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种,一般用于雕刻印章。鸡血石最早于明代初期发现于浙江昌化,后为清代所重视。如乾隆下江南,天目山禅源寺主持曾献一方昌化石,后制成“乾隆之宝”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印章一对作为国礼馈赠田中首相,昌化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振,并很快波及港、台和东南亚,至今销售势头不减。鸡血石的另一产地是内蒙古巴林,巴林石的开发始于民国之初,至今已近百年。1997年香港荣归之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一尊“骏马奔腾向未来”工艺石雕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石雕主体即为名贵的巴林鸡血石。
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仍以地开石为“地”,杂质有石英、黄铁矿、明矾石等,这些都是影响石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砂丁”。石地的颜色为白、黄、灰、红、绿、紫等。鸡血石的“血”与所含辰砂的多少及结晶颗粒大小有关,如辰砂含量>20%,结晶程度高,血的颜色发暗;若辰砂含量为10%,结晶粒度<0.05毫米,则血色鲜红。
昌化、巴林两地的鸡血石虽然在成分和结构上相近,可品质上则不尽等同。昌化者血色浓重,辰砂含量可达70%以上;而巴林者则血色稀薄,缺乏立体感。若论鸡血石地,昌化者多见有不易刀刻的“砂丁”,而巴林石地多不含砂,并常见有冻地,故有了“北地南血”之说。总之,真正能上鸡血石王位的也只有昌化石,如“冻地鲜血大红袍”等。
评价鸡血石的重点是血色,一般包含:
1.血色:鸡血石的颜色以鲜红为最贵,次为朱红,暗红较差。鲜红者又称“活血”,暗红则因似凝血故称“死血”。
2.血量:一般来讲,鲜红血含量>30%则为高档品,>50%者为精品,>70%者则为珍品。当然,含血量也不是多了就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块辰砂而不是鸡血石了。对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为上品,叫“满堂红”;四五面含血为正品;二三面含血次之;单面见血者为下品。
3.血形:有星点状(点血)、条带状(条血)、块状(块血)三种,血形评价当以“血”在石“地”中的分布特征,若如云似雾,构成抽象的图形,则价值倍增。
目前市场上除了低档鸡血石之外,同样有大量人造鸡血石,这些假货同样是用树脂、塑料、石粉加工而成,其色调单一,质地均匀,无裂无杂质,特别是血色呆板不自然,或红色颜料或充填辰砂,总有浮在表面的感觉。有人为了追求天然鸡血石密度较大的特征,居然在人造鸡血石里加埋铅条,可见他们还缺乏必要的真诚。
鸡血石的传说
真正的鸡血石不但漂亮,而且其鲜红的颜色恰好与中华民族崇尚红色的文化传统两相契合,因而成为人们心目中可以驱魔迎祥、祈福降瑞的福石。寺庙里用它作供奉佛像的材料,四方信众踊跃前来,而且有求必应,格外灵验。抗日战争期间,一些高级将领笃信鸡血石之“灵”,甚至把它当保命符随身携带,希望能够出生入死,逢凶化吉。
和其他名石一样鸡血石同样有着传奇的身世,负载着美丽的传说,在昌化鸡血的产地就有这样一则凤凰灭蝗虫,血洒玉岩山的动人故事。
在很久以前,如今昌化石产地玉岩山一带,连年蝗虫为患,瘟疫流行,作物不能长,百姓不得宁。这时一对精灵美丽的凤凰,见此情景,十分怜悯,决意要为此地百姓除害,造福一方。于是,它们在玉岩山降落,消灭了蝗虫,驱散了瘟疫,让当地重回安宁。玉岩山的百姓感恩万分,请求凤凰留在玉岩山,与他们一起生活,永保世代康乐平安。凤凰被百姓们精诚的心所感动,遂而在玉岩山定居、成家。
可是不久,玉岩山来了一对强横的乌狮。它们对凤凰巢居着这样美丽的山头,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受到百姓如此爱戴,非常忌妒,妄图赶走凤凰,占山称霸。一天,乌狮恶意对凤凰提出挑战。凤凰不怕邪恶,勇敢迎战,几经搏斗,战胜了乌狮。但乌狮并不就此罢休,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欲置凤凰于死地。年复一年,机会终于来了。正当雌凤凰进入孵育期,雄凤凰忙于外出觅食之际,乌狮乘雌凤凰无所防备,偷袭凤巢,猛攻雌凤凰。雌凤凰奋起抵抗,几次击退乌狮,但终因势单力薄,被两头乌狮咬断了一条腿,鲜血流遍了玉岩山。等到雄凤凰归来,雌凤凰已筋疲力尽,难以动弹。雄凤凰含着悲愤的眼泪,击退乌狮。为了医治创伤,它们只得埋好被乌狮践踏了的凤凰蛋,腾空远去。山下百姓痛惜万分。他们对天祈祷,请求天宫神灵保佑凤凰平安脱险,再给玉岩山带来欢乐和幸福。
凤凰的啼鸣,百姓的祷告,感天动地。玉帝派皇太子下凡视察了实情,令地藏王将玉岩山的凤凰血点化成美丽的丹石,并赋予块块丹石有逢凶化吉、驱邪扬善、征恶布爱的力量。那凤凰蛋也神奇地变成了晶莹瑰丽的玉石,给山下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万恶的乌狮,见凤凰已经飞走,以为玉岩山从此可成为自己的领地,那凤凰蛋也可成为自己的美餐。它们再次来到玉岩山,欲重温黄粱美梦。可是它们万万没有想到,当它们一踏上玉岩山,未及接近凤凰蛋,那遍地鲜红的丹石顿时发出道道金光,把乌狮烧成了乌黑的焦炭。此后,玉岩山恢复昔日的和谐和欢乐,由凤凰血和凤凰蛋点化成的彩石成了今天的稀世珍宝。缘于这个美丽的传说鸡血石本应叫凤血石,只是后人在开采时发现它的色彩与刚宰杀的鸡血滴在玉石上相似,才习惯称作“鸡血石”。
传说虽不可信,但给鸡血石平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所谓鸡血石能兴家避邪之说,一直流传至今。也正因此,其方可在百年来倾倒了众多帝王将相,骚人雅士,富贾巨子。在清朝,使用昌化鸡血石刻制玉玺的皇帝和皇后是最多的,有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宣统、慈禧等。同时,鸡血石被列为宝玉石名品,在清代官吏服饰中,一花翎红顶为最高品级,鸡血红曾代珊瑚红、玛瑙红为顶花品饰之最高荣誉。
乾隆皇帝就有多枚昌化鸡血石宝玺。其中一枚是“乾隆宸翰”此印高15.2厘米,面8.4厘米见方,制于清乾隆24年(1759年),是清乾隆诸多宝玺中最为精美的。作者卫承芳,河南人,是清代雕刻名师。作品取材于乾隆南巡时畅游西湖的迷人景致,荷花丛中双鹤漫步,池中鸳鸯交颈,水底鱼儿戏耍,花间叶面蜻蜓飞舞、青蛙、螃蟹跳跃,一派生机盎然。荷池岸边的岩石上刻有三处边款,其中一处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日过西湖,见荷花烂漫,摹之于石......”。其印面刻阳文“乾隆宸翰”。据传,此印材是当年清高宗首次南巡至西天目山,赐禅源寺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住持感激万分,精心准备了此昌化鸡血石进贡。高宗如获至宝,龙颜大悦,遂敕封为“国宝”。
由于鸡血石中的“血”也就是辰砂,乃是炼汞的主要原料,鸡血石曾经遭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成吨成吨的红宝石被投进火炉,烧成废渣,也不知暴殄了多少天物。而其价值的重新发现则与一起外交事件有关。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精心挑选了一对“大红袍”鸡血石赠送给前来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也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随着这股风潮,鸡血石的价值重新获得了国人的认可,收藏者日益增多,价格水涨船高,成为今天收藏市场上的新宠。
鲜血淋漓价最高
而收藏鸡血石主要考虑颜色、血量和硬度。首先颜色是第一位的,因为鸡血石尊鲜红者为贵,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颜色越鲜红越艳丽则越受追捧,但是强调要鲜,仿佛是刚流出的鸡血,那种死板呆滞的干红价格就大打折扣。其次,看血量。鸡血石讲究血量不仅要多,而且要分布集中。一般一块石头含70%的血量即被认为上品,70%到80%之间被誉为“大红袍”,80%以上为极品鸡血石。连续片状分布的血就比较贵,线状血次之,散点血更次。最后看硬度,由于鸡血石绝大多数是用来篆刻作印章使用的,因此硬度很重要。同等条件下,硬度越低的越利于篆刻,而且石质更细腻温润,价格自然就高。一般把硬度低于3度的鸡血石归为软,硬度高于3度的称为硬。鸡血石里又硬又干红的品种较差,达不到收藏级别。
另外鸡血石的地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厘米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是做印章的上佳材料。专家表示,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另外,在如今天鸡血石的两大产地中,巴林鸡血石血色不稳定,血色散而不聚,容易氧化发暗;而昌化鸡血石血色聚而不散,相同品质下,昌化鸡血石市场价格要比巴林鸡血石高,因此要学会区分。此外,要学会辨别鸡血石的真假。鸡血石的硬度低,真血为“活血”,并由内而外立体分布,有层次感,颜色渐变过程也有层次感,而假鸡血石的红色缺乏层次,要多看多比才会有体会。
鸡血石 故乡春景鸡血石—仙居
鸡血石 飞天
鸡血石 春流不息
鸡血石 吴越王射潮图
鸡血石 万山红遍
鸡血石 冰血交融
巴林鸡血石王
鸡血石 登峰造极
鸡血石 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