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述,李白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游历至黄鹤楼,大诗人游此名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胜景,心潮澎湃,诗性大发,自然想留下一首佳作,可惜前辈诗人崔颢已然题诗《黄鹤楼》在前,且蜚声寰宇,为歌咏黄鹤楼诸诗中之千古绝唱,李白这样的大才子也感觉难以超越,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闷之极!崔颢《黄鹤楼》原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古人推之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至少是以黄鹤楼为题的诗中位列第一的佳作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但也有人认为诗圣杜甫的《登高》为唐人七言律诗之首,《诗薮》云:"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诗镜铨》亦云:"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甫《登高》原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提李白后来泛舟沿江而下游至金陵,一日诗人登上金陵城东南凤凰山上之凤凰台,远眺三山、长江,揽胜之余,再次诗兴大发,写下名诗《登金陵凤凰台》,此诗有明显模仿崔颢《黄鹤楼》的痕迹,至少是模仿黄鹤楼的韵律、布局和格调,但因为凭吊历史、感慨当今,写景抒情俱佳。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致与个人的情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因小人当道、虽立志报国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第五、六句)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嵌入金陵当地地名,真乃神来之笔。故这首七言律诗也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世人传颂,但影响力略小于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该诗与崔颢《黄鹤楼》相比较,可谓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其中颔联(第三、四句),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颔联深刻得多。尾联(第七、八句)寄寓忠君之意,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境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不及崔颢的诗气势恢弘。
李白后来也写过几首和黄鹤楼相关的诗,其中两首绝句传播较广,一首是广为传颂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另一首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歌,感觉这首诗特别适合心情不佳的时候一个人吟咏。不过这两首诗都不是以黄鹤楼为主题,也就是说不是以黄鹤楼及周围的景色为题赋得,只是在诗中提到黄鹤楼而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作: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此一段中华诗歌史上的传奇佳话,可能出于古人的穿凿附会,但亦可以悟出有才华的人模仿也可以出精品杰作呀!这种模仿是带有创新的模仿,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创新,忌讳的是模仿,最糟糕的是抄袭,弄不好会声名狼藉,不过还是有人乐此不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是现在的文人骚客多为官位、金钱和美女折腰,不复寄情于山水之间。美景在前,也吟唱不出千古绝响。风景依旧在,才子多沉沦,不亦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