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分析张瑜 九年级英语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

(2)能够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结合本单元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商品交换活动。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认识人民币(一)》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单位是角、元的各自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第二课时目标:《认识人民币(二)》

(1)使学生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并会运用。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第三课时目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

(1)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例地进行思考;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病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4、第四课时目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

(1)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分析(张瑜) 九年级英语第五单元

(2)通过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1)教学内容:课本P46-49,主题图,例1,例2(只教学第一、第二个内容),例3。

(2)教学重点:认识单位是角、元的各自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也是难点)。

(3)包含的要素分析:

(A)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B)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4)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为紧接着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5)突出重点的策略:

(A)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做换币游戏,如,在教学例2时,教师先出示一张2角,并提问:用1角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然后一学生上台用2个1角来换老师的2角币)教师再出示一个5角币,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1角币来换,看应该哪几个?熟悉游戏方法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换币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熟悉和理解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此外,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实则离不开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学生要会换币首先得会计算,所以在换币过程中我会多问学生一句为什么,如,一张2角为什么可以换2张1角呢,可以列出一道怎样的数学算式?学生回答:因为2=1+1,一张5角为什么可以换2张2角和一张1角呢?因为:5=2+2+1,等等。

(B)同理,承接上一个要素分析,认识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多做换币游戏;而且,它不但子有10以内的加法计算,也包括了100以内整十数的加法计算,教学时要注意这点。

2、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1)教学内容:课本P48、49例2(第三个内容),例4

(2)教学重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3)包含要素分析:真正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并记住1元=10角,1角=10分。

(4)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是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关系的概括(当10张1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1元),为下面学习人民币复名单位的兑换作铺垫。

(5)突出重点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然后继续做换币游戏,教师出示1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应该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游戏玩完后,让学生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教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写上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接着,在此可以渗透,如果老师摆多一张1元(即一共2元),那应该换多少个角呢?引发学生思考。那3元呢?7元呢?……

角与分的进率关系教学类同与元与角的教学。

2、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5,例6》

(1)教学内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

(2)教学重点:元,角,之间的换算

(3)包含的要素分析: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一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大都采用这种表示法,但一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小数.

(4)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这为以后更复杂的人民币换算做了一些铺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钱币的时候,掌握了元,角的换算就可以自己摸索其它币值的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了.

物品的单价用小数表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以后学习人民币知识要用到的表示方式,更是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统一.

(5)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个1元的硬币)和2个1角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出1元2角钱.再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每个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接下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是几元几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是1元2角.

商品的单价用小数表示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放在难点分析里阐述.

3、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7,例8》

(1)教学内容: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

(2)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包含的要素分析:元,角,分的加法计算,求购几个物品的总钱数;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已知购物的钱数和付出的钱数,求剩下的钱数.

(4)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在学习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后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是数的加减法的换环境应用.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也是后面购物实践活动的计算基础.

(5)突出重点的策略:一年级学生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教学中要安排联系实际的购物活动,可以营造一个让学生来购买各种气球的环境,教师准备好3种形态各异的气球,并按市场商品标价的方法标出每种气球的单价,先让学生说说每种气球的单价,然后进行模拟的购气球活动,活动中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顾客每次只能买2个气球.不管学生怎么选购,算出所需钱数的过程老师要请同学帮忙.让学生来帮助老师算出每种购法的总钱数,并说说怎么列式,怎么计算的.如果算得的钱数是10角以上的,要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让学生参与购物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1)难点的具体表现:对于一张人民币可兑换几张比它面值小的人民币,以及一张人民币可以同时兑换几种小面值人民币,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是关于10以内以及100以内的加法计算,部分计算不太过关的孩子会感到吃力。

(2)原因分析: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在刚刚识记人民币的单位以及进率的基础上,马上要会运用,这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3)解决策略:在开这一单元之前,先复习下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可先出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如,()+()=2,()+()=5,()+()=10,等,这样,在进行角、元各自的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时就会容易理解些了。另外,老师可以多采用等价换币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这点已在前面重点剖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2、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部分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进率关系的灵活运用存在困难。

(2)原因分析:不理解和不能记住1元=10角,1角=10分。

(3)解决策略:通过换币游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这两条进率的理解以及记忆。具体方法参见该课时的重点分析。

2、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5,6

(1)难点的具体表现:学习商品的单价用小数表示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会对“小数”的突然出现产生迷惑.

(2)原因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未学习小数,而物品的价格表示又用到小数表示法,教师目前若是和学生讲解“小数”的知识,学生接受不了,怎样弱化“小数”的概念?

(3)解决策略:为解决好这一个矛盾,教材将认识商品价格单独列成一个例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两位数表示的商品价格进行转换,在转化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币值的理解. 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转换的方法,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须让学生知道(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认识商品标签,这是教学的关键.

3、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7,8

已在重点处分析。

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基本教学策略:结合三幅主题图概括人民币的重要性→利用分类活动加深对人民币面值以及单位的认识→通过等价的换币游戏使学生认识单位是角、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基本教学策略:复习换币知识,引出人民币进率的知识→通过换币游戏加深学生对“1元=10角,1角=10分”进率关系的认识→通过练习巩固对进率的认识

3、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5,例6》

基本教学策略: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入,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操作学具,探索换算方法――>单位换算――>多媒体动态出示物品及其价格标签,认识小数表示价格――->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带的“钱”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再比较两种表示单价的方法,从而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4、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之例7,例8》

基本教学策略:创设买气球的购物活动情景――>让学生根据图上的价格标签认识没中气球的价格,注意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与几元几角的转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选择方案和结果―――>估计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选择。

五、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课本4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三小题,老师要对学生讲清楚这一张5角要“同时”换多少张1角和多少张2角,以免学生误以为是“分别”兑换。

(2)课本49页例三的第6小题,跟刚才那题相反,这里要强调是“分别”,也就是一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一张100元又可以换几张50元呢。

(3)课本4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和课本49页的做一做是同一类型的题目,老师在讲清题意后,鼓励学生想到的方法越多越好,学生回答时应让其说出思考的过程。

(4)课本50页“做一做”第2题,可以在学生完成题目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买你喜欢的两种东西,需要多少钱?”这里,在计算两种物品的总价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物品价格单位的不同,不能盲目的相加。

(5)课本53页第4题。要学生来判断实际物品的价格,这需要有实际购买这些物品的经验才能正确判断,所以在讲解这个题目的时候,要渗透“猜测和估算”的思想进去,合乎常理的来推测。

(6)课本55页第10题的第(1)小题“一共用()钱。”这里的“钱”不是币值单位,学生在填写结果时用“9角”或是“0.9元”都可以。

(6)本单元的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在练习时尽量注意多进行模拟的兑换训练。

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单元中有较多地方要求学生使用学具人民币,学生学具摆放杂乱,容易丢三落四,甚至因为玩弄学具而忘了听讲。

原因分析: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弱。

解决策略:在每做一项操作前,老师都要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讲清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每项操作活动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把学具放到应放的位置。注意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用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六、课时分配:(约4节)

1、认识人民币2课时

2、简单计算2课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3597.html

更多阅读

《十二生肖歌》课堂实录---付瑜推荐 十二生肖歌 儿歌舞蹈

一.挖掘音乐中的“趣、活、美”——《十二生肖歌》课堂实录张娟【教学说明】《十二生肖歌》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艺术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生动有趣的歌谣。2/4拍,节奏明快跳跃,旋律简洁

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分析 湖南卫视变形记2014

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分析作者 朱志强 2011.11.6郑渊洁先生早在为湖南卫视《变形记》写序言的时候就曾这样提到:湖南卫视推出的新节目《变形计》,以真人互换角色为基础,演示出一幕幕极富未知数的人间玄幻剧,罕见地

沙岗小学金晓丹公开课《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公开课说课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沙岗小学金晓丹2013.9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

《寻枪》影片分析_coffee 影片分析

——一部很阳刚的作品【影片概况】:1、片名/英文片名:《寻枪》/The Missing Gun2、编剧:陆川3、导演:陆川4、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及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2001年/120分钟/彩色5、获奖情况:2001年度 《寻枪》剧本获台湾2001年度优良剧

声明:《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分析张瑜 九年级英语第五单元》为网友蓦然流年暗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