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三思三创”(发表于海曙教育) 晋江三创园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三思三创”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三思三创”(发表于海曙教育) 晋江三创园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王丹红

科学活动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材料和严谨的教学过程。而提问是严谨的教学过程的关键。有效的提问策略帮助幼儿教师发现、理解、分析、深入幼儿的思维,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对话,在支持、挑战、拓展幼儿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提问”就是提出问题要求回答。幼儿园教育中的提问即是师幼间的互动对话。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提问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线索,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很多教师对组织科学活动感到困惑,经常会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带,科学活动操作的习惯很差;我们班的孩子很皮,教学活动中根本坐不住;每一次我提出问题,孩子们总是自由讨论,叽叽喳喳吵成一片……面对老师们的各种抱怨,再看看孩子们的不同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原因在于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行为,没有理解和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和想法,更没有反思自身在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缺失。

一思:提问的方式与种类

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时采取的提问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两大类。

一.封闭式提问:

随意性提问(Q1):范围广,没有明确某一领域,随意度大,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

重复式提问(Q2):对同一个话题,指向单一,反复提问,由幼儿进行回答的方式。

归纳性提问(Q3):给出正确答案,或引导正确答案,由幼儿回答肯定性答案的方式。

二.开放式提问:

回忆式提问(Q4):激发幼儿对原有经验的回想,回答问题。

加工性提问(Q5):对幼儿的浅表回答进行加工后生成新的问题,由幼儿思考原始答案,发现表面观点背后的问题的方式。

聚焦式提问(Q6):对幼儿答非所问的回答进行重新整合,再提问的方式。

二思:封闭式提问与教学效果之关系

以中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为例,试析封闭式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追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关键在于教师们没有细致地去研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活动实录】

中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乐意参与操作探索,激发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备注:T:代表教师C:代表幼儿

过程实录

一、手指游戏

T:今天我们就用这双小手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请你试试用这把尺子把盘子里的纸屑吸起来。

C:吸不起来。

C:我吸起来了。(幼儿将纸屑放在尺的上面)

C:你这不算的。

。。。。。。

(分析:在操作游戏中幼儿自由交流和讨论,探索欲望强烈,活动气氛轻松而活跃。)

二、摩擦起电

教师演示

T:纸屑吸起来了吗?(Q2)

C:吸起来了。

T:我是怎么吸起来的?(Q1)

C:魔法吸起来的。

C:头发吸起来的。

。。。。。。

T:再看一下,我是怎么吸起来的?(Q2)

C:头发有魔力。

。。。。。。

(分析:90%的幼儿认真关注教师演示,70%的幼儿立刻做出反应,以讨论式方式交流吸起来的现象,渐渐地幼儿的思维聚集在“有魔法”和“没魔法”的论点上。15%的幼儿先后回答,回答层面仍然停留在“魔法”问题上,大部分幼儿失去兴趣。)

三、操作体验

T:那你们用这个魔法去试试,看看会不会吸起来。(Q2)

C:吸不起来。

有些幼儿开始用直尺搅拌纸屑玩。教师介入:你要用力的擦头发,才能吸起来。

(分析:80%的幼儿做出反应,分组去操作。操作中50%的幼儿大声叫喊,20%的幼儿开始游离。操作场面比较混乱。)

四、答疑解惑

T:你们吸起来了吗?(Q2)

C:吸起来了。

T:你是怎么吸起来的?(Q1)

C:我是擦一下头发吸起来的。

T:你们知道为什么可以吸起来?(Q1)

C:要用力擦才能吸起来。

。。。。。。

T:对,我们是用力擦来擦去吸起来的,对吗?(Q3)

这样擦来擦去产生摩擦,把纸屑吸起来了,我们把它叫做摩擦起电。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吗?(Q1)

C:我知道摩擦起电,就是头上有电。

C:要是脑袋上有电,我们不是早就电死了。

T:是啊,脑袋上是没有电的,那到底什么是摩擦起电呢?无人回应

(分析:部分幼儿未成功,游离在活动之外。部分成功的幼儿答非所问,依然停留在“魔法”层面。只有1个幼儿回应了教师的提问,并且答案是错误的。第二个幼儿的反问直接批判了第一个幼儿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脱离幼儿经验。)

提问汇总:

本次活动教师一共提问9次,其中,Q1随意性提问:4次Q2重复式提问:4次Q3归纳性提问:1次

根据对教学活动的实录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大量运用了封闭式提问,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高涨慢慢回落,关注点逐渐脱离教师的预设,幼儿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参与的幼儿逐渐减少。

分析原因:

1.教师对活动把握不到位,对提问考虑不够周密,随意性大,对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

2.教师对幼儿思维特点不了解,没有解读幼儿应答、行为背后的原因。

3.教师接不住幼儿抛回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

三思:开放式提问与教学效果之关系

现根据第一次教学活动,运用开放式提问进行分析和调整,修正如下:

●“摩擦起电”第二环节:


修正提问:

你发现我是怎么做让纸屑吸起来的?

对应幼儿回答的追问:我这个神奇的魔法是怎么做,让纸屑吸起来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要怎么做才能把纸屑吸起来?

分析:

去除第一个封闭式提问。将第二个问题扩展、细致化,透过提问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关注在教师操作的行为上。去除单一重复式提问,根据幼儿的不同回答预设多种不同的重新聚焦式提问(Q6)加工性提问(Q5),把问题聚焦在“怎么做”上,引发幼儿注意观察和对原答案的思考。

●“摩擦起电”第四环节


修正提问:

有多少小朋友成功了举手。你是怎么做让纸屑吸起来的?

为什么这样用力来回擦就可以把纸屑吸起来呢?

引入一段视频,科学小博士进行答疑解惑。原来这样用力来回擦叫摩擦,那是什么原因把纸屑吸起来的,科学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

去除第一个封闭式提问。重新整理归纳幼儿的回答,进行重新整合,将问题具体化,减少干扰。重新聚焦式提问(Q6)去除第四个无效的封闭式提问。半归纳式(Q3)提问,梳理幼儿对摩擦的经验,结合回忆式提问(Q4),引导幼儿描述纸屑吸起来的原理。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调整和研究,意识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想努力地去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它们,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那么我们就需要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方式,“问”出幼儿的思维,“问”出幼儿的激情,“问”出幼儿的创造。根据大量的听课经历,发现教师们在教学对话中存在问题,结合自身的思考,对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作出以下创新性的建议----

一创:运用回忆式提问,启发唤醒全体幼儿的元认知,解读幼儿动态垂直式的思维模式

往往在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人云亦云”,出现“跟风”的现象。如竹子是怎么样的?幼儿会出现一窝蜂地表述竹子就是长长的。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师提问的方式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假如教师提问:请你回想一下,你见到的竹子是怎么样的?运用回忆式提问启发唤醒幼儿的元认知,引导幼儿从上-下、前-后、内-外、深-浅等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使幼儿垂直式的思维模式转向动态旋转式思维模式。

二创:运用聚焦式提问,以点带面完善全体幼儿思考和探究,解读幼儿动态旋转式的思维模式

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常常使幼儿的回答“跑题”。如:“我是怎么吸起来的?”教师的最初意图想要幼儿回答吸起来的方式,结果随着幼儿的回答,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魔法”上,面对幼儿这样的“跑题”行为,笔者建议教师们思考幼儿的答非所问,分析幼儿的思维模式,重新聚焦,站在幼儿的角度不否定的基础上旋转问题,通过“解释”和“验证”重新聚焦问题,有效完善幼儿的动态旋转式思维。

三创:运用“加工性”提问,对话式推动全体幼儿的观点和想法,解读幼儿覆盖和容纳式的思维模式

在观摩诸多教师的科学活动,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反应冷淡,回应不积极。为什么我们教师的提问会出现“冷场”呢?我们的提问令幼儿“摸不着头脑”,就如“什么是摩擦起电?”远远脱离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又如案例中幼儿提及“要是脑袋上有电,那我们不是早就电死了。”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建议教师们可以启动“加工性”提问,重新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加工,或者根据幼儿的浅表回答进行加工,追加一个加工性提问“有道理,脑袋上要是有电,那不是太危险了,可是它确实叫摩擦起电,那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电呢?”,顺着幼儿的思维,使提问拓展更深入,激发幼儿反思,打开并推动幼儿的覆盖和容纳思维,辐射全体幼儿发现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问题。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加快幼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进程,更是发展他们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了有效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有效的开放式提问,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修正、并通过反思、修正总结,提高自身的提问技巧,做一个睿知的幼儿教师,让提问更精彩!让活动更绚丽!在精彩的活动中真正为幼儿撑开智慧的天空!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1

【2】(美)MarylouDantonio & Paul C.Beisenherz著,宋玲 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3】(英)卡西.纳特布朗(CathyNutbrown)著,刘焱 刘丽湘译《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1.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1642.html

更多阅读

我的治疗观首先发表于阿尧心理互助网 _卜明臣 平步亲云阿尧

(首先发表于阿尧心理互助网)我来阿尧记忆中应当是2002年的冬季。后来网站有次改版,似乎所有人的时间都多少发生了点变化。而当我今天在阿尧说这些话时,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网站界面、架构、人员。有些人离开这里,又有新的

浅谈幼儿园韵律活动_清瑟晨零 校园的早晨韵律操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一、认真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第一、音乐的选择。一般人认为:幼儿的韵律活动形式的内容,越贴紧幼儿的生活,就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

声明:《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三思三创”(发表于海曙教育) 晋江三创园》为网友蓝天下的迷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