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国内劳动力和其他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的纺织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太平洋彼岸,考虑是否应该将纺织厂从中国迁回美国。
科尔集团(Keer GroupCo.)董事长朱善庆表示,纺织业在中国没有前途,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生存。
朱善庆是科尔集团创始人,他已经同意投资2.18亿美元,在南卡罗莱纳州兰开斯特县(LancasterCountry)兴建一个纺纱厂。这个工厂将使用一部分科尔过去十年在杭州工厂运行的德国造机器。
朱善庆留着锅盖头,似乎与他整洁的衣着以及酷爱法国红酒的品味有些不协调。他表示,公司决定把部分生产设备转移至美国是因为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随着中国纺织业中心——东部沿海省份的土地、工资和设备价格越来越高,近年来越南和孟加拉国成了为寻找更低成本而迁出本国的中国纺织企业的青睐。
朱善庆考虑过越南、巴基斯坦和印度,但这些国家汇率波动而且缺乏金融工具对冲汇兑风险,这促使他转向美国。
朱善庆在兄弟三人中年纪最小,他最初在国有企业工作,1995年29岁时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另外两兄弟也都在杭州经营自己的事业。朱善庆最初从事化工品贸易,2002年转向纺织品生产,在杭州郊区的老家建了一家纺纱厂。从那时起,科尔就转向面料生产、房地产开发以及珠宝生产加工。
朱善庆说,目前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比浙江的用工成本高。他估计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工人的成本要比中国高六倍左右,但到2015年这一差距有望缩小至三倍。
而在美国建厂主要能节省棉花成本。为了提高国内农民收入,中国国家棉花储备库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收购国产棉花,从而推高了棉花价格。为了防止国内纺纱厂弃用国产棉而使用进口棉,中国政府对棉花进口征收高达40%的关税。而且进口棉花还受到配额的限制。这导致中国国内棉花售价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朱善庆说,杭州地区的其他纺织企业也在研究迁往美国生产的可行性。他说:“邻居都在看着我们。”
不过,中国纺织行业不会一夜之间就行动起来。即便纺纱厂搬迁的做法很合理,但全球仍有很大一部分纺织基础设施位于中国。朱善庆说,他的美国工厂将为中国工厂供货,也将为中美地区供货。
预计科尔美国纺纱厂的产量将在三年内超过杭州工厂。科尔位于杭州的纺纱厂每年生产60,000吨纱线,该厂所用的棉花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新疆地区。
Dinny McMa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