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簧片间隙与弧度:簧片间隙如果比较统一,就没有必要调整间隙。弧度厂家基本都做了,只不过不细致而已,买到手的琴只需稍微调整弧度就够了。为了压音而需要调整簧片时,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压音与簧片调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dc8d7010096mm.html。
其实,一把调整好的琴,不仅仅是压音能够准确到位并保持稳定,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即:只要轻吹(哪怕是极轻)就能发声,加力吹的过程中不堵,也不啸叫,满足所有气息变化。另外每个簧片都应有适当的超吹效果,使其音色会更饱满,更具表现力。这是除了压音以外,对簧片调整的进一步要求。为实现这一目的,就有必要对簧片进行微调了。当然为了压音的需要也可以做这样的微调。根据每个人的经验以及经验获取方法的不同,这种微调往往是频繁往复进行的,因此找到简便且即时见效的微调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对簧片进行微调的方法是:先做一个小工具。找一段2.5平方的铜芯电线(要实心的,月10公分长),一端弯一个小环当把手,另一端留出月2.5厘米,顶端0.5厘米处弯起约45度,尖端用砂纸打磨圆滑,调整簧片的小起子就做成了。在上述前提和要求的基础上,用这个小起子,可以从前面的吹孔或后面的释音孔对需要调整的簧片从下边向上压一压就可以了,不要从上边翘。最好压簧片的端部,也不要探过簧片的端部,否则,当小起子端部打磨不光滑时,会刮住簧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需拆开琴盖,更不需拆掉簧板,随调随试,立时见效,十分适合簧片微调。示意图如下:(实在太难画了,大概示意一下吧)
好的口琴不是能响就行。簧片间隙的微小变化影响着在微气量下的音量和音调效果,尽管其变化很小(可能在微毫西弗一下,哈!),但是对于演奏时能否实现出神入化的效果有十分的帮助,对于有一定气息控制力的初学者提高兴趣和水平也是很关键的。簧片间隙调整不想发动机进出气阀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全凭感觉,尤其在微气量下的感觉,这点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口琴的音乐表现力或者说灵敏度也行。因为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嘴唇不向进排气管道标准,位置那样准确,音乐表现力的要求也不可能那样的精确,十孔口琴不像复音口琴或者钢琴只有音量的变化,像小提起一样结合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表现出如泣如诉的歌声才是十孔口琴的魅力所在。
如果琴友按照一下思路仔细研究一下手中的口琴,多多少少总会有些簧片不属于正常间隙的。调整好间隙的标志是灵敏度大大提高,即不管是轻吹还是重吹,也不管是压到什么程度(哪怕在半音之间的非标准音)都能够比较正常的发生。我调琴(簧片间隙调整)的思路:根据琴的情况大致分为粗调和微调两个大的步骤,文字表达起来很难,还是用我习惯图示说明一下吧。
粗调:
粗调簧片间隙:粗调簧片时,我采用纸撬或钝锥捅的办法。不管用那种办法,左手都要你住簧片从根部到1/2黄片的长度,同时,翘起高度最好不要超过30度,这两点很重要。若有必要,也可采取弯簧的处理办法,所谓弯簧其实就是上诉办法的夸张版。测试时采用嘴吸簧片的办法。这种办法也能够测试压音,包括吸音簧板上的核吹音簧板上的所有簧片。应该强调的是:这种测试的压音结果跟装上以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大概受同孔对面那根簧片的震动和气息跑漏有关。粗调主要调整气息和音量的关系,兼顾压音。如图:
微调簧片间隙:微调簧片时,就不能用纸撬了(够不着了),只能用钝锥捅的办法了。关于钝锥我在别的帖子里介绍过了(大概就是用一段2.5平方铜芯电线制作的,前端一定要磨圆磨光),捅的时候要小心,一是要正,捅歪了钝锥卡在簧板与簧片之间就容易伤着琴,假如钝锥上有毛刺就更危险了。捅的幅度要有所控制,低音区倒也无所谓,簧片长,且有盖板管着呢;高音区就要十分注意了,黄片短,捅的幅度不能太大(我的原则是宁可不够,绝不过头)。微调主要调整压音动作幅度和音调下降的连贯性与下降程度的关系。如图:
感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个我说的钝锥(或称起子)很有必要。可以在低音2、3孔尝试,那里的簧片厚且长不易出问题。捅一捅吧,效果绝对不一样。注意:这种微调是在微量和重量气息下分别进行的,必须保证调试者能够把握持续而稳定的气息,并且在重量调整时初始力气一定要足,不可从有轻至重。这种微调做完以后,能适应各种气息和嘴型的变化,保证有气就有声并结合嘴型的变化演奏出漂亮的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