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起初,我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决定买下来,此书看来并没有白买,读罢此书深感惭愧,总是在抱怨的我才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观看到本质,我读了《教育的陷阱》和《丑陋的中国人》,其中都是较问题的本质来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法。
柏老的《丑陋的中国人》虽有些写得略过偏激,大多数的论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具有现实性的。柏老首先指出的中国人的几大特点:脏、乱、吵、窝里斗;比较现实而且个个都是我们生活中无意识状态下可见的缺点。不说别的地方,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吧,最靠近身边的环境那就是我住的宿舍以及学校和驻马店市了,先来看宿舍吧,当然不能就我们一个或者寄个宿舍来说明,这是整体性的不具有个体性,因为这些所谓的丑陋不是单只某个人而言,而是对我们的全民性的。望眼整个宿舍楼,每天都有宿管人员打扫卫生,但是学生们可以说是毫无卫生意识,走在楼道还是校园,随时都可以摆脱手里的垃圾,作为学校的卫生清洁人员,他们当然没有权力去管这些毫无素质可言的大学生,再说他们也懒得去管,除非是他们的利益被侵害到相当的程度。来到驻市这么久了,此地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好的印象,也难怪被称为“总部”(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设在驻马店)。市里是比较脏的甚至还不如伊川县城,我甚至觉得这些所谓的丑陋在驻马店赤裸裸的表露了出来;乱,自不必多说,脏之处自然不乏乱,二者相依为命矣;吵,从国民的嗓门来看,不过现在似乎有所进步,都用音响了嘛!中国人一项大嗓门,说话如吵架,似乎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潜意识的认为,谁的嗓门大理就会偏向谁似地。
至于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说白点就是中国人不团结!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当三个中国人集结起来却连头猪都不如,其实要说中国人不知道团结,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人比谁都知道团结的重要,让他写的话能写出一本书来告诉你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可是当你要他自己去做的时候却比登天还难;我们常讥笑日本人又短又笨,一个日本人确实不如中国人聪明,可是三个人呢,日本人根本不用动,中国人自然溃败。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国人犹如一盘散沙!显然,他们也都意识到中国人的不团结,中国人的自私。要是就起根源的话,我有点认同柏杨的说法,在中华文化里存在着一种过滤性病毒,这病毒在一代代的感染者我们而不自知,当洋人拿着枪炮来打我们的时候才微有觉醒!
这句要说到柏杨先生所谓的酱缸了,在每个民族都像是一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是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污秽杂物东西也多了,像死鱼死猫死老鼠,开始沉积,使这个水不能流动成为一潭死水,并且越沉越多,越多越腐,至今成为了一个酱缸,发酸发臭,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博大精深的酱缸文化。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的文化一无是处,相反,我们的文化是悠久的博大精深的,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被赞颂的太多太多(写中国文化的优点及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恐怕一火车也拉不完吧)以至于我们都迷失其中,所以在此不提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仅只略表对文化中不苟同的加以阐述。
我最近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虽没读完呢,但对于先秦哲学及孔老夫子还是略知一二的。孔夫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在百家争鸣提出的儒家思想,孔丘主要提倡“仁”、“礼”。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耻也。”意思就说:“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社会,不要住,天下太平了就出来九个官做。天下不太平了,就赶紧保持距离,能溜就溜。国家大治,而你却没有弄个官,丢人,国家大乱,你却弄了个官做,也同样丢人。”这里需要注意,孔子当时处的社会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换的时期,孔子所谓的天下太平其实就是西周时的奴隶主统治时期。而西周向东周的转变,即由于阶级矛盾的产生当时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与当时奴隶主贵族矛盾加剧,导致了东周的产生,而在这些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乃是齐国晋国,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齐桓公、晋文公都分别在管仲、郭偃的协助下向封建制过渡。孔丘的先世是当时宋国的的大奴隶主贵族,由于政治上的失败而逃到鲁国,孔丘的父亲在做过官,而孔子呢在当时是由文化的人也就是士,当时社会底层支柱是由工农商士组成,而士则为四民之首,也算是个小奴隶主。在西周的瓦解的东周的建立时也就是社会大转变,孔子暴露了他的态度,说这是“天下无道”,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显然,他所指的“天下有道”,就是西周时期的奴隶主阶级还能维持他的统治时期。扯远了,回来看孔子的儒家“教训”,充满了聪明伶俐见风使舵,而很少有鼓励人的灵性的,只是叫我们“明哲保身”,但并不是说孔子的都不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借些孔老夫子的话,只是想说明并不是我们的文化里都是精髓,而我们并不是完全吸收或是全部摒弃,而是取其精髓,取其糟粕。怎样取其精髓,取其糟粕呢?自然要首先找出我们文化中的柏老所说的过滤性病毒!
自东汉起孔子推崇的儒家思想开始被帝王施与国内,制止封建王朝瓦解,儒家思想统治我国两千余年,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推崇备至孔老夫子呢?自然是这套儒家思想必是利于帝王的统治人心。中过古人早就意识到民心的重要,而儒家思想呢偏偏就是通知人心的最好工具,例如:师承,科举。古往今来,读书人为何读书?还不是为了一功名!在酱缸文化里,功名才是正路,否则都是“不肯正干”,即便是到了今天的中国教育,依然还是教育为了功名利禄!这就牵扯到中国的教育问题,这里不做详述。总而言之,儒家思想对我们的毒害确实不小(但不能全盘否定,有了儒家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才如此博大)。
一位朱桂的先生这样写到:凡是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诚于中,形于外,便是脏乱挤吵,“挤”是为了看热闹,“噪”是为了先声夺人,“脏”是为了和光同尘,“乱”是为了自由自在。中国人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在看热闹上。杀头要看,死人要看,失火要看,淹水要看,大车祸更要看。别人的遭遇越凄惨,看的就越起劲,不如此,便白白丧失了享受人生幸福的大好时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看着别人的痛苦,而庆幸自己幸免于难,实为人生一大享受。
多年前,有一男子,一时想不开,爬到某大饭店的楼顶上,扬言要自杀。顿时招来大群的看热闹的观众,警察当然一个一个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张罗安全救护网,又是派人前去说教的,记者大哥大姐们自然不甘落后摆好摄像机拍摄那珍贵的一刹那。或许那男子意志不坚定,半天了硬是没跳,可是也不见扯下走人,口口声声说跳,就是不立刻跳,就这样猴急的干耗着,中国人看热闹的耐心可是天下第一的,抬头仰望两三个小时,脖子再算,也不肯休息半刻,眼看都中午了,跳的还不跳,看的也还不走,这时候,一位大娘嘴里都囔着:“要跳还不赶快,老娘看完还急着买菜呢。”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他人骑马我骑驴,向前看,我不如,向后看,还有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人遭遇莫大的痛苦,而我侥幸逃过,看着别人的遭遇而我幸免于难,这种享受在一生中难得遇上几回,不把握几回好好享受一番,岂不罪孽?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苦难,以明目张胆兴高采烈看热闹的方式,对别人的幸福和成就,以讳莫如深、极端隐秘、极端恶毒的嫉妒心待之。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决不能容忍相识的人比自己强,尤其是苦难队伍中的难友,绝不能容忍任何一份子脱离苦海。
电影院里上演孤儿寡妇穷困潦倒的镜头,满座观众无不以泪洗面,满场尽是唏嘘声,好像上演的就是观众身受一般,此时的国人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同情心发挥的淋漓尽致。电影散场结束,走在场外,就在路边的残疾儿童,哀病的老人,苦苦哀求,还红着眼的看着那些好心人士,却昂然走过,视如无睹。这就是中国人,生活在两个世界,永远有着双重人格。一个是理想的世界,充满了仁义道德,人人都讲究忠孝节义;一个是现实世界,充满了战争饥荒痛苦死亡,人与人之间拼杀的你死我活,修身治平时别人家的事,肚子饿了只有自家知道。到底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也有着五千年的生活实际经验。古圣贤留给我们一套应该如何做人的理论,五千年艰苦生活磨练出来的一套如何才能活下去的宝贵经验。理论上必须这样做才行,但只有那样做才有活命的希望,“理想”和“现实”永远是相反的既不能放弃理想,又不能不顾及现实。
于是,理想世界的中国人讲仁义道德,具备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没的;现实世界的中国人,一直在饥饿线上徘徊挣扎,人生第一件大事无过于保命,于是尔虞我诈,苟且偷生,只要是能活命的事没有干不出来的。理想世界的做人道理是说给别人听的,现实世界的作为是自己实践的。所以永远不可能猜到中国人的意向。
后记:
读罢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又继而读了李敖《丑陋的中国人研究》,虽李敖是我比较敬仰的作家之一,但他这本书根本不值得一读,全书几乎完全脱离主题,而是把他的私人恩怨写于书中,堪称对哦不起读者!全书揭露的是他对柏杨的恩,以及柏杨对他恩将仇报,及说柏杨丑陋,还拿什么证据还证明之。柏杨所说的是国民性问题,而李敖全书几乎不谈国民性,而一直都在说柏杨这个人的问题,这样的国民性的民族性的问题是不能套在个体而言的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