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4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12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正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趱行(zǎn)喑哑(yǎ)锐不可当(dāng)销声匿迹(nì)

B.敧斜(qī)缄默(jiān)相形见绌(zhuó)花团锦簇(cù)

C.慰藉(jí ) 攫取(júe)广袤无垠(mào)千山万壑(hè)

D.羼水(chān) 谮害(zèn)鳞次栉比(zhì)吹毛求疵(c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粗制滥造家喻户晓莫衷一是浮想连翩

B锐不可当润如油膏断章取义一气呵成因地制宜

C孜孜不倦仗义直言地大物博前扑后继一筹莫展

D不言而喻闲情逸致自欺欺人怀古伤今不可思义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战国策》)

C.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贼)(墨子·公输)

D.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阴土之北。”(相当于“之于”)(《愚公移山》)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5.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①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②几个手指飞快捏着,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③泥人张赛没听见④右手依然端杯饮酒⑤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⑥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④①⑥⑤②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⑥①⑤②④

6.下面一段话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

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卷起的大胡子。

A来源于大胡子B留下形象

C卷起大胡子D来源于滔滔白浪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B.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听杯投箸不能食,把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C.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友之。(《诗经·周南·关雎》)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二.读以下语段,完成9~13题(10分,每小题2分)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9、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对于《山海经》念念不忘,最后终于得到。

B、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及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C、阿长有伟大的神力,我非常怀念她。

D、《山海经》是我最初得到的宝书,给了我深远的影响。

10.阿长是文中的中心人物,作者对阿长的刻画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D.动作描写

1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形象的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B、形象的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惊讶、恐惧的神态,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C、形象的写出了阿长对我的理解和关爱使我非常感动。

D、形象的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12、下列各项说法中,与文段内容不相符的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一套,表明他尽管没有文化却能够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写出阿长对我的爱。

B文段中对长妈妈先是称“阿长”,后来称“我的保姆,长妈妈”,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

C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一句突出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

D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是书的刻印虽然粗拙,但图文并茂,内容很深刻。

1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只是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我并没有瞧不起她,轻视她。

B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C、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长妈妈感激、尊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D、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轨迹是: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3~16小题。(8分,每小题2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4.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15.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做诠释 列数字B.下定义举例子

C.作比较举例子D.列数字作比较

16.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暗示”“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C.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7.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B.第1自然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的生动形象,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调理清晰。

D.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其实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这个题目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8-21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先摆出敌方论证,第2段又摆出敌方的论点。

B.第3至5段,属于直接批驳敌方论点的。

C.在批驳中,作者是通过反驳敌方论据来驳斥敌方论点的。

D.批驳的思路层层递进:先批“自信力”的缺失,再批“他信力”的缺失,最后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现在是正在发展着‘自欺力’”。

19.下面对选文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有人概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全体中国人。

B.“也许能够只有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一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全体中国人。

D“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反复强调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意在表示:不否认敌方论据的合理成分,并不能得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

B敌方的一切言论,无非是掩饰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句中的“中国人”指的是广大人民

D.“一味”一词写出了国民党在为中国社会发展谋求新生路的过程中执著坚定的精神

21.下列对选段的论证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摆出敌方的论点,再摆出支撑敌论点的论据

B.从驳论的方式上来看,选文属于驳论证。

C.选文批驳层层深入,以间接的方式驳斥敌方论点。

D.文章批驳的语言虽温婉平和确富于战斗性,有力地突出了自己的观点。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陈涉世家》,完成22—2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2.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B.不以为然吴广以为然
C.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国恒亡

23.陈涉吴广“乃行卜”,卜者曰:“然足下卜之鬼乎!”行文虽简,含义却丰,对此中含

义分析正确的二项是()
A.举大事向鬼神行卜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特点。
B.卜者暗示以借鬼神树威信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C.举大事行卜反映了陈涉、吴广的愚昧和犹豫。
D.陈涉、吴广行卜,卜者即知其意,说明定多应者。

2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死国可乎”体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反抗暴秦的信念。
B.“天下苦秦久矣”是对形势的分析,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反映了陈胜同情扶苏和项燕,并决心为他们复仇的思想。
D.“宜多应者”是陈胜对形势发展的预测,体现了陈胜卓越的判断力。

2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作者加以否定。

第Ⅱ卷 (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献曲求诗

北宋[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置酒赤壁矶下() ②踞高峰俯鹊巢()

③非俗工也() ④委袖出嘉纸一幅曰()

27.翻译下列句子。(6)

①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②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③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

28.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读过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现实简要地谈谈。(4)

七、(1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乡村的灯火

杨国华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⑥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2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3分)

昏黄的煤油灯下其乐融融   

城乡灯火对比中羡慕惆怅

30.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答:

31.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4分)

答:

32.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联系自身,谈谈应如何理解。(4)

八.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34.作文(40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泰安市2014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12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岳家庄乡中心学校魏丰岭

模拟题答案

第一卷

一.1.A 2.B 3.C 4.D 5.C 6.A7.A 8.B

二.9.B 10. C 11.A 12.D13.A

三.14.D 15.B 16.C17A

四.18.C 19.C 20.D21.B

五.22. D 23.A 24.C25.B

第二卷

26.①摆设,布置②坐③一般,普通④美好的

27.①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

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

③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一首绝句就很满足了。

28.“抛砖引玉”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启示:一个人能得到大师的真迹是幸运的,但难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李委的“献曲求诗”不失为一个“金点子”。

29.答案示例:(3)

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30.答案示例:(3)

(结构)引出作者对乡村灯火下快乐……劳动之余在月下休息时的闲适、和谐、热闹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大人们月下休息时的欢乐心情,演绎着乡村生活的欢乐美妙,书写着作者心中的无限怀恋,热爱。

31.(共4)有赏析的场面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语言表达1分)

搜索更多关于乡村 灯火 的资料

32.略(4)

33略(2)

34略(4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5753.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 山东省春季高考试题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关于诗歌鉴赏题首先我把近三年来的诗歌鉴赏题置于一处: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试题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2010年6月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间sùn啜泣duō归省xǐnɡ叱咤chàB.洗濯zhuó蓦然mò朔方shuò妖娆ráoC.黄晕yùn粼粼línɡ冗杂rǒnɡ窥伺ɡu

武城二中2013级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2015年9月第I卷(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小题,满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一次踏上徽州,但见烟树葱茏,(掩映/映照)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犹如丹青妙笔在用枯笔淡墨,勾勒出疏树寒村

声明:《泰安市2014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12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为网友给我一滴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