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十五年可以翻天覆地,也有人说,十五年不过是点滴毫厘。一转眼,香港回归十五年了。
记得当年庆回归时,几乎是全程守着电视直播,半夜的解放军进驻接防,英军的黯然离开,元首的交接仪式等等,还能一一记起,不曾忘记的还有一颗激动与自豪心。谁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富强呢,毕竟殖民地时代已经划上了句号,大英帝国也该落幕了。
为了香港回归,1997年俺在内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谈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这篇应景的文章还获了个什么鸟奖。那时候国人对香港实在太陌生了,这种陌生甚至超过了美国,尤其是高等教育。说来好笑,那之前俺从未去过香港。在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今天,作为历史的记录,翻出来再读。
记得那时候正在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文章参照了美国高等教育和内地高等教育,总结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几个特点: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港英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严格控制,但过于保守;高等教育“短视”,科学研究“低能”;社会各界参与,办学途径多样。那时候,包括俺在内,很多人以为,高等教育有政府主导、拨款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事实证明大学的独立性是大学精神的根本,你可以给钱,但却不能干预大学,这一点当年年轻的俺是体会不到的。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希望看到香港高等教育能栖身于国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他那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模式,将铸就一个更加繁荣的明日香港。”哈哈哈,现在读过去的文字觉得是那么的不亲切,俨然像是官媒社论,站在某个制高点。
今天的港大、香港科技大无疑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刚刚高考完,身边又有很多家庭在谈论要不要出国念书,要不要报香港的大学。这几年,香港总能把内地最好的学生录走,如果不是经济上的问题,相信有更多的学子毫不犹豫的选择香港的大学,香港和内地高等教育谁发展得更好,人们已经回答。15年过去了,人们对香港、对世界也不再陌生,香港的教育也越发的开放。
媒体报道,10年来,驻港部队军车没有一例违法,内地供港蔬菜安全率达到99.999%的世界高度,天啊,这可是5个9,比千足金还金贵。
俺们学校旁边的教场军营,6点半军号一响,大广播一准开播革命歌曲,军人的操练声不绝于耳,直到晚上22点才算歇菜。附近的道路也经常会被军警封锁,让军车和领导车队通行。街上,随时可见霸气十足的军牌车横冲直撞。军车在大陆是违法先锋的特权车,在香港却是守法楷模。这个差距15年没变。俺终于理解了,军队在香港是文明之师,在大陆是威武之师,两者居然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现在孩子的奶粉都要去国外买了,国外的婴儿奶粉也因此涨价了、限购了,内地的蔬菜水果都开始用甲醛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化学添加剂武装了每一个大陆人的肌体,从此再打生化战争俺们再也不怕不怕了。与大陆相比,香港没变,还是中国最大的特供城市,和大陆的有关部门同一级别。所以很多内地人去香港买奶粉,买水果蔬菜等日用品,沾沾特供的光,可是却抬高了香港的物价。
很久没去香港,香港的市政建设不知道有多大的变化,电视上看好像还是旧貌多,政府倒是搬进了新办公楼,很气派,开始向内地的政府看齐了。回归15周年庆祝晚会已经和内地晚会没啥区别了,都有宋祖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压轴,俺总在想俺这样的群体能不能算狗尾巴花?最后,都要领导握手、接见,都要在领导的带领下高歌《我的祖国》。不过,曾荫权特首离任前的审计丑闻,让这位打工领导焦头烂额,这和大陆有本质的不一样。
闾丘露薇在《十五年的变和不变》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的香港,城市的外表变化,当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甚至比不上内地的一些地方。这也许让一些执政者感到遗憾,但对我来说,香港的变化已经够多了:新的政府总部,新的立法会,新的地标;天星码头没有了,喜帖街没有了,越来越多富有人情味的小店铺,小街区没有了;讲普通话的人多了,会讲普通话的人也多了。香港变得没有以前干净了,香港人的服务,也没有以前专业了,香港和内地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了。对我来说,只剩下司法,还支撑着这个地方。
不管怎样,在俺这个普通人眼里,香港比起内地来已经太好,可以不用惧怕因为说了批评的话而被和谐,可以不用以必死的决心吃着一日三餐,可以拿着香港护照享受145个国家免签的自由空间,可以不用担心一觉醒来自家的房子被暴力拆牵,可以……
香港是一个市民社会,内地是一个贱民社会。15年,内地的面貌可谓翻天覆地,城市化带来的经济成长和城市的扩大令人目不暇接,权贵集团的手脚也前所未有的伸向了社会各个角落,在利益的驱使下,罪恶与丑陋被无限放大,人的危机感、卑贱感越来越强烈。
以俺愚见,要想香港的明天更美好,香港的自由不能变,香港的多元文化不能变,香港人敢于走上街头争取权利的勇气不能变,殖民地时期留下的专制制度的延续则必须变,应尽早让每一个香港人拥有选票,成为变与不变的主人。
201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