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的道德劝谏,一般是劝皇帝修身节欲、少近女色、用情专一,而在成化四年,内阁大臣彭时的一份非同寻常的奏折,却建议宪宗皇帝朱见深广幸妃嫔,“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因为皇帝性伙伴的多寡,攸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年宪宗21岁,按现在的标准,属于青春晚期,还不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宪宗童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丢掉了皇位,迎接回来后被幽禁,后来又夺门复位。宪宗也从太子沦为废太子,又复为太子,这段经历跌宕起伏、变化莫测,充满凶险和诡异的宿命感。在孤独的童年岁月里,只有保姆万氏始终陪伴身边,照料他的生活,成为他依恋终生的精神支柱。万氏比宪宗大17岁,在宪宗年龄渐大、智识渐开之后,两人形成了畸恋式的情人关系。
1464年,17岁的宪宗双喜临门,先做皇帝,又完大婚,皇后是父皇英宗早为他选定的吴氏。虽然已经成为有妇之夫,宪宗依然只宠万氏姐姐一人。万氏倚仗与宪宗的特殊关系,在宫里十分嚣张跋扈,根本无视吴皇后的存在。皇后忍无可忍,找机会将她痛打一顿,结果吃了大亏,皇帝废掉吴皇后,另立王氏为后。
成化二年,万氏为宪宗生下儿子。皇帝十分高兴,立万氏为贵妃,分遣太监到全国祭祀各大山川,以佑皇子。不料皇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万贵妃不再有喜,皇帝也从此无子。皇位后继无人,这成为国家的心病。满朝忧愁,朝议汹汹,纷纷上书要求皇帝“普降甘露”、“以广继嗣”,不要只爱贵妃一人。臣下这样讨论和干预皇上的床笫生活,实在有失人臣之礼,但宪宗不以为忤,只是回答:“内事也,朕自主之。”
在这个意义上看,做皇帝也是件苦差事,与种猪没多大差别,不管自己愿不愿、行不行,必须尽到配种、为国家传宗接代的义务。
宪宗内心其实也很着急。成化11年的一天,宪宗对镜悲叹:“老将至,而无子”,这时他28岁,因老大无子、膝下荒凉,心境凄楚,已显未老先衰之象。正在为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忽然扑通跪倒在地,自称死罪,说:“万岁您已经有儿子了。”
皇帝十分惊愕:我哪来的儿子?儿子在哪里?张敏再三叩头,说自己将死,要求皇帝保证为皇子做主,才能说出真相。在旁边的太监怀恩作证说,皇帝确实有一个儿子,潜养在西内,已经6岁了。皇帝生了儿子,而自己一无所知,这是成化宫廷里的吊诡事件之一,说宪宗是个丢蛋鸡,一点也不过份。后来,宪宗无子的原因已明,不是他性交不够广泛,而是万妃骄妒,凡妃嫔怀孕,立即派人强迫堕胎。
为宪宗生下皇子的宫女姓纪,广西瑶族人,是宫中管理内藏的女官。六年前,宪宗偶然经过内府,看见这一位宫女的摸样可人,一时性起,对纪氏耍了流氓。这样的事在宫中十分常见,宪宗很快就把这次经历忘得干干净净。
纪氏乍承雨露,竟怀孕了。万贵妃一方面对宪宗封锁消息,同时派婢女去催逼纪氏堕胎。不知道什么原因,去的人回来报告说,纪氏并没有怀孕,而是得了膨胀病。可怜的纪氏被迁到安乐堂幽居。
孩子终于生了下来,贵妃知道后,心里忌恨,派太监张敏去溺杀这个孩子。张敏接到任务,内心大惊:皇上至今没有孩子,我怎么下得了手啊?他和他的太监同事们决定将孩子保护下来,废皇后吴氏也参与了这一行动。他们将皇子藏在密室,每天偷偷带些食品给孩子吃。这件事宫中许多人知道,唯独瞒着皇帝和贵妃两人。
真相终于大白,皇帝迎接皇子的使者即将到来。僻静的安乐堂里,母亲精心打扮了儿子,皇子身穿小红袍,长发披地,——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剃过胎发。纪氏泪流满面,她的儿子即将升入天堂、得见光明,而她将堕地狱、永陷黑暗,这是大喜大悲、撕心裂肺、生离死别的哀绝时刻。她告诉儿子:你一去,我就得死了!看见一个身穿黄袍、有胡须的人,那是你的父亲!6岁的皇子被接到宪宗面前,皇子毫不怯生,径直投入父亲的怀抱。皇帝抱在膝上,抚视良久,悲喜至极而泣:真是我的儿子,太像我了。
纪氏不久暴死,一说是被万贵妃所害,另一说是自缢。张敏随后也吞金自杀。在皇子得见光明的那一刻,两人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张敏是金门人,明朝时金门属于同安,所以《明史》说他是同安人。张敏为明朝保全了一个好皇帝,这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