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风水考察]陕西行唐太宗李世民之墓---昭陵&nb 唐太宗昭陵六骏
相传此山是大禹治水时所用的笔的支架。舜时,洪水泛滥,禹被舜任命为天下治水官,禹治水先从关中开始,向东疏导入大海。当时十几个工地同时辟山凿石,疏导洪水,因为山石坚硬,所有工具都是木石之类,工程进展十分缓慢。此时,天降暴雨,关中洪水猛涨,早有桥国使臣报知大禹,说:洪水眼看就要淹没渭北的梁山,凤凰山,嵯峨山了。禹十分着急,因为这些山的后面就是桥国,是黄帝陵所在,就忙命大臣“水平”带了他的笔架到了桥国,因为这笔架是伏羲所赠,可大可小,大可用作山,小可当笔架使用。“水平”到了桥国,把笔架放在了凤凰山与梁山之间最低处,化作了一座高山,以防洪水向北漫延,这就是现在的九嵕山的来历。
九嵕山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它因而得名九嵕山。九嵕山岚浮翠涌,奇石参差,百鸟在林间歌唱,苍鹰在峰顶翱翔,流泉飞布,众山环绕,衬托得九嵕主峰孤耸回绕。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
传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建元贞观。按照以往惯便,太宗皇帝让找来当时通晓天文地理的二位资深玄学奇士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他们分头出行,为自己百年之后选择一处安身之处。二人领旨之后,相约南北分路而行,并以三年为期,到时回京复命。分手后,李淳风向北行进,便四处遍访,这一日,他来到礼泉地界,发现一座山宛若擎天巨柱,一峰独秀,直插云天,看罢好不高兴,登上这座高山,更是气象万千,浩浩渭河之水漂带其前,滔滔泾河蜿蜒左右,八百里秦川俯收眼底,尽现一派九五之尊的王者霸气。于是,李淳风连忙盘腿打坐,曲指掐算。终于,他在山腰一道山梁的中间找准了一处穴位,并埋下一枚铜钱以作标识。接着,他又继续前行,直到复命之日也没找到更能令他满意的地点。袁天罡择南路而行,一路打寻无果,正当他懊恼之时,也来到了礼泉地界的九嵕山,逐眼前一亮,把一根银针插在了他认为满意的地方,便也一路欢喜的回京复命。二人回到京城后,一块来到宫中复命,太宗李世民听到二人都选在九嵕山,便深感惊讶!就和他们一起来查验,结果是袁天罡的银针正从李淳风埋设的铜钱孔眼中插入,不得不令人称奇。就这样,一代明君唐太宗的陵寝昭陵便定址在九嵕山。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奸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1,卫星图
图1,此为秦岭往北分出一脉,由渭水和泾水两条河夹送,红圈处即是九嵕山。
2,卫星图
图2,泾渭二河夹送中,又有泔河小水绕过明堂。
3,卫星图
图3,将到头,重重开帐中心出脉。
4,卫星图
图4,主龙经过黄土高原的剥换,大帐抱小帐,中心出脉,突兀而起高峰,昭陵即以此山为陵,山陵合一,混然一体。5,第一次远看到九嵕山.
图5,与易友驱车距昭陵还有十多公里,远远就看到九嵕山突兀挺拔,大贪狼也。
6,远看山脉.
图6,从这个角度看,九嵕山于山脉中,有如鹤立鸡群,一峰独秀。
7,远远侧看九嵕山.
图7,这个角度看,似锥形。
8,拉镜头侧看九嵕山.
图8,九嵕山在群山拥护之中,青龙抱作案。9,于九嵕山背后看来龙。
图9,现在的昭陵旅游区,是在九嵕山的北面,不知者还以为陵墓在此,其实这是穴星的后背,陵墓是葬在南面的,因山势险峻,从南面登山不易,唐时祭拜多是在穴星背后举行,因这边山势平缓,适合乘车马而来。从图中看,是来龙开大帐,中心出脉,束气冲起穴星。
10,于九嵕山背后山腰俯看来龙。
图10,在九嵕山北面半山腰俯看来龙,可见大帐出小帐,中心出脉。
11,于南面看九嵕山A.
图11,要看主角,就得到南面山坡了,先跑到案山上,好好欣赏雄伟的穴星,此乃仙人大座形也。图中有小圆土包,当地人说是唐朝建陵时人工堆起的,有所用处。
(特别注明:请易友们看图欣赏即可,不要画图点穴。因年代久远,陵墓与山峰已经混然一体,考古专家说找不到昭陵墓道。但如果以风水学术来说,我们是知道穴位在哪的,现在盗墓贼太猖狂,经常有人去打探,我们不适宜在网上说太多东西,以免被盗墓贼利用了这些信息去做坏事,所以请易友们配合,谢谢!)
12,于南面看九嵕山B。
图12,九嵕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与古人描述的:岚浮翠涌,流泉飞布,鸟语花香,风光美丽,完全找不到感觉。13,于南面看九嵕山C
图13,贪狼垂乳,仙人大座之形,气势雄伟,但落脉露骨筋,煞气太重。千金赋有云:落脉怕现骨而露筋。
14,站在人造土包上看九嵕山
图14,看到这里,暮色将起,穴星已见,不看明堂,又岂能甘心!但要登上穴星,就得先穿过深沟,一上一下,加上慢慢考察,没几个小时是不行,因住宿要回西安,现在就得打道回府了,待明天再来一览明堂风采吧。
15,登九嵕山,先穿过深沟。
图15,翌日,我和两位易友又来到了九嵕山,直接从青龙臂前方下沟,因不熟路,走走竟然无路了,只能在陡坡上拨开杂草探索而下,然后在深沟中穿行。
16,初看明堂.
图16,登山亦无道路,又有很多荆刺,我们只能硬着头皮闯,用棍来拨开,但还是经常被刺得呱呱叫,好不容易到了半山坡,第一次放眼观察明堂,精神纵起,一扫刚才的闷气。今天的雾霾大了点,案山看不大清楚,中间是比较少见到的凤辇形,张翼而低头拜伏,但右前方是头狮子,回头虎视眈眈的看着穴星,一吉一凶,甚为可叹。17,拉镜头看凤辇.
图17,雾霾稍微消散了一点,拉近镜头看看凤辇的真容,但见它两边张开双翼,头低下如拜伏之状,是为贵器来朝,千金赋有云:拜伏当前,有如君王即位。
18,拉镜头看狮子回头.
图18,前有凤辇之贵器朝贺,但右前方这头狮子就是个恨角色了,虎视眈眈的看着穴星,随时想扑过来吃人的样子,象这种形状,在风水上说是要死人的,但可能古人贪凤辇之贵,仙人大座之雄伟,符合帝皇君临天下之气势,所以不想因此一物而放弃,于是在狮头前方,人工造了一圆形小山包,以绣球之形来吸引狮子,希望它玩物丧志,不会吃人。可惜绣球没有塞住狮子的嘴巴,狮子肚子饿了还是要吃人。
19,再看明堂.
图19,再来一张明堂照,坐北向南之局。在实地看,才能感受到居高临下,龙虎砂重重拥护的气势,听说天气清时,在高处还可看到整个关中平原以及秦岭诸峰的朝山。
20,高处看青龙方.
图20,实地看,青龙两短一长,有一短挡住不见,长者大抱过明堂,再分数重砂作案。
21,高处看白虎方.
图21,白虎砂更是重重叠叠,起峰起峦。
22,山顶突兀落脉.
图22,在两位易友休息的时候,顺便近拍一张落脉图。23,换一角度看案山.
图23,太阳又将下山,雾霾也散得差不多了,在下山的时候,再换一角度看凤辇真容。
24,再拉近镜头看凤辇.
图24,拉镜头看就清楚了,玉辇翔观,张翼拜伏,古书云:上格龙主文章名誉,致身通显,女贵。亦可看到狮子头前的人造小绣球,可惜力量浅薄,塞不住狮子的嘴。
考察完后,总结此地最大的毛病有二:
1,落脉现骨露筋,煞气极重,本主伤人。(也杀师)
2,右前方狮子回头,食人之状,损人之象。
二凶叠加,那就不是死一二个人了,于此使我想到武则天夺了李家的江山,还把李世民的嫡亲子孙差不多杀尽。(有传说是李淳风和袁天罡点的穴,但缺乏可信度,因为同一故事又在武则天的泰陵出现,恐怕是好事者为了达到旅游宣传而造)
说到这里,就顺便说点马后炮的话,仅当做抛砖引玉:狮子在离方为女,右前方又应女人,即河东之狮吼,女人凶也!由此可关联到武则天应天运而生,而得改朝换代,甚至差点把李世民的嫡亲子孙杀尽,劫难乎?天意乎?风水乎?总算李家还有皇帝发坟,气脉不断,又或因昭陵始终有君临天下之势,最后武则天以一念之仁,又把帝位传回李家手中。此一念之仁还有个故事:
武则天历尽磨难,经过几番策划、几番斗争、几番经营,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女皇,为封建压迫下的女人出了一口窝囊气,为武家夺得了皇权。虽然武则天治国有方,不失为明君。但是立嗣问题是她无法逾越的一大难题。遵照先例,武氏称帝,立武姓为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武家并没有她的直系血亲后人。再说,既然是女皇,立女儿为嗣,也并非无理。然而,女儿姓李,不姓武。如果立女儿为嗣,天下已不属武家,如果第三代仍然立女儿为嗣,天下又属谁家?如果立儿子,不但天下不能继续姓武,连女皇也空前绝后了。乱麻似的问题困扰她。
武则天的晚年,唐王朝面临着是还政于李,继续稳定发展,还是失政于武,杀尽唐朝故臣,天下大乱、涂炭生灵的严重关头。宰相狄仁杰,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利害,不怕犯颜杀头,向武则天提出立李姓为嗣。他何以有这大胆量呢?应该说是他正确地运用了公关策划的利益原则。
狄仁杰知道,只有还政于李,对国家、对人民、对众朝臣、对武则天本人才能都有利。他又知道,只有真正从根本利害上说服了武则天,事情才能办成。于是,他抓住怎样对武则天有利这点展开公关活动。他对武则天说:“立儿子为嗣,自己仍是李家的媳妇,百年之后,仍然能够以太后之尊,享受太庙的香火,受后人的景仰;如果立外姓为嗣,百年之后,不但自己不能在人家的太庙里享受香火,就是李家的太庙也将失去皇家的尊崇,又因为自己不再是李家的媳妇,进不了李家的太庙,而失去安身之所。这些话从对武则天个人的身后来看,已经是力重千钧。狄仁杰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说,陛下想想,皇家的太庙里,哪有姑母的神位呀?如果立他人之子为嗣,陛下可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狄仁杰一席话,句句不假,句句切中武则天的心思。最后使她抛弃了留恋娘家人的那种特殊感情,接受了狄仁杰的劝谏。
以上之言仅供参考,图片与大家共享。
更多阅读
李世民《屏风帖》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李世民(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
韩国历史造假 之 独眼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中箭问题全调查 渊盖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韩国历史造假】之 独眼皇帝李世民唐太宗中箭问题全调查渊盖苏文上映以来,好像抛给中国一枚重磅炸弹,该剧引进后网络即炸开了锅。在剧中,唐太宗亲征高丽打下的安市之战被韩剧描述成了被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夜袭唐营,,被射出一只冷箭直插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 百家讲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唐太宗的十四子及生母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的人生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李世民百科名片 唐太宗画像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