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和徐茂公
——隋唐间的那些事之九
我楚狂人
在演义小说和各剧种中,隋唐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个神神叨叨的人物,那就是贾柳店大结义的老三,瓦岗军的军师,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又作徐茂功。这是一个有历史影子的人物,但是变形就非常厉害了。
历史原型的徐茂功就是隋唐间的名将徐世绩。
徐世绩(594─669),字懋公,亦作茂公。唐开国功臣。入唐后赐姓李,后因避唐太宗讳,单名勣。隋大业中,徐世绩随翟让举兵起事,参加瓦岗军,后推让李密为主,以功署东海郡公。武德二年(619年),随李密降唐,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徙曹国公。屡从李世民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刘黑闼,主持及参与平定兖州贼乱、江淮辅公祏诸役。及后太宗即位,拜其为并州都督。贞观三年(629年)与李靖击北突厥,次年灭之。十一年,改封英国公。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十七年,授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同中书门下三品。又从太宗征高句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太宗寝疾,出为州刺史。高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与之谋,勣答以家事无须问外人,武氏遂得立,累进司空。总章元年(668年)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灭高句丽,擒其王献昭陵。次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举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就是徐世绩的孙子。祖父帮助武则天登上权力巅峰,孙子却是反武则天的领头羊,很有戏剧性。
徐世绩在唐初大将中统兵才能也就在李靖之下了。这是一个变形很厉害的人物形象。
附录:
凌烟阁功臣的结局
——正说唐朝之六
我楚狂人
武将出身的唐太宗李世民是重袍泽情谊的皇帝,贞观十七年二月,进入暮年的唐太宗建造了凌烟阁纪念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缔造唐帝国的老伙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图凌烟阁”。
凌烟阁就建在长安太极宫内的三清殿旁。凌烟阁的命名,据有人研究是根据庾信的《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的句子而来的,也许北周王朝也建过凌烟阁纪念功臣。据资料记载,凌烟阁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功高任过宰辅的大臣,如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李靖;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封为王侯的大臣,如尉迟敬德、萧瑀、徐世绩、秦叔宝;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这凌烟阁中共有二十四位功臣入选,依次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和秦叔宝。
仔细分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由以下几部分成员组成,一是李唐集团的亲贵,有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兄)、李孝恭(李世民堂弟)、高士廉(长孙皇后舅)、柴绍(李世民妹夫)、长孙顺德(长孙皇后叔);二是李唐集团的亲信旧部,有杜如晦、房玄龄、段志玄、殷开山、侯君集、刘政会、唐俭,这些人都是从太原起兵以来的最基本的队伍,所谓“首义功臣”;三是招降纳叛得到的人才,如尉迟敬德(刘武周部下勇将)、李靖(隋臣)、萧瑀(隋臣)、刘弘基(游侠)、屈突通(隋将)、张亮(瓦岗军将领)、张公谨(王世充部将)、程知节(传说中的程咬金,瓦岗军重要将领)、虞世南(隋臣)、徐世绩(就是李勣,瓦岗军主要将领)、秦叔宝(先后跟过隋将张须陀、裴仁基、瓦岗李密和王世充),这批人占了整整一半,足见李唐集团还是能大胆使用人才的。
凌烟阁功臣又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基本队伍,其中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侯君集是事变的主谋,尉迟敬德在事变中亲手杀死李元吉,并逼李渊退位,称为“拥戴之功第一”,长孙顺德、张公谨、程知节、秦叔宝是事变的主要打手。高士廉参与了事变,柴绍因李世民而逃亡,张亮因李世民而入狱。整整一半人在事变中为李世民卖命。
在建立凌烟阁时,已经去世的是李孝恭(贞观十四年)、杜如晦(贞观四年)、魏征(贞观十六年)、段志玄(贞观十六年)、屈突通(贞观元年)、殷开山(征刘黑闼时,第一个去世)、柴绍(贞观十二年)、张公瑾(灭吐谷浑次年)、虞世南(贞观十二年)、刘政会(贞观九年)、秦叔宝(贞观十二年)。开国功臣先后辞世,这也许就是促使李世民建造凌烟阁的原因了。
凌烟阁功臣的结局,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生前显赫死后荣耀的,有李孝恭、杜如晦、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和秦叔宝,有些还当做神灵供奉,如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成为门神。这是主要部分,这说明李唐集团对功臣还是厚道的,重情义的。第二类是死后受牵累遭殃的,有魏征、房玄龄,魏征因为侯君集案被李世民迁怒,被毁了坟墓;房玄龄因为儿子驸马房遗爱谋逆罪遭贬谪。第三类是生前卷入种种事件中不得善果的,长孙无忌受李世民托孤死保高宗时的王皇后,反对武则天为后,被诬为谋反,被逼自杀;侯君集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谋,失败伏诛,牵累了许多人;张亮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长孙顺德因贪污而免职闲居至死;唐检因怠于政事被罢官。这些人除长孙无忌有点冤屈,但也是他冤杀皇子李恪的报应,其他大多咎由自取。证明唐代对功臣并没有法外施恩的习惯。
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些人犯法得罪,却没有把他们从凌烟阁撤下来,没有因为后罪而抹杀他的前功,这是了不起的胸襟。唐朝对人对事还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这也是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