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白岩松和央视《岩松看美国》摄制组赶往耶鲁大学,并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中共党员白岩松主持以“五个年份”为线索,向美国人民娓娓倾诉了他如何从30年前的“绝望”到中美建交和改开后拥有了“梦想”,再到“梦想”实现的历程;并含蓄地展望了他对于未来的“中国梦”。
一、1968年——不堪回首
白主持首先回顾了“第一个年份”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然后美国的总统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
经年累月、十载一日地以严肃、冷静、理性的高姿态出现在13亿中国观众面前的白主持入乡随俗,在素以幽默感著称的欧美人民面前,用“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以及开场白中的“欢迎掷鞋,最好掷一双,我的鞋码是43号”之类的调侃开始了讲演;尤其绝妙的是把肯尼迪遇刺案的时间(1963年11月22日)调到“我出生那一年(1968年)”,其天才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然后,白主持的态度转向沉重——“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继而高昂——“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在全世界站起来”,终于“但是很遗憾”——“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
没有“伤痕”派的切身经历,白主持“为赋新辞强说愁”——“1978年,我十岁……,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要抚养我们哥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十美元。因此即使十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因为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离苏联更近。”
我们不难看出,白主持不仅“出生的非常不是时候”——他应该出生在1949年以前或者1978年以后,而且出生的非常不是地方——“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离苏联更近”。
本人有白主持的类似经历,却有着与白主持大相径庭的感受。
从我出生的地方乘车两个小时,就能隔江看到苏联的村庄。我十二岁丧父,那时虽然已经是80年代,但改革尚未深入,仍然沿袭“僵化”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公有制。我母亲一人抚养我们兄妹三人,并供完了我们的学业。虽然也饱尝世态炎凉、浮沉冷暖,但使我感到幸运的是:我没有出生在1949年以前和“国企私化”、医疗、教育“产业化”以后,使我能够靠国企的补助和公费医疗得以健康成人,能够靠每月的助学金得以受完廉价的大学教育。
二、1978年——枯木逢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白主持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光明的“第二个年份”——
“但是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今天都该记住的年份”——
“1978年的12月16号,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12月18号,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白主持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家庭也因中美的建交而焕发生机——“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
美国,一座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灯塔?
三、1988年——人生转折
1988年,二十岁的白主持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也重新认识并接受了美国——
“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
“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
惭愧得很,咱们凡夫俗子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可口可乐,一丁点儿白主持的感受也没喝出来。
四、1998年——名利双收
1998年,白主持的人生中“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克林顿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也是在这一年,白主持开上了人生的第一辆车。当然,“这是我在我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
白主持闪烁其词,仍然难掩其本意,即:没有1978年的中美建交和改革开放,就没有白主持今天的无尚荣光——“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和先富生活——“开上了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自己的车”。
五、2008年——继往开来
1、“而在这一年,中国和美国相距并不遥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中美两国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同时发出了“我有一个新的梦想”,如此的巧合,如此的应该。”
这是白主持对Chimerican和American之间——我出口资源、廉价商品换外汇买美债,你借我的钱买我的的资源和商品、并购我的企业、在我四周建造十大军事基地;以及你不买我的美债,美元就会贬值,你借给我的钱也得“打水漂”——的关系最贴切的阐述。
2、“我看到了华盛顿总统的雕像,他的视线是那么永久不变地在盯着证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而非常奇妙的是,在这个雕像后面的展览馆里正在举行,“林肯总统在纽约”这样的一个展览,因此林肯总统的大幅的画像也挂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国旗。我读出了一种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
本人愚钝,竟不知白主持从生前“蓄奴三百”的华盛顿和在致记者的公开信中直言不讳“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奴隶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的林肯的眼神里,到底读出了怎样的“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
3、“美国面临了一次非常非常艰难的金融危机”,“我说,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国发生了这样状况的时候,也许中国人会感到很开心……,但是今天中国人会格外地希望美国尽早地好起来,因为我们有几千亿的钱在美国。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等待着装上货船,送到美国来,如果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好的话,在这些货品的背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增长的工资,是他重新拥有的就业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
美国救世主啊!快点好起来吧!阿门!我们中国人的工资、就业、家庭幸福可全指望您的恩赐呢!——白主持彰显了殖民地下的“大国民心态”。之前,白主持也多次这样痛斥国民的“仇富”心态和抵制家乐福事件——
“如果没有富人,请问哪有富裕起来的企业?哪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那大家就一起穷好了。”
“没有家乐福,中国的产品谁来卖,你可以去问问街头小贩。”
“家乐福里的职工大多是中国人(靠家乐福养活),抵制家乐福像是一种内讧”。
4、“四十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的中国,也有一个中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
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1987年,他的诞生日被联合国定为纪念日;美国有许多胡同被命名为“马丁·路德·金路”。与“圣雄”甘地一样,他的非暴力主义已经成为殖民主义者的招牌或粉饰,成为殖民主义者奴役被殖民者的精神工具。
1956年,在26岁的马丁·路德·金第一次领导黑人市民,抵制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就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当他回到家里,却接到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恐吓电话。再过一段时间,他的家被炸。12年后,他死在枪弹的暴力之下。
马丁·路德·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两天时间,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成为美国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国内危机。毛主席曾于1968年4月16日发表《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中国各地为此举行了大规模游行。
然而,在为马丁·路德·金举行葬礼时,美国总统却发表电视讲话,把他称作“国家的敌人”。在今天,种族隔离尤其在南方的乡村地区事实上仍存在着。
在《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里,毛主席也明确表明对非暴力原则的不同意见:“马丁·路德·金是一个非暴力主义者,但美帝国主义者并没有因此对他宽容,而是使用反革命的暴力,对他进行血腥的镇压。这一件事,深刻地教训了美国的广大黑大群众,激起了他们抗暴斗争的新风暴。”“万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旺起来的,它也必将随着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
受种族歧视制度之害的美国黑人泰森来中国时,将毛主席纪念堂定为北京之行的最重要一站,泰森说:“在毛主席遗体前我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够有机会参观纪念堂是我莫大的荣幸。”他还在右肩上刺了他最崇拜的毛主席的头像纹身。并为此回答了《解放日报》记者的提问:“我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甚至影响了全世界。有了毛泽东,才有中国的今天,所以我把毛泽东像印刻在我的胳膊上。”
美国另一个黑人领袖马尔克姆·X(先于马丁·路德·金被杀)也同样对非暴力原则持异议态度。以他为代表的这一部分黑人坚决认为“非暴力主义”不是解放之路。
马尔克姆·X说道:“我憎恶——我体内流着的、那个犯下强奸罪行的人的血,直至最后一滴!”他宣布自己姓X。他们认为:每一个混血的美国黑人,溯本求源,都可能出身于一个被白人强奸的黑女奴之腹。
然而,从白主持不堪回首的1968年到出人头地的2008年,中国与美国在人权法庭上互换了“原告”与“被告”的座位。白主持却全然否认这些事实。可见,其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憎恨和对美帝国主义的艳羡,已经昭然若揭。
白主持没有像马丁·路德·金那样具体、明确地阐述他的中国版“我有一个梦想”,但可从他一贯的言论中窥视出来——
“很多次的农民起义最初喊出来的口号都是‘均贫富’……,它是最能唤起大家团结在一块,成为一个团队,去跟另外的一种势力做斗争。”
“改革3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邓小平告别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的建设,回到一种更务实的角度。”
“从人性的角度去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加在一起为国家。”
中共党员白岩松同志,把他入党时信誓旦旦地要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理解成“唤起大家团结成为一个团队,去跟另外的一种势力做斗争”的“口号”,并斥之为“乌托邦”。
中共党员白岩松同志,奋不顾身地投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洪流中。实则是以资本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思想颠覆毛主席树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共党员白岩松同志,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合法致富、公平致富、劳动致富的正当要求,含糊地指摘为“仇富”,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已经不言而喻。
蔑视人民群众、仇恨共产主义的白主持的“我有一个梦想”是少数精英的梦想,还是十几亿劳动人民的梦想?他所追求的是少数精英的民主,还是十几亿劳动人民的大众民主?还须赘言吗?
不出意外,在华尔街的华盛顿的雕像和林肯画像中读出了“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的白岩松,下一站就是要到曼哈顿对岸的贝德洛岛(即后来的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前强化一下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神圣的使命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