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梅州市出发,到了大埔再经过百候、大东就可见到花萼楼的指引了。
食:这里未经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没有食市,人多可以临时请客家人帮煮一小围,不然得开车回大东镇找吃的。
游:门票10元/人,值透了。花萼楼建于明万历年间,土木结构,距今已400多年。在粤东这样雨水多的山区能抗天灾防人扰,而屹立四百多年,实在让人惊叹。
P1花萼楼内外三重连成一体,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将近12米,架构大木作,内外土墙,顶是灰瓦。楼高呈梯形,内矮外高,是典型的“土围楼”。
P2土数只有第三层有对外的窗眼,墙基石制,墙土用米浆水混凝打成具水硬性,体现了土楼的作战防御功能。
P3 整座土楼只有一扇大门通外
P4 土数内正对大门的是观音娘娘阁,供整幢楼的人家拜祭用,除了天空,这估计就是精神生活的核心。
P5 二层窗户视觉
P6
P7 第二层只有窗户观看天井,与邻户不可相通;第三层则可通过回廊户户相通。
P8首层每层房间有二进,在一、二层瓦交叠处有漏窗通风透光。
P9每一房间都有木梯垂直相通,这是二层某房间分别通首层与三层的梯子,以及可以透光到一楼的漏窗。
P10 第一层只设一扇门通往天井,不设窗户。
是不是客家人客居异乡那种“抱团”防外的心态,以及生活中物质贫乏与智慧技能的相融合,才能形成客家民居这一独特的建筑形态?虽说这花萼楼不够福建永定土楼殷实美观,但其历史却远比永定土楼早,对客家文化更具研究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