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武器 国家的视角

弱者的武器 国家的视角

  闲谈

  话说当年,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那次大选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电视为媒介展开总统候选人辩论。如何在镜头前吸引眼球、赢得民意,成为入住白宫的必修课。电视中的尼克松令人失望,他面色阴沉憔悴,脸上的剃须粉都被汗水冲花了。浅灰色的舞台背景灯光下,身穿浅灰色西服的“老尼”淡化成了一个模糊的人影。而反观肯尼迪,那套深色西服却在光线反差中显得格外欢快,风度翩翩。以至于日后,尼克松把此次竞选的失败归罪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

  

  之所以钩沉这段历史,是看到南方农村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村民悬赏百万扳村官》。正如有评论指出的,真的清官,不会为百万悬赏而来;而为悬赏而来的,肯定不是清官。村民打出这等耸动的标语,作秀的意图昭然若揭,与总统候选人一样,吸引眼球而已。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对此并无贬损之意,而且还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

  耶鲁大学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有本书叫《弱者的武器》。弱者的手里有什么武器?按作者的意思,大概是指: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等等。不过,我想“悬赏百万扳村官”之类的“眼球政治”也算是弱者用于主张自身权利的武器。我对此之所以乐观其成,原因有二。其一,这种主张权利的方式,并未离开法律的框架,实质上是以理性为指引的非暴力行动;其二,这种武器能够奏效,其实仰仗的是背后的民意,他们在为自己争权利的同时,其实也是开启民智,推动社会的进步。

  位高权重之人,一句话能反转乾坤。升斗小民权益受损,奔波10年难讨个公道。求助媒体,借舆论施压,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说句老实话,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利益在社会各阶层间重新调整,社会成员急速分化,各种不公现象俯拾皆是。在善于书写“传奇”的当下中国,如果单凭一些简单的新闻要素,怎么可能触动贤达读者的神经。为了吸引眼球,抢占版面,解决自己的老大难问题,小老百姓只能拿出营销专家的创意,行为艺术家的智慧,破釜沉舟的勇气,披挂上阵:民工为讨工钱不顾生命安危爬上塔吊,胜诉人走上大街挥泪拍卖判决书,患儿父母贴钱卖女看病,而我看到最夸张的一幕是,广州市环保局某接访日上,70多岁的老汉为抗议噪音污染,将一个黑色胸罩扣在头上,以吸引记者的目光……

  拓宽公正供给渠道的老调,不想重弹了。只是当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家”、“标题党”时,那些尸位素餐者能够受得住如此讽刺,作壁上观,而权利受损的当事人恐怕未必能承受得了这无边的悲凉。 滏阳

  作者:滏阳

  这是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的一段掌故。我们如今常说“眼球经济”,大概打那时起,也就有了“眼球政治”一说,“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3777.html

更多阅读

弱者的武器 国家的视角

  闲谈  话说当年,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那次大选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电视为媒介展开总统候选人辩论。如何在镜头前吸引眼球、赢得民意,成为入住白宫的必修课。电视中的尼克松令人失望,他面色阴沉憔悴,脸上的剃须粉都

人眼的视角 人眼的视角交叉区域

进一步而言,人眼的视角是有限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映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只有中心部分能分辨清楚,这叫分辨视域,约15度。从十几度到30度之间则称为有效视域,观众能立刻看清物体的存在和有什么动作。还不到需要转动头部才能辨别清

《弱者的惩罚》被多家转载和用作阅读题 弱者抚之以仁的意思

弱者的惩罚吕金华  有一只猴子真是猴性十足,十分令人生厌。他常常不把小动物们的生命当一回事,特别是小蚂蚁们,被他捏着玩捏死的就多得数都数不清。有一天,他又在地上抓住了一只老蚂蚁。谁知,这只蚂蚁却说起话来:“别忙捏死我,我有惊人

斯科特的第三只眼:《弱者的武器》

这本书,是刘东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中的一本。主编,更是令人敬佩的。当年,主编走向未来丛书的金观涛和主编文化丛书的甘阳,曝得大名,声震中华。刘东前后或者同时主编过两种丛书,除了译林社的这一种,还有江苏人民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另外还

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唐德刚的《袁氏当国》,有很多感想和启发,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但因为工作太忙,心不静,也就迟迟没有动笔。  最近几天,突然又想写点东西,就先把过去要写没写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这

声明:《弱者的武器 国家的视角》为网友薰衣草的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