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知识链接】

1.中国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是:《》、《》、《》、《》。

2.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曹雪芹(1715—1763),名,字,号

《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相关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宝黛初会”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1.标注自然段、生字生词。2.借助工具书,读通全文,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自主探究】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课文以林黛玉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4段):

第一层(第2~4段):

第二层(第5~6段):

第三层(第7~11段):

第四层(第12~14段):

第三部分(第15~18段):

【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阜盛(fù)敕造(chì)呜咽(yè)宮绦(tāo)

嫡亲(dí)驯骡(xùn luó)内帏(wéi)懵懂(měng)

瞋视(chēn)杜撰(zhuàn)忖度(cǔn duó) 穿红着绿(zhuó)

敛声屏气(bǐng)孽根祸胎(ni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2)(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3)(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时贾赦之妻刑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5)可怜辜负好韶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文章的线索,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本文人物出场的写法。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全文。

【合作探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2.她进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4.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目标检测】

1.阅读课文,填空分析人物出场描写手法:

(1)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略写的如等。

(2)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有的单独介绍,如;有的集体介绍,如。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

(3)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

2.林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含义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用来反映富贵人家的无比奢华。B.用来体现朱门大族的富贵气象。

C.用来反衬“路有冻死骨”的现实。D.用来显示官僚贵族的显赫权势。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探究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及她在贾府的地位。

【自主学习】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注重体会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实写、虚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的技巧。

请填写下列外貌服饰描写的对象:

A.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B.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D.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王熙凤:小说从出场、肖像、动作、神情、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采用的艺术手法。可以看出其身份特殊,地位很高。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

2.肖像: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一个是

服饰表现的性格: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裙边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有着的性格。

写容貌表现的性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见她年轻貌美、风骚绝伦;“三角眼”“吊梢眉”又写出她绝非安分、善良之辈,而是之人。“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她的及笑里藏刀的性格。

3.动作、神情: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一会儿的工夫,王熙凤由戏谑调笑到转笑为哭到转悲为喜。“便”“忙”二字,说明她哭笑随时可变,俱无真情在其中,一心只想讨贾母欢心的的性格。

4.语言:和王夫人的对话,进一步说明王熙凤有着。“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说明王熙凤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的性格特征。

5.概括王熙凤形象:

【目标检测】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附1】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附2】《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一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特点。2.归纳小说主题。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全文章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林黛玉:

(1)原文中哪一句话能说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她这一性格特征?

(2)找出描写黛玉肖像的句子,回答:这两次描肖像描写表现了林黛玉的生理特征。

2.贾宝玉:

(1)王夫人劝戒林黛玉,说贾宝玉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林黛玉听母亲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无人敢管。

性格特征:

(2)文中《西江月》二词有什么深层含义?

(3)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可他为什么要摔这一“通灵宝玉”?

3.“心有灵犀一点通”:

文中是这样写“宝黛初会”的: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两人是第一次相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表示他和林妹妹前生有缘,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见证了这一段缠绵之事。(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

【目标检测】

1.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2.主题概括: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为中心,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和腐朽本质,艺术地反映了的历史趋势。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小说及小说的发展史。

【自主学习】课外连接:文学常识——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①上古到先秦两汉,是我国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体小说。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张华的《博物志》等。

③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

④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小说才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⑤明代出现拟话本。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

⑥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儒林外史》等。

【合作探究】从价值观角度评价分析《好了歌》。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赏析】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他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这是其价值所在。

【目标检测】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阜盛(fǔ)  内帏(wéi)  宫绦(tāo)

B.盥洗(guàn)  两腋(yè)  忖度(cǔn)  瞋视(chēn)

C.懵懂(měng)  贾赦(shè)  绾着(wǎn)  便宜(biàn)

D.錾银(zàn)  戏谑(xuè)  驯骡(xùn)  罥烟(j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轩峻壮丽华冠丽服鬓发如银

B.腮凝新荔鼻腻额脂彩绣辉皇

C.顾盼神飞孽根祸胎甜言密语

D.浑世魔王眉尖若蹙鬓若刀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形体,容貌)尚小

(2)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有才华且不拘礼节的样子)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4)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

(5)可怜(这里指可惜)辜负好韶光。

(6)莫效此儿形状 (样子)

(7)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夸说,张扬)之意。

(8)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疲惫、懒惰)人物

(9)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近乎荒诞,不合常理)之谈,也没人理他。

A.①②③④⑦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⑤⑦⑧D.①②④⑥⑧

4.下列四句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依次是()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般自然的风流态度。

(3)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贾迎春贾探春林黛玉 王熙凤

B.贾迎春林黛玉贾探春 王熙凤

C.贾探春林黛玉贾迎春 王熙凤

D.贾探春王熙凤贾迎春 林黛玉

5.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B.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挑瓣,目若秋波。

6.与“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中的“风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此人举止言谈有名士风流。

D.秋深百花落,风流傲在菊。

7.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由上述文字判断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待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B.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的爱情张本。

C.这样写,反映了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

D.一惊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地位、性格而产生的不同心理。

8.下段文字中画线句子中应重读的词语依次是()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田,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①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②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③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④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A.①这样②才算③外④嫡B.①真 ②今儿③外 ④嫡

C.①这样②今儿 ③竟不④竟是D.①真 ②才算 ③竟不④竟是

9.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一组是()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②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③彩绣辉煌,恍若神仙仙子④闲静时如妓花照水,行动处若弱柳扶风

⑤面若挑瓣,目若秋波⑥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⑦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⑧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A.①③⑦B.②④⑥C.④⑥⑧D.⑤⑥⑧

10.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11.林黛玉初人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下列哪些言行能反映她的这种心理。()

A.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B.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望舅母容谅。”

C.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D.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E.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12.课文中用后人两首《西江月》揭示宝玉思想性格,分析这两首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膏药和高粱。

B.肥肉和精米。

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

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2)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

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

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

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

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没有大用处)

(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比B.对偶C.反语D.借代

二、文学常识填空: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的第回,这部书又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全书共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朝的小说家,字,号,后回据说是续写的。全书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对的兴衰过程的描写,揭露了的荒淫、腐败,显示了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由于这部书的伟大成就,历代不少文人学者致力于对它的研究,并创立了一问学问,称之为“”。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点写了宝玉的言行,请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

(1)(2)(3)(4)

2.宝玉为何给黛玉取字“颦颦”?

(1)

(2)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说说哪个回答是如实回答,这前后矛盾的说法又是什么?

答:

4.宝玉被探春讥笑说他“杜撰”时,他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这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性格?

答:

5.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答:

6.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何思想意义?

答:

【课后反思】

《宝黛初会》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2.霑(zhān) 梦阮雪芹 石头记 高鹗

《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

3.三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浪漫主义色彩

【自主探究】

1.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

2.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

第1段: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刚进贾府)

第2~14段: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一层(第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拜见贾母)

第二层(第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见过凤姐)

第三层(第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拜见舅父)

第四层(第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宝黛初会)

第15~18段: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安排住处)

【目标检测】

1. 阜盛(fù)敕造(chì) 呜咽(yè)宮绦(tāo) 嫡亲(dí) 驯骡(xùnluó) 内帏(wéi)懵懂(měng) 瞋视(chēn)杜撰(zhuàn) 忖度(cǔn duó)穿红着绿(zhuó) 敛声屏气(bǐng)孽根祸胎(niè)

2.(1)形容:形体容貌。(2)风流:风韵。(3)风骚:姿容俏丽。(4)便宜:方便。(5)可怜:可惜。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显示出家族的威严和显赫。

2.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这表现贾府布局讲究,装饰气派,生活豪华奢侈。

3.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旨在表现贾府陈设的华贵,显示出豪门贵族的气派。4.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目标检测】

1.(1)贾宝玉、王熙凤王夫人、邢夫人 贾宝玉、王熙凤、贾母贾赦、贾政 贾宝玉、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 王熙凤贾宝玉(3)迎、探、惜春三姐妹 王熙凤

2.C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A.迎春B.探春 C.宝玉 D.林黛玉

【合作探究】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泼辣

2.服饰容貌 贪婪 俗气刁钻、狡黠 威势 阴险

3.阿谀逢迎、 逢场作戏

4.机变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才能精明能干

5.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贪婪泼辣、阴险狡黠而又善于阿谀奉承、逢场作戏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才博得贾母的宠爱,取得王夫人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目标检测】C

第四课时

【合作探究】

1.(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在邢夫人处,邢夫人挽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一席话表现了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谨慎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这表现知书达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贾母向黛玉问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过了一会儿,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不是谦虚,也不是圆滑,表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思想性格。

(2)娇美柔弱,体弱多病

2.(1)与世俗格格不入顽劣异常,娇生惯养

(2)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独立不羁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3)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目标检测】1.C

2.贾、薛 王、史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第五课时

一、 1.A2.B 3.C 4.C5.B 6.D 7.C8.B 9.C 10.C11.B、E 12.(1)D (2)D (3)C(4)B

二、《红楼梦》三 《石头记》 一百二十清 曹雪芹 梦阮雪芹(芹圃、芹溪) 四十高鹗 贾宝玉 林黛玉封建家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封建贵族封建制度红学

三、1.打量交谈 送字 摔玉

2.(1)与黛玉的名有联系(2)和黛玉的神态(眉尖若蹙)有联系

3.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有不谦之嫌,觉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她寄人篱下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

4.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叛。

5.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6.追于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4405.html

更多阅读

《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知识链接】1.中国四大著名古

《感悟青春》导学案 青春感悟的经典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思想品德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二框题《感悟青春》 导学案爱知七年级思品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青春的美好,树立青春的热爱之情;培养珍惜宝贵年华的惜时观念,

声明:《《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为网友作逼倒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