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一篇很短的议论文,仅有90字,比归有光的《寒花葬志》还短,但非常经典,是阅读古文的必选作品。该篇全文如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文章中所提到的“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知识分子和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包括武士。
这篇文章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几乎没有生涩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反不如原文精炼。不过,还是简单翻译一下吧: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善于招贤纳士,因此有很多贤士投靠他,而后来孟尝君正是依靠他们,才能从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儿能算得到贤士啊?否则,依靠齐国强大的国力,他只要得到一个“士”,就可以制服秦国成为天下霸主,还用得着靠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正是因为鸡鸣狗盗之徒进出他家的门,真正的贤士才不归附他啊。
王安石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不仅长于形象思维,还长于逻辑思维。这篇文章是一篇翻案文章,对历史上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颇有见地,让人思路大开。
王安石既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又思路不同常人,具有独立见解,富有创新精神,不仅评价历史人物如此,还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但王安石性格偏执,他在政治上的改革最终归于失败就是因为看问题片面、偏激,又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声音,加之所用非人,形成朋党等等。
就这篇文章而言,王安石的推论尽管有一定道理,但也不乏片面之处。他先假定世人认定孟尝君能得士是缘于那次鸡鸣狗盗事件,再根据这种假定给孟尝君定性为鸡鸣狗盗之雄,再提出自己对“得士”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孟尝君其实并未“得士”。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虽然孟尝君的门客中有鸡鸣狗盗之徒,但也有冯谖、苏代这类高明之士。至于王安石提出只要能得到一个高明的贤士齐国就可以制服秦国成为天下霸主,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曾涌现过高明之士治理国家,比如魏国赵国齐国楚国乃至韩国燕国,但最后成功的只有一个秦国,只有一个商鞅。这个原因很复杂,不止是一两个杰出人才的问题,也跟各国世族势力、文化传统、甚至地理状况都有一定关系。秦国的成功是多种因素集合到一起造成的。
说句题外话,秦国的崛起强大跟当今时代美国的崛起强大有非常的相似之处。
总之,这篇文章从文学角度讲是非常精彩的,从史学角度讲则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