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易中天的书,能买来的都买了,而且全部都读了,他的才气、文笔罕有其比。最近他的《中华文明史》陆续出版,不仅调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还到很多大学巡讲。前两天到他的老本营武汉大学演讲,有上万人参加。我乐见易中天这样有影响的人来宣传中华文明,然而心中不无担忧,觉得易中天写《中华文明史》有以下五个短板:
一、缺乏对西方文明的切身感受。易中天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也没有在那里长期生活过。而且他也不懂外语,无法自由阅读西方文献,只能通过翻译作品了解西方。然而,要讲好中华文明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世界文明,特别是欧美文明,而不到西方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
二、缺乏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背景。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远不是诗文、政治、帝王、神话之类的东西,科学技术发展史占据核心的地位。易中天是典型的文科生,从他的讲座和著述中,完全不见他有任何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修养。所以,对中华文明在科学技术上这一块的得失,易中天只能选择“避而不谈”。然而这对中华文明史来说,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文明史。
三、理性研究的层次不高。虽然易中天的名气很大,书也很多,然而他的书大都是大众通俗读物,名气也是靠评书技巧出来的。无可否认,这也是一个人的才华,也是易中天的能耐。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易中天的学术研究水准不算突出,不管是学术论著的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教授水准。易中天的学术影响力大概就是我的5%左右。因为受个人研究能力所限,易中天的《中华文明史》就很难有多少创见,就只能是变一种“更艺术的方式”把别人的、流行的观点再综述一遍罢了。
四、急功近利。易中天要在几年的时间内出版36卷的《中华文明史》。我算了一下,平均3个月要出2卷。我写过书,深知写书的甘苦,一本书从收集材料、形成思想、修改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少时候光出版过程就得半年以上。我已经算是一个“快手”,然而自叹不如易中天。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写作的!
五、商业色彩太重。易中天写这套书与以前的情况有个本质的变化,以前就是凭兴趣所写,在这种比较单纯轻松心态下可能写出好书。然而这一次显然是有一个商业集团在背后策划炒作,而且声称要打败最有票房价值的电影。我真不敢想象,这种情况下会出什么好书?
总之,易中天的《中华文明史》大概只能当做文学作品来读,可以欣赏他的文笔,欣赏他的幽默,但是千万不能太严肃!
更正:易中天的学术影响因子准确数据
在我上一篇博文里谈到,易中天的学术研究层级不高,影响力有限,而且说只有我的学术影响力的5%。这一说法模糊,特提供具体数据。
易中天在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为0,他的影响力都表现在《中国知网》上。那么就拿这个学术网站来看,迄今为止,易中天的全部引用率为211篇次,我的是4528篇次。“篇次”的意思为“只好有X篇文章至少引用Y人论文一次”。易中天的引用率不到我的1/22,大概就是我的5%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