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理安排时间》中,我的教学观是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从学生的问题和认识过程出发,发现、探究、建构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方法,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节课,我把一个比较深奥的数学问题蕴涵在浅显的生活场景中,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处理好了以下三种关系:
1、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关系。
这节课上,我用小明星期天所做的事来贯串全课。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后文的展开作好铺垫。用小明起床后要干的事情让学生感悟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和流程图的优点。烧水沏茶活动既巩固了流程图的画法,也进行了变式练习,从而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蕴涵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把知识巧妙地穿插起来,整个过程流畅、顺利、自然,学生解决问题就象在听一个故事,而自己好象都在做好事一样,数学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学生更乐意去解决它。
2、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关系。
每一个活动的展开其实也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都要经历明确问题、自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进行总结提升的过程。活动一,学生要解决的是怎样安排最省时的问题,即怎样把一些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里学生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可以同时在一起做。怎样把口头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流程图),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活动二既是一个巩固性的练习,又是一变式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难点得以突破。而解决问题更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能力培养和人文关怀的关系。
本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不仅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画流程图,把复杂的生活知识用很浅显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了解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还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统筹知识、最优化问题。更为突出的是,课的结尾用到鲁迅先生的话,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明确珍惜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发展。
整节课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个别地方老师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关于时间的计算让学生进行说理不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