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的解读原创 岑参的边塞诗

(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12、11)

关键词: 边塞诗边塞生活人生经历 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

内容摘要:

在平常的教学以及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边塞诗有着很重要的分量,而高适、岑参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生际遇、人生经历来比较他们诗歌风格、内容、技巧方面的异同,以此来了解盛唐的边塞诗。

大唐盛世书写了中国古代史上最璀璨的一页,国力的强大使得开疆拓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诗人“从戎而不投笔”,他们往往征战边塞,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于是,一大批边塞诗人应运而生,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高适和岑参。

而在高考诗歌鉴赏中,边塞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我们了解了高适、岑参的诗歌,就会对边塞诗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1】因而,诗史上便以”高岑”并称。

下面就二人边塞诗创作相同和不同点进行论述。

相同之处:

(一)高、岑二人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有军旅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真实的记录了边塞生活。

高适二十岁曾到长安,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岑参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诗篇便应运而生了。

(二)两人在创作方面均属多面手。

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在两人的创作中均有体现。且两人尤其擅长七言古诗,“唐人七古,高岑王李诸公规格最正,笔最雅炼”【2】,这无疑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然而,高适、岑参的诗歌在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一)从内容上来看,高适的诗歌思想深刻、现实意义强烈;岑参的诗歌更多的是描绘奇异的边塞风光、不一样的边塞生活。

高适的边塞诗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思想尤其深刻。在《燕歌行》一诗中,通过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更可贵的是高适以异常冷静的头脑观察、分析边塞局势。对一些将领的能力和人品提出强烈质疑。还通过对比,表达对下层士兵的同情,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们“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样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漠视士兵生死的将军的强烈遣责。使诗的思想性更为深刻。而岑参的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边地雪景,充满着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

(二)从语言风格来看,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3】的评价可以说是很中肯的。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语言质朴,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前两句描绘送别环境,悲凉情调从描写中自然而生,后两句为临别宽慰之语,显得很豪气。语言浑朴自然悲壮之中自有一种厚实。

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比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句中的“然、煎”运用丰富想象突出热海的酷热,雄壮奇丽,变幻莫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也就是说,岑参的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还是颇费心机的。
(三)从艺术技巧方面来看,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高适的诗歌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其诗作常常是直抒胸臆、强烈铺陈,含蓄委婉的描写较少,显得更凝重深沉、浑厚苍老。体裁更习惯乐府旧题和整齐的五七言体。如“校慰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既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又通过“羽书飞传”“猎火照山”等进行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诗具有高亢悲壮的格调。

岑参以壮丽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体,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描写边塞瑰丽的风光,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可谓想象奇特,夸张大胆。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咏雪,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由风而见雪,富有气势。同时,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来喻雪,把朔风严寒转化为绚丽烂漫的景象来感染大雪纷飞的意境,清新诱人,妙笔生花,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沉的爱恋,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后诗歌给我们留下一个绵绵无期、悠悠不尽的千古艺术品位空间。这这句诗中,诗人写雪,鲜明而又色彩,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切的感受力。全诗笔力矫健,既有大意挥洒,又有细节勾勒,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
通过以上比较,高、岑二人诗风之异同已比较清晰。高适少而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所以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主题也更深刻。岑参为落魄王孙,遍览史籍,心怀壮志,希望能功成名就,建功立业。浪漫的个性气质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使他笔下的塞外风光雄奇瑰丽。艺术表现上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高诗有汉魏风骨,质朴厚重;岑诗借鉴齐梁,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二人的诗歌在悲壮的共性中,又分别赋予自己的诗歌或雄浑或雄奇的个性特征,或厚重或轻灵的语言风格,两人的合力所为,使得盛唐的边塞诗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主要参考资料

《浅议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之异同》《青海教育》2010年第Z1期 作者:王金萍。

注释

【1】语出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2】语出清朝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

【3】出自清朝朱庭珍《筱园诗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18984.html

更多阅读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高适和岑参就是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开拓了新的诗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为唐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

高适与岑参 岑参评价

文 / 张京华高适和岑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高适(公元704-765)的郡望是渤海蓨县,其地唐属德州,今属河北景县。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终韶州长史,韶州即今广东曲江。高适早年便随父亲旅居岭南

岑参集 上册 岑参

岑参集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首页.短篇小品.书架下章|加书签|回简介前言(本章免费)唐明皇开元(713—741)、天宝(742—756)时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潮时期,一时大家辈出,群星璀璨,涌现出像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储光羲、常建、王

声明:《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的解读原创 岑参的边塞诗》为网友深街酒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