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语“上下其手”出自聪明人的暗语
楚共王的大儿子是楚康王,二儿子是熊围,熊围又称王子围。
却说老二熊围这人,从小长的个子大,身材魁梧,典型的“南人北相”,论相貌,这是一种贵相。不过,这个人比较压强,喜欢巧取豪夺,什么好处都想要,都想争,有时甚至近乎于泼皮无赖。
老三熊比、老四熊黑肱,都是本分人,比较老实。
老五熊弃疾年龄最小,话也最少,非常沉稳,从不惹事,他的四个哥哥都喜欢他。
因此,在楚共王的五个儿子中,最有个性,最喜欢出风头的,就是二王子熊围了。
在楚康王时期,有一年,楚国人去找吴国打仗,老二熊围也跟着去了。
当大军抵达吴国边境时,发现吴国人早有准备,无利可图,就准备撤军回国。可就这样回去又挺没面子的,那就干脆拿郑国出出气。
于是,楚军在转来的路上,向郑国发起了突然袭击。
郑国的守将,名叫皇颉,猛然发现情况不对时,仓惶率军出战,结果却被打的丢盔弃甲,落花流水。皇颉见势不妙,暗暗叫苦,只得跳下车来,夺路而逃。
可是,他还没跑上多远,就被楚军中的穿封戍活捉了。
穿封戍抓住了郑军的主将,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押着这个超级大俘虏,边走边笑,正准备回去请功领赏,只见迎面过来了一员大将。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楚康王的弟弟,熊围。
熊围走近前来,看了看,突然发出一阵怪笑:“哈哈,哈哈哈,我活捉了郑军的主将!”
穿封戍一看,明明是自己捉住的,这人怎么说是他捉住的?就问道:“喂,你谁呀?有没搞错?你没看见是我正押着他吗?”
“我可没看见你押着他,这个俘虏是我抓住的。”熊围一口咬定。
“你真不要脸!明明是我捉住的。”
“你才不要脸,敢跟我抢功。”
两个人就争吵了起来。
穿封戍只是个下级小军官,他不知道对面的这位,就是楚康王的弟弟。就是知道也不怕,因为穿封戍是个直人,俘虏本来就是他抓到的。
正在吵时,来了一个叫伯州犁的人。伯州犁原是晋国人,现在在楚国做官,人缘很不错的。
熊围提议说:“伯老来了,他最有学问,咱都别争了,问问他,让他来判断。”
“行!那就让伯老来评评理。”穿封戍表示完全同意。
两人把问题交给了伯州犁。
不得不承认,晋国人的点子就是多。伯州犁说:“这还不好办?你们究竟是谁捉的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问问他不就行了?我来问。”
穿封戍脸上带着微笑,心里说,这下该真相大白了。
伯州犁走到俘虏皇颉的面前,用一种很异样的眼神望着他说:“他们两个所争的是你。你看上去就是个聪明人,文化人,是个君子呀,什么事还有你不知道的呀,对吧。”
皇颉一听,有点迷茫,弄不懂什么意思,心里飞快的揣摩着。
伯州犁抬起手来(《左传》:上其手),高指着熊围说:“这位是王子围先生,是我们国君最宠爱的弟弟。”
然后,伯州犁又把手放下来(《左传》:下其手),低指着穿封戍说:“这位是穿封戍先生,是我们楚国边境上一个小县的县尹。”
皇颉似乎有所明白了。
“请问,他们这二位中,究竟是谁捉住了你?”伯州犁问。
皇颉马上抢答:“我遇上了王子围,打不过他,就被他活捉了。”
回答完全正确!
熊围得意的笑了,伯州犁笑了,那个俘虏皇颉也跟着一起笑了。
穿封戍大怒,提起长戈,就要来跟熊围拼命,幸亏在场人多,夺下了穿封戍手中的武器。
从此,穿封戍恨透了熊围,逢人就讲,所以我们今天就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叫“上下其手”的成语。
这是熊围才当官不久的事,仗着他哥是楚王,四处作威作福,横行霸道。
当然,他还有更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