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公司的月刊发下来,其中一篇文章简单分析了几句酒店的尾房特价的模式,虽然自己工作是只关于机票方面的,但是出于好奇就仔细读了一下,作者的分析结论是这种尾房特价的模式不利于酒店的收益管理,原因如下:
1、与酒店更喜欢培养顾客提前预订习惯的心意相违背,
2、低价直接显示对酒店的形象影响不好,
3、对顾客,因为预订限制多(预订时间较晚而且要事先支付价钱)所以也会没信心会担心,另外对渠道也就是中间的中介商们,这种服务过程较正常销售又偏为复杂。
于是这位作者给这个模式打了个较低的分数,认为不要去采用。而且作者还放了一句狠话“如果时间越近价格越低,谁还提前预订!”
然后我读完之后感觉是有些道理,就翻页过去了,人家酒店的资深管理人员都这么说了,应该是实践出真知的吧,于是我接受了这个观点。
但是我今天却在网上发现了这么一家小公司,他们做的就是这个小偏门生意。实际情况是,虽然仍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他们却实实在在成功的得到了很多酒店的支持和加入,并不像上面的作者说的酒店会抗拒会不参与的局面,于是我感觉自己又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对于一个观点一件事情的认知,在理解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一定要保留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为什么当时不能从头到尾用自己的脑袋去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模式它到底值不值得存在呢?
先来说说这家公司如何实现这个模式的,因为是核心竞争力是低价,为了避免上述所说的扰乱收益管理的弊端,因此这种产品在购买使用中是必须要与正常产品区别开来---包括当天晚上六点之后才能预订;包括一次只能预订一个晚上;也包括你这么晚预订时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酒店选择;同时还有你必须只能用手机客户端预订以及你必须要在入住之前提前支付费用。
这么多的限制就是为了区分客户类型,不去影响酒店正常客户的预订习惯,因为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就不可能导致人人都为了这个低价等到六点之后采取预订酒店的情况。
同时这个模式也并不需要所有的顾客都能接受,因为他就是一个细分市场而已,他有市场就足够了。
从这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酒店的尾房特价模式又为什么不行呢?何况酒店现在都已经接受了。
当然这个模式在更早时期也许酒店真的不能接受,其实想改变一些领导的思维是很难的一件事,很多变革都是在他们走投无路的境遇下才能发生的,很多创新也只能产生于竞争环境较为激烈的时刻。
也就是说,一个模式暂时不被接受,不一定未来不会出现;一个模式被一家公司不接受,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兴趣;一个模式被行内某人说了不好,真的不代表的确是不好,也许是因为他的职位他所在公司的环境不同。
作为一个喜欢胡思的营销边缘人物,我怎么能没有做自己独立的思考呢?这是一个教训,学习并成长。
当然,对这个模式的分析到这里还远远不能完,分析这东西同样是发展的,变化的,人永远不能封存自己的脑袋,开放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