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与唐朝公主的那些事儿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唐朝诗人王维所作。后人们一提到唐诗,总会最先想到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这两人如何如何厉害,对后世有多大影响等等。其实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远在两人之上。而当时的杜甫,只是一个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说起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杜甫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差得远呢。
王维,字摩诘。要知道古人起名字那都是有来历的,尤其是有身份的人,不像现在阿猫阿狗的乱取。王维就是个有身份的人,所以他的名字就很有来历。大家把诗人的名与字连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叫“维摩诘”,那这个维摩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维摩诘乃佛教中一位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菩萨。不同的是,人家都是在寺庙修行,而这位诗兄却是在家里修行,所以也可称他为“在家菩萨”。“维摩诘”意思是说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在早年时期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不人家怎么叫“诗佛”呢!而且他也喜欢在家修行,又可谓之居家佛爷。
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这首诗不出彩,写得一般。尤其是和《王摩诘全集》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这些,本诗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这里取这首诗出来散打,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事儿。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与唐玄宗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窦德妃曾被祖母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到玄宗做了皇帝后,却找遍了宫中,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窦德妃死时,唐玄宗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当然更小,据说只有两三岁。慑于武则天的淫威,幼年时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他们却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封宁王),就真心地推让李隆基当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全无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后,和这些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不依君臣之礼,还是没有当皇帝时的老样子。了解唐代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李旦的这些儿女之间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见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据有人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考证,说是“曾结婚,并生有二子”。这个“结婚”一词,用得不当。公主结婚,并非小事,史书肯定有记载,正式结婚没有,和男人同居之类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少年时王维也是满腔激情,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这些诗篇几乎全出于他的少年时代,及第后的王维虽然曾有被贬到山东济州的经历,但后来他的仕途还是相当平稳的,然而他的诗里面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豪气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纵横论王维》一书中的说法是:“王维亲和山水绝不是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远离政治或者对抗政治的选择,而是灵魂被罪恶感压迫到了无法忍受地步的一种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这是为什么?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段事情: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你想,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无数,很难相信饮宴之后她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但王维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拼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长期“霸占”,这时期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阴影。
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品级虽然不高,但这却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了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什么叫“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王维身为太乐丞,手下的人可能彩排演练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故而获罪。但其实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按说依王维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不会处罚这样重,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罪责加身。但王维却一下子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为什么?答案很明显,正是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候玉真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去了。
在济州熬了四年,王维终于忍不住,辞去了济州官职。之后,他悄悄地潜回了长安。有说法王维一直住在玉真公主的“外宅”里。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死了,据说十有八九就是因为王维被玉真公主长期霸占而气死的。而王维因感到内疚所以才发誓终生不再娶,亦或者玉真公主不让他再娶。总之他后半生的三十年确实是孤身一人。此后,王维的仕途就一直大道通天,直到尚书右丞这样的官职。但对于王维来说,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苦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本人这两句诗,就正是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正是因为王维有这件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所以他一直内心处在忏悔,在寻求解脱。大家看历史上相当多的青楼名妓,人老珠黄以后,往往皈依佛门,寻求解脱,也是此理。了解到王维这个心结,再读他的诗,应该有一层更深的理解。
最后,本文这里还得说说大诗人李白。据说李白跟玉真公主也有一腿。相关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士为此还罗列大量的证据,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于还说王维和李白因公主而争风吃醋,老死不相往来。
说来也确实奇怪,只要略知唐朝历史的人就不难发现,李白与王维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竟在自己的诗文中只字未曾提到过对方,甚至在正式的文献中也找不出他们之间交往的任何痕迹。这不得不让人疑惑,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他们同年出生,前后一年相继去世。李白两度入长安时,王维也都在长安。还有就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挚友孟浩然,按中国人际关系成基因增长式的复杂性来推理,朋友的朋友也应成为朋友才是,或者至少也该有过交往吧!但两人却没有任何的交往记录,压根就寻不着那怕一点的只言片语,搞得后人认为他们似乎不在一个时代似的。其实他俩只要随便写上一首诗或一两句来互相唱和一下,那就算是文坛的千古佳话了。看来,王维与李白老死不相往来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