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
学习要求: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
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上游落差大,流水湍急,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中游河道弯曲,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支流较少,江阔水深,水量丰富。
一、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1、按成因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⑴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 溯源侵蚀 | 下蚀 | 侧蚀 |
概念 |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
对河流的影响 |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
特别强调 | 伸长 | 加深 | 展宽 |
河流的形成过程也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
⑵河谷的形成
阅读教材,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a图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河谷深而窄,谷璧陡峭,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落差大,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减小,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b图)。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c图)。(河流下游段)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
河谷形成阶段 | 初期 | 中期 | 成熟期 |
主要侵蚀方式 | 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 以侧蚀为主 |
河谷形态特征 | 河谷横剖面呈“V”型 | 河流在凹岸侵蚀,再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 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 |
3、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⑴冲积平原的组成
⑵冲积平原的形成
活动2
河流堆积地貌——山前洪积扇的形成
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流速减慢,小于物体的沉降速度时)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阅读教材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注意成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①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成因: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接,最终形成洪积平原。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
②河漫滩平原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见下图)。 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③三角洲平原
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
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流速缓慢,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 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 3千米 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二、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聚落:人类聚居地。主要分为城市和乡村聚落。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
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山区聚落分散,规模小,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盆地地带。
平原地区聚落集中,规模大。分布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带。沿河、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江南水乡华北平原
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
地形:世界人口的垂直
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200米
以下、不足陆地面积28%的低平地区。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青海湟水谷地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不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活动:
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A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河流近,便于取水;
B地地势平坦开阔,同时在两河交汇处,易受洪水威胁,建造在地势较高的B处。
2、B处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利于农耕和基建;交通便利,便于人、物流的集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因此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址:供水和运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