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厦门老街3:古巷梧桐埕
从土崎巷往前走几步,就是梧桐埕横巷。此巷旧时曾称“殆人巷”(厦门话,音似“杀人”)。相传清末小刀会经常在此活动、等待会友,故称待人巷;因方言“待”和“殆”音似,后来就将此巷又叫作“殆人巷”。
走过横巷就到达梧桐埕了。我小时读民立小学,放学后常与同学们到梧桐埕玩耍。记得当时埕仔很宽敞,埕上种了多株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春天到了一片青葱,夏天时老人们乐于坐在树下乘凉聊天。
时隔多年重返梧桐埕,最想看看昔日的老梧桐,可是难觅其踪。经再三打听,才在一处老房的院子里看到一株老梧桐树。它局促地生长在建筑物重围的墙角下,树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片绿叶,更缺少了往昔的盎然生机。老梧桐虽还幸存,但可惜已不在埕上,且其生长空间令人担忧。
梧桐埕巷是老厦门以植物名来命名的一条古巷。一株老梧桐树启示人们:老城区在建设改造的同时,应尽力保护好与老城历史密切相关的古树名木。因为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与延续老城的历史。
从梧桐埕转个弯就走到了天一楼巷。这条巷子是用天一楼的楼名来命名的,这在厦门很罕见。天一楼建成于1921年,是一栋建造精致、体量巨大、中西合璧、气势非凡的西式大洋楼,建成时在厦门曾引起轰动。
一株树一座楼,它们有共同之处:都是上世纪20年代老厦门的记忆与遗存。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棵树、一座楼,而是与老城历史融汇在一起、难以分割的那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天一楼巷老居民们喜欢坐在巷中聊天,95岁的李大伯(住此80多年)告诉我一些老巷的往事。
。天一楼巷巷头的山石和六角庙是老厦门人永恒的记忆
。原老厦门人信奉的六角小庙内文物早被毁,但庙顶尚余往昔遗迹
据说卢嘉锡先生童年时也曾经在此石头上玩耍
。梧桐埕巷内饱经近世纪风雨洗礼的老房子仍存不少
。古旧的门窗上,生长新的生命,昭示新陈代谢是自然及人世普遍规律。
。梧桐埕巷内饱经近世纪风雨洗礼的老房子
。老房子与老梧桐结伴一世
。百年梧桐树生长屈居于墙脚下
。近百年历史的天一楼鸟瞰图。楼内如今还住着六七十户居民
。方正的梧桐埕埕面如今虽缩水但仍保持静谧宽敞的环境
。埕内居民生活一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