驻扎在河南确山的陕西军队

岳维峻部王绍猷的第二混成旅新成立的政治处工作。不久,

张维琛也到了。他们通过驻马店铁路区王号房的共产党员赵

周车(辛人)与河南军委、中央军委接通了组织关系。此后,

从海陆丰返回北方的程子华也来到该旅政治处,参加他们的

行列。一九二八年七月,中央军委派人到确山传达指示,张

维琛、赵品三、程子华、曹祖谦、周凯等成立了党在该旅的

支部,张维琛为支部负责人,秘密开展在该旅发展组织和士

兵教育工作。到一九二九年初,该部内共产党员发展到七十

余人,形成了一个能控制约十一个连武装的战斗堡垒。一九

二八年秋,该旅缩编为团,政治处人员编入第一营,张维琛

任政治教官,赵品三任书记长,程子华任副官。这一年的冬

天,部队移驻安徽阜阳(颖州),岳部缩编为新编第一师。

张维琛、赵品三、周凯、姚俊明被裁减离开部队。程子华下

到六团二营五连任排长。部队移防淮阴清江浦。赵品三等绕

道赶往清江浦,在山西会馆建立了党的秘密机关,继续和部

队中的党员保持组织关系。在阜阳时,赵品三等已和地方党

(聂鹤亭为负责人之一)接上关系。此时,党支部又与耿卓

吾、季步高、张雄生、张经弄、成耀、高 等失散的党员接

上了关系。一九二九年初,蒋介石对这支非嫡系武装继续整

编。新一师移驻武昌南湖,以曹万顺为师长。此时又有几个

秘密党员被迫离队。赵品三这时潜入部队以六团二连上士文

书的身份抵南湖,代张维琛做军中党的负责工作。党支部抓

住该部开往沙市、宜昌一带参加军阀混战之机,利用官兵反

蒋情绪,决定在沙市、宜昌起义,随即成立了以张维琛为统

一指挥的起义司令部。赵品三、高 赶往沙市,郭子明、耿

卓吾、季步高赶往宜昌。不料,五团反动团长王俊杰抢先在

宜昌发动兵变,带走了四、五两个团。耿卓吾在刺杀敌旅长

时壮烈牺牲。起义失败了。程子华所在的六团和四、五团残

部被改编为独立十五旅移驻汉口桥口一带,除程子华一人外,

部队中任职的负责党员全部被溥洗,然而士兵中的党员却基

本上保存下来了。赵品三和高 带出一支驳克枪回到汉口,

以武昌箍桶街艺英小学为据点,同曹祖谦一起继续开展党的

工作。不久,即与程子华取得了联系。赵品三随时把独立十

五旅的党组织活动转报湖北省委、中央军委,将上级党的指

示及时下达给程子华。独立十五旅的兵运工作在党的指导下

又活跃起来。

一九二九年十月,独立十五旅奉命开拔到大冶、阳新一

带“围剿”红军。此时,何长工、李灿率领的红五军第五纵

队和鄂东南的红十二军正在达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程子华闻

讯后即跑来与赵品三等计议,打算趁此机会在大冶、阳新一

带举行兵暴参加红军。恰好中央派柯庆施、石促伟、邓乾元

到武汉,探明此讯,当即表示同意兵暴计划。十二月初,赵

品三、郭子明追上正向黄沙行进的红五纵队,向何长工传达

了湖北省委的指示。红五纵队党委与大冶中心县委立即召开

扩大联席会议,赵品三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尽快派人与

程子华联系,并约定了红军攻城的时间。

12月24日,红五纵队兵临大冶城下。程子华率独立十五

旅内党组织掌握下的部队也同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里应外

合顺利地拿下了大冶县城,参加兵暴的约五个连队与红五纵

队胜利会师。赵品三与郭子明、柯庆施等人得到成功的消息

后立即赶到阳新龙岗头随兵暴部队一起加入了红军第五纵队,

任第16大队党代表。

大冶兵暴是我党在红军初创时期兵运工作取得成功的一

个范例。它给处于艰难创业中的工农红军补充了一支训练有

素的生力军,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赞

赏。直到44年后的1973年,赵品三病危之际,朱老总在接见

赵品三的夫人萧影时,还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大冶兵暴的往事,

说:“品三是大冶兵暴来的。”

二、经军军装的设计者

小八角、红五星,这极具特色的中国工农红军军装在世

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伴随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脚

步,传遍了全中国,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象

征。当年斯诺给毛泽东拍的那张著名的照片就是戴的这种军

帽。文献资料中朱德、彭德怀、周恩来、邓小平等长征后的

照片上,也是这种帽子。黄镇在他极其珍贵的长征画中所描

绘的,也是这种小八角帽,它非常接近于后来的“解放帽”。

那么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

赵品三参加红军后,担任过红军第五纵队第十六大队政

治委员、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八军政治部宣传科

副科长,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秘书、军团直属党委书记,中央

红军特别训练大队政治委员等职。他参加过攻打通山、崇义、

平江、岳州等战斗。还参加过两次打长沙,三次反“围剿”

的战役。一九三一年以后的几年中,赵品三在苏区主要的是

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央工农民主政权论定都瑞金后,他任

职时间最长的是中央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他成了苏区话剧

运动的开拓者、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宣告成立,同时

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

红军学校是专门培养红军指挥员的军事政治学校。红校

除军事政治课程外,还设有文化课,并特别注重各项文化娱

乐等课外活动。这些任务完全由校俱乐部负责实施。俱乐部

下设文化、体育、戏剧等三个管理委员会,各学员队设有列

宁室。赵品三既负责全校的工作,还兼做模型室的工作,制

做了大批教学用的图表、模型、仪器、标本等。赵品三

在参加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之后,征尘未洗,就从中央

红军特别训练大队政委的岗位上,调到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

1932年初,刘伯承调任红校校长。当时红军刚刚度过初创阶

段,着装仍然杂乱无章。有穿旧白军军装的,有穿工、农装

的,更有穿打土豪夺来的各式服装的,甚至还有人把女人装

都穿上了,也有一部分人着装是头戴大八角帽(时称列宁帽)

的红军服的。总之,是五花八门。部队是这样,从各部队选

送来的红校学员们当然也是如此。刘伯承认为,现在已经立

国了,后勤保障条件业已具备,学员队列中服装这样混乱很

不雅观,也不正规,红校学员的服装应当统一。他得知校俱

乐部主任赵品三多才多艺,不但善演剧,而且也精通书法绘

画,就把设计学员服装的任务交给了他。

赵品三经过精心构思,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仍沿用

“八角式”。因为“八角式”已经赋有革命的含义了。但列

宁帽的角太大,不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脸型。 他果断将其设

计成与中国人脸型比较贴近的“小八角”,前面缀一颗红五

星,并亲手缝制了第一顶小八角军帽做样子。军服开始是仿

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设计成紧口套头,经试穿后感到不适合

我国南方的气候。后来改为开襟敞口,领口上缀以红领章。

刘伯承看过试穿的样子后认为很好,指示校总务科长杨至成

负责办理,给学员们每人做一套。红校学员威武整齐的队列

和独具风彩的新式军装很快引起了红军领导和各部队的注意,

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也都制作并穿上了这种“小八角”

帽的军装。从此,红军才有了统一的军装。

三、创立红军战地文化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由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为实现党的纲领而组成的政治性武装集团。红军革命

初期,士兵来自四面八方,有旧军阀的部队,有农民、有工

作、也有少数无业游民。除了少数共产党员、知识分子骨干

外,多数人没有文化。这样,就注定了绎红军进行政治教育

必须采取通俗、直观的形式。红军工又经常作战,话剧、活

报剧等短小生动的形式,就成为红军战地文化的主要特征。

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红军学校,是我国的第一所正规高

等军事院校。赵品三是该校首任俱乐部主任,并且一直任职

到红军长征。红军学校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戏剧工

作搞得轰轰烈烈。这与赵品三在红校俱乐部里出色的组织领

导和卓越的活动能力是分不开的。

赵品三在铭贤领导学运时期就常演话剧,参加红军以后,

由于部队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需要,每逢打了胜仗,总要

在群众大会上演几台话剧。演话剧是当时红军发动群众的主

要手段。部队的指挥员、战斗员也就是话剧演员。赵品三身

为大队党代表,又是话剧的导演兼演员,成为部队中的“名

角”。其他领导干部如何长工、陈奇、姜启贤、洪超,甚至

老前辈徐特立、何叔衡,都是热心的演员。

红校俱乐部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因部队政

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需要而蓬勃兴起的话剧运动成了宣传群

众、组织群众的主要形式。红校的话剧工作特别出色,很快

推广到苏区各部队、各部门以至乡苏维埃。戏剧管理委员会

由赵品三、李伯钊、危拱之、蔡纫湘、伍修权组成。一九三

二年年初,赵品三主持成立了红军的第一个专业剧团“八一

剧团”。这年冬,以该团部分人员为骨干组成了工农剧社会

总社。红校几乎每周都举行晚会,演出歌舞、话剧。露天剧

场挤满了观众,除学校学员外,还有苏区老百姓,远在十几

里外叶坪的中央负责人也常来观看演出。每逢“二七”、“

五一”、“八一”等纪念日和重要会议召开时,演出更为盛

大。赵品三既是演出的组织者,也是编剧和出色的演员,经

常在剧中担任主角。他和李伯钊、伍修权、李克农、胡底、

钱壮飞、王普青等人,合演过《父与子》、《破牢》、《阶

级》等很多话剧。一九三四年一月,庆祝全苏二大的演出活

动是苏区文艺活动的高潮。赵品三负责这次大会的会场设计、

布置和安排文艺演出。当时《红色中华》报道了演出的盛况:

“楼上楼下照耀着灯光,同志哥、同志嫂、同志妹,同志…

…挤满了雄伟的会场。……准备了,大家都准备叫哑了喉咙,

鼓肿了手掌。这是对工农剧社热情的祝颂,祝颂它放射着工

农大众艺术的光芒,祝颂它到群众中去,深入广大的工场村

庄,成为我们的艺术战线上精锐的武装,成为我们战争动员

中雄伟的力量”。全苏二大会议期间,组织了七八次文艺晚

会。赵品三饰演赤色游击队长、李伯钊(后为杨尚昆之妻)

饰演小妹、胡底饰靖卫团总、钱壮飞饰反动师长、李克农饰

土豪的大型话剧《我──红军》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喝采。

当时报道说:“这几个要角是全苏有名的明星,表演极努力”

。人们称颂他们的这次演出是“尽善尽美”的。这次演出受

到中央负责同志的表彰,毛泽东主席专门招待赵品三等剧团

同志们吃了一餐饭。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学校随

军出发。赵品三因身患痢徉未能随军行动。留在苏区的教育

部长瞿秋白任命赵品三为教育部艺术局局长兼工农剧社总社

长。工农剧社将所属人员编成三个军事化的剧团:火星剧团

(由石联星、王普青率领)、红旗剧团(由施月娥、刘月化

率领)、战号剧团(由赵品三、宋发明率领),在部队驻地、

在火线、在群众中以多种形式边战斗边宣传,紧密配合保卫

中央苏区的战斗。一九三五年元宵节,在雩都县小密地区由

瞿秋白亲自主持,赵品三具体负责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晚

会。这次晚会盛况空前,军民冒雨同看,通宵达旦,情绪十

分高昂。留守苏区的中央局党政军负责人项英、陈毅、贺昌、

刘伯坚、何叔衡、陈潭秋、蔡会文等都出席了晚会。赵品三

在一九六二年曾作七律二首追忆当年盛景:

十里听歌冒雨来,

辉煌灯光照山台。

军民同乐逢佳节,

星月联华逞妙才。

东边唱罢西边和,

前幕收场后幕开。

披蓑张盖通宵立,

三度闻鸡不肯还。

元宵结彩赣江春,

壮舞高歌洗战尘。

夜雨绵绵弦韵急,

红灯冉冉掌声频。

蒸豚煮酒劳军旅,

磨剑擦枪待敌人。

三十年来谁记得,

雩都情景宛如新。

赵品三根据瞿秋白关于“话剧要大众化、通俗化,采取

多样形式,为工农兵服务”的指示,组织剧社同志深入前线,

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开展剧本创作活动,写出了很多好剧

本,如《李保莲》、《保垒中的士兵》、《追击》、《游击》

、《我们的队伍来了》、《菜刀下的营长》、《收租粮》等

传记___红军军帽的设计者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都是反映工农红军战斗生活和白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新剧作。

其中赵品三创作的剧本《我们的队伍来了》、《游击》,还

收入瞿秋白亲自编辑的苏区第一个剧本信《号炮集》里。

中央苏区原来是旧中国经济、文化比较不发达的地区。

在敌人四面包围,内线作战的情况下,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

的。有时不得不吃炒米、泥鳅、野菜;没火油,在铁丝编成

的络内点松材来照亮(算为“松光”),还要在“松光”下

写文章办公事;油印用的腊纸、油印用的腊纸、油墨都得自

己创造发明;没有盐吃,就在墙根下搜扫,然后熬晒过滤;

凡士林以油代替,剧团化妆是以木炭代墨,以红色纸泡水代

胭脂;幕布不够代以被单。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话剧工作

者和一切困难做顽强的斗争,来进行工作。特别是在主力红

军长征以后就更加困难。但是,不管怎样艰苦,同志们的工

作情绪是饱满的。行动的时候,演员自己背道具,休息的时

候演员自己下河洗幕布,有些服装是女演员自己一针一线缝

起来的。

瞿秋白同志要求剧社的同志自己创作剧本,他说:“集

体创作不但能多产生剧本,同时能很快地提高每个同志的写

剧水平。”他教导剧社的同志,每人都应订出写作计划,并

由总社综合成总的计划。并亲自写了很多故事。同时他要大

家也先写些故事给他看,然后再编成剧本。瞿秋白同志说:

“先写故事是写剧本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故事要有真实性和

典型性。”他要剧社的同志经常和老农民做朋友,听取故事,

哪怕很短或很简单的故事也应记存起来,这就是写作时的宝

贵财产。他还说:“没有丰富的社会体验就不可能产生好的

作品,高尔基就有极丰富的社会体验,所以他的作品质量很

高。”根据他的教导,赵品三等人以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两

种方法写出了很多剧本。象《李保莲》(由韩进所作)、《

堡垒中的干兵》、《追击》、《你教我打手枪》、《摸哨》、

《抢粮》、《埋伏》、《地雷》、《菜刀下的营》、《交租

粮》等,除话剧外,还集体创作了很多歌剧、舞剧、儿童剧

和山歌小曲。

瞿秋白同志制定了剧本的审查与预演制度,规定每个剧

本都要经他最后审查。先由我们讨论提出意见,当我们说“

这个行”、“那个不行”时,他就指导说:“凡剧本,没有

经过预演是不可以肯定好坏的。剧本的成功必须经过‘写’

与‘预演’两步程序,演一次改一次,改几次才能有好的剧

本产生。”我们就这样去进行,果真把起初很差的剧本,经

过预演都改成了很好的剧本。

赵品三和李伯钊、修权等同志演过很多剧,主要的有《

父与子》、《破牢》、《阶级》等。因经常出台,连附近的

老百姓都认识了他们。有时候也外请客串来参加。如蔡畅同

志就是经常来客串演出的。何叔稀老同志也饰过某些剧中的

地主角色。徐老(特立)劲儿更大,在他的师范学校里亲手

写剧本,当导演,并培养出搞话剧的青年干部,成为能够独

立出演的话剧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东北沦亡,疯狂地向苏

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红军迅速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胜

利之下,红军学校话剧工作的任务加重了,从事话剧工作的

人员也有了一些扩充。当时从事话剧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崔

音波(朝鲜族同志,“提琴专家”)、石淡峰(赵宝成之妻、

擅饰老太婆,以后人都呼为“老太婆”)、石联星、彭舜华

等四个女同志(上海知识青年)、蒋耀德、孟陶(医生)、

李建平(军事教员)等;从红五军团调来的有沈乙庚、刘月

华、施英、施月娥、施月霞、施月仙(有名的施家四姐妹,

活泼伶俐,能唱能跳);还有十几个从漳州来的知识青年,

都爱好文艺,其中有几个台湾同志也参加了学校话剧工作。

由于校政治部主任芡阳钦和其他负责同志们的推动,成

立了“八一剧团”。剧团的委员会中有黄火青、霍步青、伍

修权、李伯钊、危拱之、蔡纫湘、宋发明、洪水、钟维剑、

张欣等同志,由赵品三担负日常工作。这是苏区的第一个剧

团,标志着苏区话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八一”剧团一诞

生,邀请演出的信,要剧本、要材料的信由前方、后方纷给

到来。中央政府举行重要活动时经常邀请剧团前往演出。福

建省在汀州召开全省苏代大会,剧团公演了几天,受到的热

烈欢迎,中央负责同志也给予很大的鼓励。后来经中央同意

成立了工农剧社总社。最初以张欣为社长,不久换为傀志侠。

总社附设有高尔基戏剧学校和蓝衫团,以增减话剧干部和演

员。校长由李伯钊同志担任并兼团长职。(蓝衫团是每人备

有一身蓝衫,三角形的上襟,里红外白。登台时,不用多事

化妆,翻出红的代表革命人物,白的代表反动人物,表演内

容明确,人也可以代表机器、车马等事物,能以种种动作象

征各种情况。这种表演的总名叫“活报”,是伯钊等同志从

苏联学来的,当时盛行于苏区部队中。)从红校抽调沈乙庚、

王普青、魏恩远、石联星、施英、施月娥、刘月华为专业职

教员。另外聘请沙可夫(陈徽明)、胡底、钱壮飞等同志为

义务教员。

总社社址是选在西门外沿河的一座在楼院内。从各县选

调了一百多个聪明活泼的儿童团团员来充实演员队伍。开学

那天,在本社内举行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晚会。有海军舞、快

板、崔音波的提琴、“啊呀来”的山歌(“啊呀来”本名叫

陈亭秀,嗓音清脆嘹亮,一出台就是一声尾音拉得很长的啊

呀来),还有“粉碎敌人的乌龟壳”等活报。压台的是话剧:

《我──红军》。这是专为总社成立而创作的一个多幕话剧,

由洪水、伯钊等同志和赵品三主演。中央负责同志从几十里

远的地方赶来参加了晚会。晚会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掌声。观

众一再欢呼:“再来一个呱呱叫”。直到夜半才结束。

剧校学员毕业后分配在部队里、地方上。产生了不少新

的剧团和“列宁馆”,到处开放着话剧运动的鲜花。

当时演出的几个主要剧本:《我──红军》,是多幕长

剧,描写一个便衣红军战士隐蔽在白区农民家里进行响应红

军号召的活动(集体创作,张欣执笔)。《海上十月》,描

写苏联十月革命时海军起义的情形(集体创作)。《松鼠》

(原名“红色间谍”,因此名不妥改为《松鼠》),三幕话

剧,写一个红军战士打入“围剿”的白军中,被匪军官信任

提为三班班长,后带全班起义。《活菩萨》,描写地主土豪

残余子分子在苏区利用迷信制造谣言,进行反革命的活动,

被一革命青年揭破。上两剧是胡底创作。《北宁路上的退兵》

,描写东北军撤退关内,士兵起来反对国民党的“投降主义”

,返回东北去抗日。《朱德在美国》,写中国革命传到美国,

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照片珍贵一时,

不知怎样偶而得到一张就秘密地传看开了。《非人生活》,

揭露国民党在军内虐待士兵的情况。《沈阳号炮》,反映东

北革命人民在沈阳起义响应抗日义勇军。《武装起来》,描

写游击队在白区发展,一个上年纪的老农民见他的儿女都是

游击队战士,他也要求武起来;沙可夫创作。《富农婆》,

揭露富农剥削农民的惨酷情形和破坏革命的活动。《为谁牺

牲》,表现一个青年农民,被国民党抓去当兵,腿成了残废

的悲惨遭遇。《人肉贩子》,描写国民党的残酷统治下竟发

生了很多贩卖人口的残酷勾当。《阶级》,控诉了社会一层

压一层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剧本特点是曲折幽默。后来剧本

都油印成本子,分发到全区全军去了。

粉碎四次“围剿”以后,为了“扩大红军一百万”,就

在红军学校基础上(在瑞金西郊的大槐树)修建起新校舍,

扩建为郝西史大学(红军大学)。红大俱乐部(原红校俱乐

部)仍保持着原有的话剧队伍。它增加了为其他各学校欢迎

和欢送学员上前线的公演等。遇有大的晚会时和工农剧社联

合演出。虽是两个团体,但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一九三四年春,中央在瑞金沙洲坝建成能容纳二千人的

大礼堂,召开第二次全苏代表大会。晚会共组织了七、八次,

话剧、歌舞、活报、杂技都是由工农剧社和红大俱乐部联合

演出的。除各种活报剧、“啊呀来”的山歌、崔音波的提琴、

四部合唱轮唱全苏大会歌、台湾草裙舞、黑人舞,以及表现

插秧、播种、收割、打禾、送粮、篮球、足球、网球、海军、

骑兵、炮兵、追击、肉搏、等各种生活的歌舞外;主要的话

剧是:《沈阳号炮》、《松鼠》、《烙痕》、《武装起来》、

《北宁路上的退兵》、《活菩萨》、《非人生活》等名剧。

演员们极为严肃认真,舞台、布景、服饰、道具、效果、灯

光等都较平常完备,受到大会和首长们的嘉勉,毛主亲自招

待了赵吕三和剧社的同志们吃饭。

为了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工农剧社组织成了野战

剧团,到广昌一带的前线上做慰问和对敌演出。

对敌演出收效很大。说来也很稀奇,两军作战怎么好演

呢?敌军在多次失败后,就采用了堡垒战术,敌兵缩在堡垒

内不敢出来。红军在对面专等他们一出堡地就机动地去歼灭,

若打下一个堡垒,红军就穿插到纵深去。因此,敌我相距很

近,说话可以听到,演剧也能看到和听到。当在,我们的演

剧场也有必要的自卫措施。敌军士兵看得高兴时也学习我们

喊“呱呱叫”,“再来一个”,有时还扔几包香烟过来。当

敌军官到堡垒巡查时,立刻鸦雀无声了。我们这面也暂时熄

灯停演隐蔽起来,说不定他还要打几响冷枪。敌人的长官一

走,剧团继续以喊口号、唱快板、说书、互相问答、演短剧

等方法进行对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敌军士兵看过剧

后,经常有几个人或是一班一排、甚至整队起义过来。

中央军区的高级负责同志非常关心前方野战军的话剧工

作,亲自写剧本,配合工农剧社、野战剧团到前线公演。罗

瑞卿、刘伯坚、胡底、黄镇、姜启贤等同志出演了“杀上庐

山”话剧。内容是红军打到庐山时,蒋介石正在行营召开高

级军事会议,一窝都当了红军的俘虏。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敌人占领瑞金,接着雩都、会昌

均陷于敌手。一九三五年二月,局势恶化,中央分局动员留

守部队突围。赵品三亲自将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的三

个儿子虎生、豹生、熊生送到了一位老乡家里寄养起来。他

还把工农剧社的剧本、演出材料密藏在老乡家的阁楼上。工

农剧社的人员全部分散编入林华司令员的支队,开始有一千

多人。刘伯坚也在这一路。三月四日,突围开始,一出发就

遇上倾盆大雨。天黑,路滑,山路崎岖。队伍冒着敌人的炮

火,冲过云河、马岭、牛岭三个关口,付出了惨重代价。红

七十团周建平团长在牛岭一战挂花,信丰唐村一战,刘伯坚

左腿中弹,不久被俘遇难。三月六日,又传来阮啸仙牺牲的

消息。冲过敌人的两道封线后,林华支队减员至五百来人,

在茶林又遭敌人袭击,突围后只剩下三百来人了。三月八日,

部队走到磨盘山附近,林华支队决定分成六个连队分散突围

到油山会合。赵品三、韩进分在林华所率的这个连。当日,

他们翻过一座山,走进一所院子正准备吃午饭时,突然枪声

大作。赵品三、韩进跟着林华冲出,涉河爬山,躲进灌木丛

中。在敌人搜山时,他们不幸落入魔掌,被押进敌人团部。

这个团是敌军余汉谋部叶肇师莫希德团。林华被俘后机智脱

险(后来他找到了陈毅率领的部队,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

了)。赵品三、韩进、石联星等三十多人在敌团部关了几天,

敌人认为他们是“演戏的”,没几天就糊里糊涂地释放了他

们。当敌人问及赵品三和韩进姓名时,他们谎称一个叫曹炳

生,一个叫韩思进,蒙混过了敌人。三月十三日,赵、韩二

人脱离了虎口,开始了一段患难与共、并肩找党的艰险历程。

赵品三、韩进步行一天,到达赣南信丰。为了少招麻烦,

他们将敌人开的路条扔进河里,决定以难民身份行动。从苏

区出发时带的钱早被白匪军搜去了,连好点的鞋子都给换走

了。两个人身上一文不名。所幸韩进写得一手好文章,赵品

三则长于绘画和书法。一路上他们靠卖字画度日,从信丰到

赣州、吉安,又到南昌、九江,沿途寻找党组织和红军部队。

在九江,因孔荷宠叛变革命后,在南昌、九江一带到处指认、

追捕共产党员和打散了的红军。赵、韩二人不便滞留,买了

两张车票前往上海。韩进早年在上海搞过工运,满怀希望通

过旧关系找到组织。一路上敌人盘查甚严,遇到难过的关卡,

赵品三用肥皂刻个假官防盖在“介绍信”上混过去。他俩到

达上海时已是一九三五年五月,上海党组织已破坏殆尽,几

经周折,毫无线索可寻。二人决心北上,但路费又成问题。

他们以画会友,从同善书社门口一位画匠处得到五元钱的周

济,又在国民党政府公安局救济科弄到两张廉价船票,上了

开往天津的客轮。在天津仍一无进展,好在赵品三在“三山

裱画铺”谋到个画扇面的营生,百张五毛的工钱,勉强糊口。

韩进找得一位工友家,做为联络通讯处。不想韩进在天津又

大病了一场,赵品三三天两头背扶他到教会红十字会看病。

韩进的身体稍见好转后,两个人便决计韩进再去上海找党,

赵品三暂回山西老家向西北方向寻找红军。四个多月颠沛流

离、生生死死的坎坷,没有动摇他俩的革命意志,如今,面

临分别,两个人相拥无言,热泪打湿了对方的肩头。一

九三五年六月,赵品三终于回到山西榆次家中。他曾设法通

过在西伯利亚赤塔做过生意的亲戚帮助去苏联,也曾有人想

帮他谋个学校教员的职业暂顾饭碗,但都无结果。这一年的

冬天,他意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红军东征的消息,并登有林

彪、李弼庭等人的名字,才确信中央工农红军已胜利到达陕

北。他喜出望外,立即求亲友凑集了十二块钱赶到西安,在

一个朋友开的汽车行里找了个干杂务的差使,并写信告诉韩

进。一九三六年五月,韩进风尘仆仆赶到西安,补个名字混

进了东北军一0九师当文书,想寻找机会跑回红军中去。不

久,韩进所在的东北军某部奉命开往庆阳去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18454.html

更多阅读

《素描静物的起步学习》教学设计

《素描静物的起步学习》教学设计南昌市实验中学:郭雪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2、使学生具备观察、表现、表达的素描写生基本技能。3、通过素描静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美

圆的周长练习课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练习课教学设计葛 娟练习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圆的周长公式。2. 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半径的方法。3.推导半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重难点:掌握已知圆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技工学校的学生,都为十六、七岁的年龄,有梦想但缺乏规划;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有激情但缺少坚持。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课时)设计、执教者:柯丽卿课型:唱歌课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

声明:《传记___红军军帽的设计者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为网友盛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