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亦刊发于《江苏作家》
时有微凉不是风
——读王春鸣散文集《神遇》
文/储成剑
炎炎夏日,心浮气躁,却在这样的时刻和王春鸣的《神遇》相逢。老实说,一开始,我是带着任务打开这本散文集的,然而几篇文章读过,我不得不承认我完全被书中的文字所牵引,继而沉迷其中欲罢不能。是的,暑气熏蒸之中,穿过王春鸣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的内心神奇地趋于静谧和安详,一如丝丝凉风沁人心脾。
三四年前,我曾有幸和王春鸣一起参加了江苏作协举办的“第19期青年作家读书班”,这些年来,我们又时常在一些与文学有关或无关的活动中碰面,因此,对于王春鸣其人其文,我早就不陌生了。在《神遇》出版之前,我已经读过王春鸣的两本散文集了,一本为《芬芳的独唱》,另一本为《桃花也许知道》。对于王春鸣的文字,叫好的人实在太多。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说,王春鸣的散文,常常能用非常精确的文字为我们把握住那些原先只能是一瞬即逝的飘突的触动,有时候,那文字的质感与密度已经不能说是散文而应该是诗了……所言极是。即便如此,王春鸣的新著《神遇》还是给我以莫大的惊喜。
惊喜之一是《神遇》所呈现的本真生活。《神遇》全书共分为“闲来、日子、故里、走吧”四辑。第一辑我姑且称之为“文化散文”,多为作者对音乐书画等文艺门类的解读和体悟。作为美学硕士、传播文化博士,王春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十余篇文章有如信手拈来,却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而在第二辑、第三辑和第四辑里,作者则更多地将敏锐的心灵触角探向了具体而庸常的生活。《甜夹咸加酥》的烧饼,作者吃出的是生活的艰辛、无奈和愤懑;《杨翠莲家的公鸡》吵醒了回乡偶住的作者,却让她“见识”了一位九旬老太太豁达乐观的人生;《十二路公交车上的大悲咒》写的是作者某天早晨上班途中的见闻,在“大悲咒”弥漫的公交车厢里,一幕幕和谐安宁的画面,让作者从内心深处与凡尘俗世拥抱相融……以前读王春鸣的文章,我常常击节叫好,可掩卷之余又总会觉得哪里有一点不太可靠。现在想来,那时候我大概是觉得那些“闪耀着钻石般光泽的文字”过于精致而绚丽吧,就好比豪华酒店里玲珑剔透的高脚酒杯,看起来风情万种,却喝不出粗瓷大碗的酣畅。而现在,那些浮动于人间烟火之间的真情和真趣,毫不迟疑地打动了我。
惊喜之二是《神遇》所展露的表达技巧。已经身为中国作协会员的王春鸣,今年又成为南通市唯一签约江苏作协的青年作家,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在我看来,王春鸣过人的语言感觉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司空见惯的情境,一旦被她转换成文字,就摇曳生姿,就顾盼有情。“老银杏的黄叶子,让这个冬天的早晨松软而静默”,这样的语句,忽地就把你拉到作者营造的氛围里,让你无法抵挡。但较之往昔,如今的王春鸣似乎更倾心于简单直接的“白描”手法。看看那篇《乱看周庄》,作者写她在周庄邂逅的一家土布店,寥寥数笔勾画出她和女店主间的几番交锋,女店主的率真精明之态跃然纸上。而在文章布局上,王春鸣总是从很小的地方入手,然后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让你瞠目结舌。《一根竹子上的名字》写的是作者学生时代的一段秘密,她以镂刻在一根竹子上的两个年轻的名字为由头,将少女的青涩无知和懵懂慌乱尽收笔下。
惊喜之三是《神遇》所承载的思想厚度。有人说,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应予人以生命的深层感动,予人以心魂的震撼。我惊异于王春鸣的那篇《一间自己的屋子》,作者以冷峻诡谲的口吻,拷问了生和死,拷问了精神的叛离和皈依,让人毛骨悚然,却又为之折服。《神遇》中还有一篇题为《阳光照耀你的心》的文章很有意思。作者从一本图画书《让路给鸭子》落笔,说一位鸭子太太领着她的八只小鸭去公园,警察们主动为其挡住滚滚车流,一路护送鸭子们穿街走巷,安全抵达公园。此时,作者笔锋一转说,那只是童话,生活却非如此。因为作者所在城市里有重要领导开会,她在上班路上被警察拦堵,甚至连单位楼下的车位也被蛮横的警察告知“已被开会的领导占领了”……可以想象,警察的面孔在作者的眼里有多么可憎。然而,当作者后来看到警察牵着一群小学生过马路,看到警察挽着四位盲人过街的时候,忽然之间她就原谅了警察们曾经的粗暴。她在文章中这样深情地写道:会场外面的警察们,他们的粗暴其实也是出自对工作的热爱和不愿亵渎。他们也许和学校门口,和盲人臂弯里的警察是同一个人。我写公文的时候,有时候也满心不耐烦,而写一封情书的时候,甜蜜自然要从眉眼间溢出来……这种豁达和博大,似有千钧之力,读之怎能不为之动容?
王春鸣是一位年轻的作家,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像宠爱文字一样深爱着她的孩子,也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着自己种植的文字。我相信在《神遇》之后,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王春鸣,带给我们的必将是连绵不断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