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力度将会加大,步伐将会加快转载几篇节能的文章 作品转载

保增长 扩内需 坚持 节能减排不动摇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毫不松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仅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今年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是: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和“两高”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 50万吨。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二、继续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三、加快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今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支持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
四、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五、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研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

六、继续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开展 2008年省级政府及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

七、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 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加快制定或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主要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落实企业购买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投资项目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八、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和行业经常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

时间2009-06-1208:35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11日,因涉嫌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国家环保部给两大发电巨头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同时开出“大罚单”:从即日起,停审两大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所有建设项目,直至违规项目整改完成。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通报,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均未经环评审批同时于2009年1月截流;而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今日焦点2009年6月12日“董事会席位未能达成共识”中铝总经理熊维平透露,本来中铝修改后的方案能满足力拓部分股东的要求,但事情最终卡在董事会席位之争上。楼市反弹温州炒房团再出手 龚方雄称A股远远跑输其他股市 中建股份成渝高速争当IPO重启第一单 最高回报率逾140% 券商分食定向增发大餐环保部“堵截”多个严重违规建设项目
消息公布后,本报第一时间联系了两大集团,华能集团新闻处负责任人告诉本报:“11日下午得知此事后,华能集团领导对此事进行紧急研究,坚决服从环保部的决定,责令下属两个违规项目即时停工并进行全面整顿。”
据了解,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均位于金沙江中游,装机容量分别为216万千瓦和170万千瓦,投资总资为177.9亿元和118.7亿元。对这两大电站违规截流,环保部责令违法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
同时,为确保金沙江流域合理有序开发,环保部已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金沙江中游已批和未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措施。
针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三大违规项目,环保部决定在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完成整改、龙开口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能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在鲁地拉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
节能减排力度将会加大,步伐将会加快(转载几篇节能的文章 作品转载
陶德田指出,此举旨在警示这两个拥有众多“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环境管理,督促所属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环保责任。
此外,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和山东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铁建设项目由于违反《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的规定,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并投产,也被列入叫停名录中。陶德田表示,这两个违规项目问题解决前,环保部将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什么是 “两高一资”?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此后,在产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给“两高一资”行业创造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更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后的近20年内,“两高一资”行业迅速成长。但是,由于早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督等机制不完善,各地中的“两高一资”项目大多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换取利润,造成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两高一资”产品多为出口产品,这使一些在其他国家被严格限制发展的产业,大规模地向我国转移。期间,虽然我国在宏观调控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遏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度发展。直到21世纪初,由于国内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我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两高一资”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通过产业转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手段,开始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日趋完善,也使“两高一资”新建项目得到一定的控制。仅在2008年,环境保护部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的“两高一资”项目就有156个,总投资4737亿元。

2003年,《、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性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5年,颁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套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的是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006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调整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比如,、、部分资源类产品取消出口退税。这次调整在继续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同时,将重点转向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充分体现了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取向和调控目标。之后,国家发改委相继下发了铜冶炼、、、、、、焦化、、、、等11个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另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两高一资”行业发展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2008年12月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减排和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一批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快速建设。”《通知》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调整分级审批时,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和环境影响程度,对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及、制浆、化工、造纸、、、酿造、、、、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省级或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不得简化手续,下放审批权限。”目前,为应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环境保护部将加快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但同时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近两个月,环境保护部对11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予以暂缓审批,总投资达438亿元。

2008年11月28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向媒体通报说,环境保护部将认真兑现环评“七项承诺”,对符合中央政策措施扩大内需要求的建设项目将加快审批,为拉动内需开辟“绿色通道”;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将严格把关,坚决卡住,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吴晓青指出,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借扩大内需之机片面强调加快审批速度,并将“两高一资”等项目审批权限层层下放的问题,环保部门将切实加强引导,对由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将进行督察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2008年12月1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提出:坚定不移地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环保部门要通过严把环境准入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和出台限制发展“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项目目录,加强宏观引导。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经济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一批能够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快速建设,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项目严格把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投资拉动等名义恢复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节能减排的思考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位公民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下面就节能减排工作谈点思考与建议。

一、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据介绍,国资委已与央企、地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第二任期央企负责人,总体减排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或者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结合任期考核,给予特殊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扣分处理。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除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理以外,国资委将在业绩考核中给予降级降分的处理。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今后,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九大措施重拳出击,以解决目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遇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首先要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其次要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说,当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焦点,抓住当前技术突破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节能减排道路,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指出,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系统推进。他强调,第一要增强共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第二要把资源工业和制造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第三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举措;第四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二、各大企业、行业要身体例行当好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前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因此节能减排对石化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形式严峻,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摆上到了突出地位。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近几年来,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致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难度很大。其次,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目前,行业的能耗和产排污统计办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十分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即使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大企业、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第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第五、落实节能减排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想还给天空以蔚蓝如果想让地球更年轻,那么请您伸出援助之手来,做好身边的每件节约的小事,节约的小事无处不在。
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双重动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了解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不仅关系到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更关系到我国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此,把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作为继续倡导循环经济的基石成为今年的主题。

一、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的能耗远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成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矛盾的新途径,成为能否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指出,“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热地指出,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强化立法保障和支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20088月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1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度作出了明确指导,将有力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要贯彻落实到社会每一个层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循环经济尤其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要让企业继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企业生产活动,在有关法律、制度及产业政策引导下,限制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加强监督力量。坚持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政府行为,有助于增强政府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  热地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化为实践。科技创新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循环经济创新技术的研究突破,以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节能减排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三大循环经济,提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平稳发展的双赢,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刚性要求。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各行各业迅速展开节能减排工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集中推进节能减排的可喜局面。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依然严峻:一是我国重大战略资源消耗对外依存度较大,生产方式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这种基本形势没有变。

二是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国际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我国出口增速减缓,相关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这无疑会影响到节能减排的进程。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内需、产业调整和振兴等一揽子计划,并强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调在保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不能放松,这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国家对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科技重大领域进行了全面部署,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控污减排等重大技术的研发、示范力度,大力开发建设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急需的技术、装备、产品。科技部对此投入的科研经费达到数百亿元,带动了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科技投入上千亿元。  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新能源、水资源综合利用、空气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为标志的科技创新成果,践行了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承诺。此外,科技创新推动了重污染行业污染减排从单治理到过程削减的转变。如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了自主研发的燃煤脱硫技术与装备,培育了新能源汽车、LED照明、光谱等新能源产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强调科技创新与经济节能相结合,当前工作与长远部署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近期科技部将组织制定十二五循环经济相关科技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课题已进入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框架。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技术。推动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示范,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循环经济科技成果推广,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支撑行业节能减排与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推动以大气污染减排为重点的环保科技产业发展。三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与联盟建设。重点支持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推广转化机制建设,如支持建立可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环保企业创新产业联盟等。四是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节能减排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组织科研人员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广泛普及节能减排科技知识,提升公民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形成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

三、为循环经济发展摇旗呐喊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的救市计划。在这些救市计划中,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国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措施中,第五项就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中提到
“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并确定了2009年的主要任务,“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物质循环利用和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力求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如果不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必然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是集经济、社会、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在整个循环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虽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模式,严重制约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我们更要继续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摇旗呐喊。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以此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随着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和对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循环经济概念必定会更加深

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

节能减排是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意义重大。目前节能减排存在的障碍及实施路径尤其需要研究重视。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强制实施,将大大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

  首先,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当前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

  其次,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07年以来,从世界环境日、八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到夏季达沃斯峰会等,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几乎是逢会必谈的主题。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关。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依然是我们的主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因为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贡献。

  最后,节能减排倡导正确的政绩观。今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国省级领导班子换届,节能减排工作将成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这就表明,干部考核中节能减排指标的硬化,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政绩观。

  二、节能减排的主要障碍

  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落实还存在不少障碍。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没有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近年我国以增加供应为主要目的建设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继上马,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增大节能减排的压力。

  2.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为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3.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4.地方保护主义。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的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给出的节能降耗的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要求关闭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业的规定置之不理。

 三、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

  为了化解现实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寻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无疑会降低单位GDP能耗。但在现实中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要使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管理和政策的相互抵消效应,防止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

  2.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开发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3.变革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成为文明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不断强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和紧张。节能减排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自然也作为主体,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既关注到人,也关注到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改变GDP等于发展、重化工就是工业化等片面认识,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使经济增长方式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4.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首先应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建立环境问责制,将环境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战略环评,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

  5.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具体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6.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进一步加强系统化节能减排的认识和实践

节能减排,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理解系统化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对系统化节能减排的认识和实践,做一些分析和探讨。我们认为,系统化节能减排对于顺利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

系统化节能减排的主体是节能减排,系统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保障。节能减排是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国策。系统化是对基本国策的整体思路。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经济社会从快速发展到平稳过度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为了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系统化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抓起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最有效的利用再生资源,不排放、少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节能减排系统化,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全盘的角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迫切性、可操作性。

一、实施系统化节能减排的认识

1、 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严重性,看系统化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从世界环境日、八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到夏季达沃斯峰会等,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几乎是逢会必谈的主题。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关。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依然是我们的主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因为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是我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的要求,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CDM清洁能源机制,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一大贡献。

2、节能减排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行为,是全社会的责任是系统工程

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是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新闻话题,这个话题也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群接受,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对节能减排普遍存在不少认知上的误区。一是以为节能减排是某个企业的事情,二是以为是政府某个阶段性的考核指标,(达标了验收了就算完工了),三是就事论事享受节能减排财政补贴,(沾边的有义务,不沾边的看热闹),四是停留在单一的技术层面(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布局),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事实上,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的、政府的哪一方面的事情,节能减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到全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影响的大事,它是一项事关地球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全社会利益的系统工程!我们迫切需要站在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节能减排,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集体的个人的自觉地意识和行动。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全社会参与全角度立体化的系统的节能减排。 

3、系统化节能减排面对的问题

1)产业结构需要大力调整。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第一第二产业总量多,但经济效益并不高。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进行系统化节能减排的产业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能耗高产出低,仅以电力企业为例,我国每生产一度电需要374克左右标准煤,比起较高水平的西方发达国家,超临界机组每度电生产所需标煤仅为270克到340克。从这点可以看出,节能减排对我国基础产业,特别是工业产业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同时,节能减排也是我国工农业、一二三产业调整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时代机遇,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2)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亟待转化。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依靠科技成果实施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尚有一个过程。加快这一步伐,将对我国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4)地方保护主义。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的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给出的节能降耗的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重污染项目。对国家要求关闭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业的规定置之不理。

5)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应用难点甚多。在节能减排领域有很多新技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支持而夭折。前几年的中关村胡晖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不是我国的先进技术,都要通过卖给国外才有可能焕发生命力?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总结的比较好,把这种现象叫做“缺医不少药”。的确,节能减排的药方不缺,缺的是好医生,确的是能给病人治病的好医生,缺的是药厂及其提供设备支持的生产企业的周转资金,缺的是金融配套的及时跟进,确的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平台,缺的是社会个方面的整体服务。。。这就是我们呼吁的节能减排系统化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的系统化节能减排。

  二、实施系统化节能减排的建议

为了实施系统化节能减排,着力推进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工作,以下是我们探寻系统化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1、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全国节能减排形势而言,提升产能水平,通过上大压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业结构,无疑会降低单位GDP能耗。但在现实中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要使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管理和政策的相互抵消效应,防止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

  2、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开发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3、变革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成为文明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不断强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和紧张。节能减排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自然也作为主体,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既关注到人,也关注到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改变GDP等于发展、重化工就是工业化等片面认识,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使经济增长方式朝着循环经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4、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保障。首先应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建立环境问责制,将节能减排和环境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战略环评,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

  5、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具体表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6.积极倡导单位和个人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们相信这次由中心参与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节能减排科技博览会,将为我国系统化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通过展示高科技、高效率、高工艺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让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们了解节能减排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

副秘书长 邹 韦

2009年6月26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263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节能减排力度将会加大,步伐将会加快转载几篇节能的文章 作品转载》为网友不必亏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