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 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幼子,前94年出生,母为钩弋夫人赵氏,前89年,武帝以其年少聪慧,无人可出其左右为由,立其为太子,并以绝子少母壮,免吕后之事重演为由将其生母赵氏赐死,时年仅5岁,前87年,武帝崩后继位,虚岁仅8岁,并遵武帝遗诏,由重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大臣辅政,公元前74年6月病逝,终年21岁,后葬于平陵。 上官氏 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前89年出生,其父上官安为辅政大臣安阳侯上官桀之子,其母霍氏为辅政大臣大将军霍光之女,前84年入宫,初封为婕妤,次年三月得封为后,时年仅6岁,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后,宣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最后薨世于长乐宫,时年52岁,其稚龄之年,夹于祖父与外祖父的权力争夺中,始终稳坐后位,后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
公无前80年,上官皇后父系一族被其外祖父霍光诛尽,其中包括她的父亲,母亲,两弟和一个妹妹。
其父系被诛后,外祖父霍光却是十分重视这位皇后,“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上官氏,昭帝后,辅政大臣上官桀孙女,其外祖父乃同为辅政大臣的大将军霍光,其以5岁稚龄入宫,初封婕妤,次年受封为后,六岁便已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那个时候,她所嫁的昭帝亦不过才12岁,在如今看来,这桩婚姻实是在荒诞可笑,可是我无法去想像当刘弗陵看见这个六岁的皇后时,又会有何等的悲凉和无奈,他同是稚龄登基,根本无法遏制上官桀和霍光这两大权臣的专权,亦无法调解他们之间的争斗,他所能做的,只能小心翼翼的去平衡这两大权臣之间的关系,在夹缝中求着生存,一点一丝的推行着政令,不论是霍光,还是上官桀,刘弗陵必定是抱之以恨,当他看着这两大权臣为他亲选的6岁不到的皇后时,更何况这个皇后又是这两大家族的血脉,我想他心中亦非恨怒怨憎所能形容,但他也不可能去恨这个什么都还不懂的孩子,最多也就是漠视,将她视作平常人,甚至是一件物什。
对上官氏而言,5岁就远离了父母亲人,远离了熟悉的一切,独身一人来到看似流光溢彩却冷酷无情的皇宫,她的身边只有宫女太监,刘弗陵原本是他的夫君,亦是她在宫中唯一的依靠,可她于他而言,不过是两大权臣钳制他的棋子,是对其它朝臣的一种威慑,她的存在,代表着两大权臣对刘弗陵后宫的控制,有她在一日,刘弗陵就没有机会广纳妃嫔,亦不能通过纳妃封嫔来拉拢朝臣,她的存在,只能让刘弗陵处于一个更孤独,更无助的位置,所以,刘弗陵的江山要维系,就只能去依靠上官桀和霍光,而她若诞下子嗣就是大汉未来的天子,会继续受霍光和上官桀的控制,她的祖父和外祖父也不可能让她以外的任何女子先诞下子嗣,她虽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享世人所仰视的尊荣,可扯下那层华耀,她也不过只是一颗棋子,她没有父母亲人的疼爱,没有夫君的呵护,她就是一株华贵的牡丹,孤独高贵的绽放在椒房殿,没有人去欣赏她的美,大家关注的,是她背后所代表的势力。
前80年,上官桀不满霍光的揽权专政,勾结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燕王刘旦,盖长公主意图发动政变,诛杀霍光,谋夺大权,未想到反被霍光识破,参与谋反之人悉数被杀,上官桀亦被霍光冠以谋反罪名全族诛尽,在这场宫廷政变中,上官皇后父系一族败给了母系一族,甚至是她的母亲,霍光的亲生女儿也不能应免于难,霍光作为一代权臣,杀女杀外孙,亦能看出他的手段,虽说上官皇后也是霍光的亲外孙女,但她同是上官桀的亲孙女,何况她父系一族都被诛尽,她心中不可能没有恨,她贵为皇后,如果生下儿子,就是未来大汉的天子,要是她心中有恨,霍氏一族就很危险,这一点霍光也不可能不知道,以霍光杀女的手段,霍光不可能为自己为霍氏一族留下这样的一个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然这场政变过后,上官皇后依旧是皇后,甚至比以前更加受到霍光的重视,霍光为她能受到专宠诞下子嗣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条件。
霍光之所以留着上官皇后,绝对不可能是因为亲情,他连自己的亲生女儿尚未留情,更何况上官皇后只是他的外孙女,若说是忌刘弗陵,也未尽然,那时刘弗陵仅14岁,而霍光籍着这次政变,将朝政尽归于已手,可谓是权倾朝野,上官皇后乃上官桀的孙女,他若以此为由要废后,刘弗陵没有任何理由去反对,由此可以看出,在这场政变之后,上官皇后的所言所行肯定让霍光觉得上官皇后对他对霍氏没有一丝半点的威胁,所以霍光才会让上官皇后继续为后,甚至让霍光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压在上官皇后的身上,让霍光企盼着上官皇后能为刘弗陵生下子嗣。
上官皇后前89年出生,前80年发生政变时,她仅仅才10岁,她五岁入宫,入宫后身边都是嬷嬷宫女太监,即使她的父母,祖父,外祖父偶尔会入宫探视,但也不可能教她一些应付这种宫廷政变的法则,她的祖父,外祖父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棋子,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也不会允许这颗棋子脱离他们的掌控,如果上官皇后是精明的,有手段的,像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那样,我想霍光和上官桀绝不会让她一直坐在皇后的位子上,而在刘弗陵眼中,上官皇后若是精明有手段的,他也不会在政变之后,仍是任由上官皇后为后,所以上官皇后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应该如同一张白纸,或是与她年龄相等的单纯和无知,正因为她的单纯和无知,才让她一直稳坐后位。
可是,她真的是单纯的吗?真的无知吗?他的祖父上官桀与外祖父霍光同为辅政大臣,相互间争权夺利也非一日两日,一年两年,她入宫为后,即是两大家族相互较量的结果,也是两大权臣相互妥协的结果,她入宫为后代表着两大家族,他们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忍受她亲近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她只能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不偏不倚,可是如果她真的是单纯和无知的,她又如何懂得保持这种中立?还能保持多年?
父系一族被诛尽,如果她不能保持一种漠视和不在乎的态度,霍光又如何许她继续为后,一个10岁的孩子,面对父母被杀,如果不是有非人一般的隐忍和自制,又如何能做到漠视和不在乎,她不但不能哭,不能闹,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伤心和在乎,看见霍光时,她还必须得笑,笑的甜美,笑的无所谓,她身在仇恨的黑暗中,却要表现出如行走在三月春风间,面对杀父杀母的仇人,她必须表现中出亲昵和依赖,还必须得让仇人感觉到她的亲昵和依赖,霍光自武帝年间就随在武帝身侧,看惯了宫廷权谋,看惯了人世沧桑,她一个10岁的孩子,能让霍光对她消除戒心,并大力扶持,她又有怎样的心思和谋略?她这一生,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没有一个真正关心她的人,她在椒房殿方寸大小的地方,一个人默默的长大,默默的锭放,再默默的坠落,她的恐惧没有人可以说,她的孤独没有人可以说,她的愤怒和仇恨同样没有人可以说,她的脸上只能有笑,眼泪也只能咽在肚子里,她的隐忍更甚于刘弗陵,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她的自制,她的坚强,她的守拙示弱,她的笑颜如花,不能不让人感叹,她不过也才10岁而已。
后记《一》
史书记载,上官皇后5岁入宫,直至15岁昭帝崩,她都未曾留下一子半女,许多人猜测,她入宫10年都未曾得到昭帝的宠幸,直至死仍是处女之身,这种说法我是不太赞同的,当时霍光不仅把持了朝政,昭帝的后宫他亦时有过问,古时女子年过十二即可行房事,霍光亦不可能允许昭帝不去临幸上官皇后,昭帝当政时间虽短,但从他一系列的政令上看,昭帝亦是一位明君,也可以说是一位聪明人,所以也不会如此去惹恼霍光,幸上官皇后,不管昭帝愿意与否,都是必行之事。
还有猜测,上官皇后体弱多病,所以未能诞下子女,这种说法我亦不太赞同,若上官皇后真是无法生育,霍光早就废其后位,或是另择霍氏女子入宫,霍氏如此大的家族,也不可能找不到适龄的女子入宫,如果上官皇后在外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单纯和无知,不是她本来的面目,那她多年无子,是否可以理解成是她故意为之,是她的一种报复,对霍光的报复,霍光最为企盼她能诞一个有霍氏血脉的皇子,可她偏偏不让霍光如愿,再往深里想,亦是对刘弗陵的一种报复,寻常人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可他活到21岁,亦未能有一子半女,不管这个孩子是否有霍氏的血脉,我想刘弗陵肯定也是期盼有孩子的,就算这个孩子有霍氏一半的血脉,但仍是他的子嗣,仍然姓刘,霍光只允许上官皇后出现在他身边,他亦只有将子嗣寄望于上官皇后身上,可惜上官皇后如终未能为他诞出一子半女,临死前,他应该是含恨而终的吧!
后记《二》
刘弗陵的一生是悲剧的,上官皇后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两个同样孤独,同样隐忍,同样胸怀仇恨的人,他们是一帝一后,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两人真的走到了一起,是不是就可以遏制住霍光,至少在冰冷无情,充斥着阴谋的皇宫,他们可以相依取暖,执手相伴,至少他们不会各种守着自己的天空,各自在黑暗中孤独的坠落,直至跌入无尽的黑暗深渊,直至湮灭于历史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