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丹棱教谕林嘉惠《无题》二首赏读
《无题》二首
(一)
遥遥捧檄傍山行,阅尽崎岖路始平。
破碎人家依两岸,万峰堆里露孤城。
(二)
四面荒烟拥邑城,登楼凭眺客心惊。
颓垣败瓦今犹是,怕听风声与鹤声。
【题解】: 此诗辑自民国12年版《丹棱县志》卷八“杂事志.流寇”28页。林嘉惠,清代峨嵋人,清咸丰年间曾任职丹棱教谕。教谕:学官名。元﹑明﹑清县设“县儒学”,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教谕、训导一般由举人或贡生出任。《无题》二首应作于清咸丰十年(1860)~十一年(1861)期间。
【赏读】:这是一首写战乱后赴任丹棱所见的诗,从侧面表现了战乱给丹棱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一)
“遥遥捧檄傍山行,阅尽崎岖路始平。” 捧檄:即“毛义捧檄”,是用典。见《后汉书·毛义传》。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南阳人张奉慕名前去拜访他,刚好庐江府郡守派一位专使带着一份任命毛义为县令的檄文来到毛义家中。毛义接过任命自己为县令的檄文,喜笑颜开地连忙捧着檄文到里屋去把这消息告诉自己的母亲。张奉是一个很注重品德操守的人,他见毛义接到做县令的任命,竟如此高兴,以为毛义也是个重视名利的小人,心中对毛义十分鄙视,并对自己冒昧前来拜访十分懊悔。于是,他等毛义从里屋出来,便神色冰冷地向毛义告辞而去。过了一年多,毛义的母亲因病去世,毛义立即辞去了县令的职务,在母亲墓边搭屋守孝。在他守孝期间,郡守又几次征召他去出任县令,他都推辞不去。服孝期满后,毛义被举荐为贤良,朝廷派车子来征召他人京,但他仍然不肯应召。张奉听到毛义数拒征召的情况,感慨地对别人说:“我现在才明白毛义的为人。对贤德的人真是难以揣度。过去我看到他被任命为县令的时候,是那么欣喜;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我才明白他是为了供养母亲才去曲就官职的啊!”后来,“毛义捧檄”便作为是为孝养父母而出仕的典故。如清代冯桂芬《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云:“毛义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首起两句写赴丹任职行路之艰辛。意思是说:我因家贫为了孝养双亲从远远的家乡峨嵋前往丹棱出任教谕一职,一路上沿着崎岖的山中小路走来,直到要到丹棱城边了路况才开始略为有些平坦。
“破碎人家依两岸,万峰堆里露孤城。” 末尾两句写初到丹棱所见战乱后丹棱的状况。 意思是说:此时我远远望见在丹棱河的两岸不少人家的房屋因战乱焚毁而显得十分的残破不堪,小小的丹棱就如同一座孤城一样座落在万山环抱之中,
(二)
“四面荒烟拥邑城,登楼凭眺客心惊。”首起两句写登城远望所见及心中的感受。意思是说:战乱后县城四周烧毁的房屋仍然冒着的浓浓余烟笼罩着丹棱县城,登上城楼凭栏远望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心里依然感到十分的惊恐。
“颓垣败瓦今犹是,怕听风声与鹤声。” 末尾两句写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创伤和影响。意思是说:到处是倒塌的院墙和残破的房屋,人们一听到如风声鹤唳这样的响动便感到十分的担心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