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是个破案剧迷。每当百无聊赖就开始思考,除了满足一时的感官刺激和记忆无数形式内容重复的案例,看了这么多破案片我习得了什么?于是一时兴起想吐槽一下港剧破案片——我对此定义是抽离了思考内容一味拙劣模仿美剧形式的地方剧!
首先,在早期接触侦探片的时候还是能够习得一定的推理思维。经典破案港片像《刑事侦缉档案》的确注重案情分析,有推理的细节,剧情的发展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思考凶手身份。后来,港剧的破案片愈加倾向于法证,比较火的《鉴证实录》、《法证先锋》系列,在这些片子里推理被大大弱化,被现代科技手段法证后来居上。与此同时,港剧破案片出现了无聊的幽灵神鬼系像《古灵精探》,弱智搞笑系如《囧探查过界》、《栋笃神探》(虽然稀饭主角黄子华)。前两部破案居然参合迷信鬼神手段,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营造搞笑和情感氛围,TVB一贯的happyending温情伦理路线。《栋笃神探》说实话在TVB情感轻喜剧里算是出类拔萃。但是作为侦探片,每件案子在破案之前留给观众的线索太少,只有在主角灵光一闪然后抓到罪犯之后再听他娓娓道来,观众并没有参与剧集仅仅是一个不用思考的看客。
看客,能够收获的就是一时的感官刺激和消磨一段时间。而对于我这样一个破案片半资深看客,无数重复案例使我连感官刺激都没有了,直觉罪犯的能力反倒增强了。观看注重逻辑分析思维形式的侦探片很讽刺的是增强了我的经验直觉能力,情何以堪?
如果港剧一直在模仿美剧,那么近二十多年港剧破案片的演化背后折射出美剧破案片发展逻辑是:传统的思维推理向依赖于现代技术工具演进的逻辑,同时伴随着追求感官刺激的即时消费观。大众无形中接受并且参与了现代消费主义进程。因为我无形中经历了这种转变,因为我习惯了传统推理片,因为我在瞬息万变的消费时代隐约迷失,我不得不纠结于现代技术工具这把双刃剑,会给我们保留传统传统精华同时斩获新的美好疆域,还是会抹杀一切传统使我们在完全感官消费主义中完整迷失?是工具理性统治了我们现代生活还是我们的现代生活借助工具理性更加丰盈?这是个陈旧的争论,直到今天哲学家们和科学家们也没有解答这个问题。茫然无知甚至有点自我迷失的我只是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传统推理片被法证片取代,不小心纠结到这个问题。想想而已,还不具备能够深刻剖析社会、技术和政治的哲学功底,天生就胆小谨慎缺少那份自以为是针砭世事的狂妄。
按照惯例无限纠结时候采取中庸方式说服自己:错综复杂的争名夺利方式是为了消费被生产出来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每个社会运作都是生产和消费,这是个无可厚非的模式。只是每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程度不一样,因而具有不同的消费表现特征。再说,社会复杂运作的权力机构、社会问题研究专家、经济专家、政策制定者一系列的上层建筑或许早就想到了社会制衡,吾辈小民何须杞人忧天,落下幼稚笑柄?!
美剧感想还不够,不知何时孕育而出。只是热衷喜闻乐见、电视娱乐而已。可是我又反思严肃的社会问题了,原谅吾辈天性缺乏幽默感实在太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