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老街,看罢西段后,我们跟着义工导游来到老街东段。东段大部,河道两岸老街、沿街老屋已经整修成新,但是门面深处、小巷小弄纵深里,却有不少沧桑老屋:有的,楼墙上长满了树草;有的,墙砖斑驳年衰有危;有的,雕花门窗,亦成破败的艺术沧桑。
导游指点了一条小巷,说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故事,其中干系与当年住此巷主人有关;还有个住此巷的主人叫张曜,是清代抗沙俄的功臣;另一条小巷叫中丁家弄,住户中,有当年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殷明珠的故居洋楼。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十分热爱家乡的义工导游,如数家珍,建议他把典故整理出来。
东段边走边看,一路到了“柳亚子纪念馆”,限于时间,进去大略拍摄了一些镜头,包括馆里还有《南社》历史资料(这里有吴江南社资料;苏州山塘街也有南社资料。本博2012.6.23已发过山塘街中国南社有关博文照片,可参阅)。
“柳亚子纪念馆”在柳亚子旧居,位于黎里镇中心街75号。原名“赐福堂”,是清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1898年柳亚子全家从北厍乡大胜村移居黎里,先居周宅寿恩堂,1922年秋迁居于此。柳亚子为“南社”创始人之一,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赐福堂”共六进,依次是:门厅、茶厅、正厅、起居楼、藏书楼、下房。其中,第三进为正厅,面阔三间,恢宏宽敞。第四、五两进构成走马堂楼,是柳亚子生活起居和他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以及写作、藏书之所;还有与南社、新南社来访的社员纵谈国事讨论诗文的会客厅。楼上西侧,有柳亚子躲避国民党当局武装搜捕而临时匿身的复壁(密室)。1987年5月,在周氏“赐福堂”成立了“柳亚子纪念馆”;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清代精美砖雕门楼的古宅,见证历史文化,也具艺术价值,游客大都需要拍摄存照。
纪念柳亚子,一个大大的亮点,就是当年毛主席重庆谈判时期(1945年),用《沁园春*雪》的词赠与了柳亚子,柳诗人的词最先和了毛词。后来,柳亚子有牢骚时,毛主席就以诗相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1949年4月)。柳亚子在南社、在孙中山同盟会、在上海、北京等地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革命的工作,应该值得纪念。可是,极个别记者居然无知历史、不懂、不知、也不顾事实,竟然对这里的客观存在提出质疑:这是不是真的?实在是哭笑不得!答曰:不是真的,难道造假?这能造假吗?当然,这里的故居,几易其主完全是可能的,要凭历史事实服人。纪念馆门口的文保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最硬气的了。
出了纪念馆,继续沿街往东,有牌坊,上写“迎恩坊”,上、下联分为“举业无求史记”、“迎恩特立高坊”。估计不久将来,这里会成为黎里游客联络中心。
1.进入东段黎里老街。沿街建筑整修完工。曾可开小汽车的路,现在仅作步行。紧挨河边上的房子新建翻建加建了一些。
2.
3.搅入《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浙江按察使蒯土芗,曾居此巷。
4.在此弄,有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建住过的故居西式洋楼。
5.
6.黎里老屋沧桑,楼墙长了树草。
7.沧桑老屋,砖墙斑驳。
8.木质门窗,艺术沧桑,年衰型在。
9.
10.柳亚子纪念馆。
11.“赐福堂”砖雕门楼,属清代建筑精品。
12.柳亚子生平简介。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磨剑室”南面,砖雕门楼。
25.乾隆四十七年,周元理因病求退,乾隆念其功绩,赐书“福”字匾和诸多珍物,内有梅花图;周返黎里后勒石,将图安置在黎川学舍,立为书院八景之首,曰:石巷春色。周的宅邸就此命名为“赐福堂”。
26.
27.毛主席书《沁园春*雪》词作,赠与了柳亚子,柳亚子作词,为和。那是1945年的事,当年11月《新民报晚刊》《大公报》先后发此词。
28.
29.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柳亚子旧居,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吴江政府2006年6月立。
30.
31.
32.又一个被称后花园的砖雕门楼。
33.
34.
35.这里将来或许是游客联络中心。
36.对面有石牌坊和石桥。牌坊对联:举业无求史记,迎恩特立高坊。
37.
38.
39.
40.最东段仍在整修中。再过去就到停车场,结束游程。
【附录】黎里古镇历史及人文荟萃信息摘要:
古镇黎里的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96年,吴越发生“槜zui李之战”。槜李,就是黎里西南的御儿滉。
唐代,黎里一带仅有几个村落,属嘉兴范隅乡。唐初年间,这些村落种了不少梨花,被称为梨花里。唐元和年间,湖州刺史派了叫黎隆吉的村官整理河道,这条穿村而过的河道被叫作“黎川”,梨花里被叫作“黎里”。黎川作用巨大,并且形成“一河两街”古镇格局。
南宋建炎年间,北方居民大量涌来,村落发展成集市。黎川开挖成三里半的市河,形成古镇鱼骨状格局。驳岸、石桥、缆船石、廊街、廊棚、深弄堂。清朝诗人袁枚描述黎里古镇是“长廊三里复,无须垫角巾”,“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
明代弘治年间,黎里升格为江南大镇,居民千百家,河道纵横,素称鱼米之乡。
黎里人文荟萃:
黎里的狭弄不起眼,却走出了南宋赵磻老、明代太长寺少卿凌信、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等名人;抗击沙俄建立战功而晋升兵部尚书衔海军帮办张曜的故居,位于浒泾街新蒯家弄底。南宋以来有特奏名状元1名、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名。
近现代著名人物:1903年创办吴江第一所女学的倪寿芝;袁世凯复辟时,宣布吴江独立的殷佩六;爱国诗人南社主帅柳亚子;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征燠;中共早期妇女领袖张应春;“是医国手”(孙中山语)金诵盘;水利专家汝贤;农学家倪慰农;翻译出版家蒯斯曛;教育家柳无忌;竹刻家徐孝穆;还有南社、新南社社员蔡寅、毛啸芩、朱剑艺等,相当知名。
编撰了第一部《黎里志》的诗人徐达源、吴琼仙夫妇的故居,位于梨花街徐家弄第三进。
黎里古镇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水乡明珠。2011年才开始实施保护开发计划,目前仍在进行时。比周边古镇晚。
2014年3月,黎里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