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战争
欧洲中古世纪的战争形态必须看时代与地域而定,但一般来说,在百年战争之前,战争的规模都极小,绝大部分都是领主之间的“小冲突(skirmish)”,既使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欧洲骑士也还是不喜欢列阵出击,所以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东征正好占了回教帝国内乱的便宜,所以成功以外,其它次东征皆以惨败而回。不过欧洲重甲骑士的个人战斗力极高,所以应付农民暴动是绰绰有余的,直到具有懂得集体行动的职业佣兵兴起,这才开始末落,而火枪则是最后一推。在法国,一名骑士的合格考试之一就是身上没有任何护甲,然后空手与野猪搏斗,能够把野猪干掉的话,才能通过。
重甲骑兵身上的重甲具有极高的防护力,在火枪发明以前,少有骑士在战场大量死亡(百年战争例外,但大部份的重甲骑士并非死于英国长弓的威力,而是被匕首割断喉咙)。但重甲也是骑士的负担,虽然骑士们身著重甲可以攀墙爬竿翻跟斗(法国骑士的资格鉴定考试就包括全身穿上重甲,佩戴武器,爬过城墙),可是骑士们一旦失去战马,步行距离不会太长,尤其是在泥泞中行走时,更是倍加艰辛,结果徒然耗费体力。阿尚弧会战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结果成为法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如果认为高温会把重甲骑士们给热昏,那就错了,他们从小就得如此习惯这样的环境,而且盔甲下还有密不透风的重袍,使得衣服内因为汗水的蒸发而产生内循环,所以反而凉快(当然不是冷气机那种凉快),这个是十字军向阿拉伯人学来的办法。
骑士们的另外一项弱点就是战马,如果没有战马,纯靠步行作战,那么光是穿著重甲走路,就会把他们给累死。而战马也必须选择足够壮健的,不然无法承受重甲与骑士的体重(所以骑士们必须尽可能保持短小精悍的模样,就连赫赫有名的亨利五世,也仅身高170mm),因此骑士们往往会非常疼爱他们的战马,一匹好马的价格,通常可以雇请数十到一百个长弓手。所以在百年战争时,步兵就只要插下削尖的木桩,骑士们就往往会为了避免战马受伤而转身。此外,马无论是那种马,人是绝对无法说服它为了国家民族主义而去牺牲犯难万死不辞的,所以步兵们只要排成空心方阵,再把枪尖一致对外,就能够阻止战马从任何一个角度向他们冲撞过来。
但身著重甲的骑士们集体冲锋时所产生的噪音加上视觉效果,会使得面对他们的步兵们感到震憾,尤其是以训练度越低的话,越是容易因为“骑兵恐惧症”而导致崩溃。而且骑士们作战往往是两两三三的跑到步兵阵列的前面,投掷标枪后就迅速离去,英国就是在Hasting会战中,因为杂种威廉的骑兵所使用的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不过欧洲骑士除了早期的诺曼骑士以外,并没有随身系带弓箭或是标枪的习惯,甚至对这种战术毫无兴趣进行发展。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在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企图让长弓手骑马作战,可是结果不是很理想,因为长弓难以在马背上与疾驰中使用外,当时的长弓手只是佣兵,装备一切自备,所以马通常是给比较有钱的长弓手来代步用的,这些人比骑士们还要珍惜他们的座骑。
后期骑士的重甲已经到了连铁臂十字弓也无法贯穿的程度(姑且不算火枪),虽然这类重甲还是不少脆弱的缝隙可以被弓箭射穿,但那些地方不是人体的要害之处。因此步兵要以个人的力量来对付重甲骑士,唯一有效的武器除了匕首之外,就是“alberd”,中文翻译成”戟“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因为戟是“勾”与“矛”的结合体,而halberd是“斧头”、“钩子”、“长矛”、“和开罐器”的结合体。使用人可以集合起来,将它做长矛使用,也可以用来和步兵或是骑兵进行单打独斗。通常步兵是用halberd把骑兵给钩下马来,然后用上面的斧头或是长得像是开罐器的部份把那位倒霉的骑士给解决掉,瑞士独立时,奥地利的盟友勃艮第公爵莽夫查理就因为如此而阵亡在halberd之下,从此瑞士佣兵的骁勇善战和善于使用halberd的声誉闻名全欧。
条顿武士
如果说骑士是很“个人化”的战士,那么中古时代的步兵就是十分讲究集体的了吗?那是中古世纪接近结束时是如此,之前也是很个人化的。所以战场上往往是一连串的单挑,而非兵种之间的配合,直到百年战争时,才由英国“复古”出这样的战术。也就是因为如此,中古时代的佣兵并不讲究纪律,而且他们的营养大多很差,更不用说没什么纪律与组织可言,因此他们单以个人战斗力而言,绝非骑士的对手。可是当他们懂得如何集体行动,兵种协调作战时,骑士们就发现到他们已经无法再轻视这些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但使用的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
既使如此,步兵的反制骑兵作战往往是被动的,必须先要料定骑兵的攻击方向,而且难以在行进中保护自己,更不用说排列防御阵形时就是防御最脆弱的时刻,而骑兵因为具有机动力,所以作战的时间与路线具有比步兵更大的弹性空间。
此外,中古时代的欧洲步兵作战方式,可以参考Braveheart这一片。但到了佣兵兴起时,因为成本效益与作战对象的双重主要问题,欧洲的步兵大多舍弃使用盾牌,而大量采用长矛,有钱一点的就用halberd,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重甲骑士”,况且长矛在近接战时,也不见得会输给拿著盾牌的刀斧手。
欧洲重装骑兵
另外一项专门的武器就是双手剑,真正的双手剑其实不重,至少没有阿诺在电影里面用的那么夸张。它的剑身的刃只有前端较利,其他地方就算用手握著也不会割伤皮肤。所以可以挥著它砍人,也可以用来刺戳,甚至倒转过来,用剑环钩住对方的武器,或是用把手的顶端来顶击对方的脸部或是身躯。
骑士用的剑则是另外一种,较短,但十分尖锐,可以用来在疾驰时,在马背上挥砍别人,或是刺戳对方盔甲的缝隙。骑士用长矛,也就是看起来像是支大型铅笔的东东,那是用来吓人多于用来杀人用的,就算是骑士决斗时使用,也很少让人致命,唯一让我想起来的例子就是某位法国国王在与卫士练习时,不小心的让保护脸部的面罩上的眼洞撞上矛尖而致命。
骑兵最早在公元前约1000年时出现,从此骑乘马匹的军队就在战斗中担任了几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充当了侦察兵、战斗员、混战中的冲锋部队、殿后部队,并追击撒退中的敌军。骑兵可以根据装备和训练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视情况担任不同的角色。穿着少量或没有配备装甲的轻骑兵,最适合作侦察兵、战斗员和负责殿后。穿着装甲的重骑兵,最适合作为冲锋部队来打击敌军。不过,所有类型的骑兵都适合作追击之用。
中古时代的骑士都是重骑兵,依据骑士制度的守则,他们的角色应为冲击敌军、打击敌方的骑兵和步兵。武装士兵这个名词原从十三世纪起用以形容骑马和徒步作战的装甲战士,后来则专指骑士及其扈从、仕绅与专业的士兵。
骑士在战斗中占所有速度、恫吓、攻击力和高度等优势。随着中古时代的发展,骑士装备的加强更提高了这些优势。
武器:
矛和后来的大型长矛是骑兵用来从事战斗的武器,适合用来刺杀徒步的敌军,尤其是投射武器部队。骑兵手持长枪向前朝敌方冲杀的阵势,可以增加恫吓敌人的效果,马匹在奔驰中的冲击力,亦能透过撞击的那一刻经矛头传送而出,令冲杀中的骑士化身为一支惊人的利箭。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马镫在骑士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争论不休。马镫最先出现于亚洲,并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传至欧洲。有些人相信它对于骑士的兴起十分具关键性,因为它可以让骑手支撑他自己和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尽管这种力量加乘后所带来的优势毋庸争议,却有人认为,在马镫出现于欧洲之前,罗马时期所发展出来的高身马鞍,已经可以让骑手传送这种冲刺的力量。一幅描绘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国的巴多斯挂毯显示,颇受尊崇的诺曼骑士在使用长矛时,主要是伸出手持的矛来作刺杀或掷出他们的矛作投射,而非端着长矛作进攻;此时,欧洲人知道马镫这种东西应至少有两个世纪了。在接下来的中古时代里,由骑士端稳长矛所作的冲刺,只是作战场面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打法通常不是一个正确的战术。
骑士在作出首次攻击后,常常会失去手中的长枪或长矛,或是陷入混战之中。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骑士都会换上另外一种武器,多半会是他们的剑。骑兵的配剑逐渐发展成阔大而沉重的马刀,站在马镫上的骑士能够带出极大的力气将马刀挥落在敌人的头或身上。剑是骑士最为珍视的的武器,因为它们能够携带在身上,格外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它们是骑士之间作肉搏战时最常用的武器。好的剑造价昂贵,能够拥有一把好剑是贵族阶层的另一种象徵。
其余几种用来博斗的武器,包括了铁锤和锤矛(由棍棒发展而来)、斧头及连枷。从事战斗的教士和充任战士的僧侣普遍拥有铁锤和锤矛,因为他们试图要遵从圣经有关流下血液的告诫,而这些锋利的武器很容易就能杀得敌人满身是血。
无论如何,骑士都不会使用任何一种投射武器。当时认为,骑士若以箭、弩箭或弹丸等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人,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情况允许,骑士会尽量与位阶相同的人交战,作面对面的斯杀,有时根本不出手。
盔甲:
锁子甲是后来的罗马人和一些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包括哥德人)所穿戴的战甲。在十三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更具防护力的铠甲以前,锁子甲一直受到中古时代欧洲贵族的欢迎,不过,当人们发现锁子甲会被箭或剑尖刺透,它的重要性即不若以往。通常在穿着锁子甲时,外面会另外罩上一种在中古时代被称作外衣的紧身短上衣,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更是如此,因为锁子甲会反射阳光。
头盔也是从简单的圆锥形设计,逐渐发展成大型的金属桶状,再设计成块状的造形以避开前方来箭。后来并发展出能够与身上装甲闩在一起的头盔。
一种整套重量可达六十磅的盔甲出现在十四世纪。铠甲的设计精良,让骑士可以保持令人惊讶的灵活度,穿着盔甲的骑士即使倒在地上也不会一蹶不振,因为他可以轻易地起身再战。根据文献的记载和描绘,穿着盔甲的人甚至可以作出倒立和其他轻巧的体操动作。后人在制作整套盔甲时并增加了对防御弓箭的注意,针对最易受攻击处予以强化。中古后期出现一种以雕刻铠甲精心制成的全套盔甲,这种盔甲在礼仪和炫耀上的功能多过实际上的用途。
马匹:
对于骑士来说,盔甲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负担,除了自己本身需要装备,其侍从也须全副武装。一个地位重要的领主必须为众多的骑士提供盔甲。在中古时代,制造盔甲是一项重要的商业,而使用盔甲的庞大市场也一直在增长。赢得胜仗的普通士兵,可以藉着剥光死去的骑士尸体取得大量的盔甲并出售谋利。
骑士往往为座骑的速度和体能感到特别自豪。这些马匹需要大量的训练,以裨在冲撞和混战中易受操纵。训练良好的马匹能对最小的指令作出反应,让骑士可以一手持盾一手执长矛。历史学家们经常争辩的是,骑士的跨下到底是需要笨重的马匹来背驮全副装备的骑士的重量,或是小型的马匹以利速度和灵活度的需求。
马术是精锐骑士与平民区分身份的另一种特徵。狩猎可以使马术更为熟练,也是最受贵族欢迎的休闲活动,传统的猎狐活动更是持续到今天。
在蒙古人征服别国的战争中,骑兵的作用达到了顶点,与此相反,西欧战场上的步兵开始重新得势。大约从13世纪中叶起,中世纪的重骑兵便走上了下坡路。当时有三种经过改进的步兵兵器促使骑兵失去了优势。这三种兵器是: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好、威力更大的十字弓,在英国发展进步的长弓和在瑞士人手中变得令人可怕的长矛。
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两种影响颇大的技术变化。一是由十字军将欧洲马与阿拉伯马杂交所得的马种逐渐退化了,二是锁子甲被金属片铠甲所取代。杂交良种马和锁子甲曾使重骑兵具备了高度的战术机动性,从而使之成为13世纪欧洲战场上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而上述两种技术变化则使重骑兵丧失了原有的战术机动性。14世纪的重骑兵,由于全身披挂着金属片铠甲,其战马也披有同样沉重的护甲,加上手执剑、盾和又长又重的长枪,因此成了一群行动迟钝笨重的废物,他们只能一股劲儿地朝前冲去,但速度又快不了,更做不到快速停顿和立即起步。这样的骑兵在遭袭击时往往很容易乱作一团。即使是披着金属护甲的马匹也不可能一点不受弓箭的伤害。一旦马匹受伤,根本无法驾驭。要是碰上比较灵活敏捷的骑兵或步兵对手,披着全副铠甲的重骑兵更是束手无策。
长弓:
13世纪,长弓在英国得到了发展,它加速了当时作为优势兵种的骑兵的衰落。从爱德华一世(1272-1307)到亨利八世(1509-1547),这一时期内的英国君主无不果断地大力发展弓箭部队,提高弓的杀伤威力,从而使长弓这一兵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的威力和使用灵便的优点最终导致了十字弓的淘汰。
长弓用榆木、榛木等制成,后来主要用紫杉木制造。最好的紫杉并不产于英国,而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长弓的长度为六英尺,箭长三英尺。弓身手握地方为一点五英寸宽,往两端方向逐渐变细。弓的两端用角料镶包。弓架的前部为圆形,后面是平的。长弓不仅射程是十字弓的两倍(最远达400码,有效射程接近250码),而且射箭速率要高得多(每分钟可发10至12箭)。在技术熟练的英国士兵手中,长弓的命中率大大高于十字弓。它显得更轻便、更容易掌握,适用于散兵射击或齐射。就当时来说,它是战场上最有效和用途最广的单兵武器。
英国长弓手
长弓有一项不足之处,那就是使用长弓必须有很强的体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高超的技术,为此非经常年累月的训练和实践不可。为了使青年能够致力于这种艰苦的训练,因此就连踢足球在14世纪的英国都成了不合法。
在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中,步兵作为步、骑联合兵种战斗编队中的主要成份,无疑在战斗中重新占据了优势的地位。这次战斗中,弓箭兵是英国步兵中的关键力量,击败并重创了当时最难对付的法国骑兵。
那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部队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法国北部,支援佛兰德和布列塔尼处于危急中的盟军。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穿过法国西北部地区,来到欧洲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背后,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一支强大得多的军队紧紧追赶着。英军渡过塞纳河后,爱德华认为,这时假如需要进一步撤退到佛兰德的话,就不会遇到重大障碍,因此决定在此跟法军开战。他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庄附近找到一块合适的战场,那里正好有一平缓的斜坡,控制着法军将要经过的路线。
英军精心地摆好了作战的阵势。其右翼部队靠近克雷赛城,有一条河流作屏障;其左翼部队仅次于瓦迪库尔特村的前方,有树林和步兵挖掘的战壕作掩护。英军分为三支分队,各队兵力大致相等。其中有两个分队并排在一起,右分队由韦尔斯王子(黑王子)率领,左分队由诺萨姆顿伯爵指挥,第三分队位于它们的后面,由爱德华国王亲率。英军总兵力约为2万。国王立于一座风车内,从那里他可以观察到整个战斗的进展情况,并向下属指挥官适时发出作战命令。
每个分队的中央是一个由大约一千名不骑马的重骑兵组成的方阵,纵深为六排,每排长二百五十码。英国骑兵多数不骑马作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出于军事作战上的需要,那就是要为弓箭兵以及从事反击的小股骑兵预备队提供一个作战机动的坚强后盾。第二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那就是要使弓箭兵坚信他们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不管,一定能够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
弓箭兵部署在每个分队侧翼的外层,按梯队形式向前排列,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互不影响集中的火力区域。位于前面的两个分队的侧翼弓箭兵恰好在英军中央的正面,会合成一个倒V字队形对准了敌人。在每个分队中央的后面是一小部分骑在马上的重骑兵预备队。如果法军突破了正面防线,预备队便可发起反击。英格兰和威尔士步兵在阵地前面起伏不平的地域挖掘了许许多多的陷坑,以阻止法军骑兵的进攻。
据估计,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约有12000名重骑兵(由骑士和普通重骑兵组成),约六千名雇佣的热那亚十字弓步兵,17000名轻骑兵和25000名公社征募兵。
下午大约六点钟的时候,这支部队排成冗长的一路行进纵队,在没有任何侦察警戒的情况下,毫无准备地踏入英军作战阵地。法王菲利普竭力想让部队停止前进,并将部队集结整顿好。他把十字弓步兵拉到队伍的前面,但是那些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鲁莽骑士却无法加以控制。就这样,法军先头部队跟在热那亚步兵的后面一窝蜂地向前冲了过去。
很有纪律的热那亚雇佣十字弓步兵排成整齐的队伍,穿过谷地开始爬坡。他们在离英军阵地大约150码的地方停下来,向英军射箭,但是多数箭都没有射中目标。接着他们继续向前移动,但遭到铺天盖地而来的英军长箭的袭击。顿时,热那亚人溃不成军,退了下去。这时早已不耐烦的法军先头部队立即策马向前,他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形以排山倒海之势踩着热那亚人发起了冲锋。霎那间斜坡上布满了乱糟糟的披着盔甲的士兵和马匹。他们把热那亚人踩在地上,而英军的箭又雨点般地落到了他们的身上。由于法军冲得太猛,有些士兵一直冲到了英军队伍的前面,于是几分钟内便掀起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法军的进攻被强大的英军骑兵分队赶了回去。
这时,法国部队依然毫无道理地一批接着一批冲进了这场可怕的混战之中,并相继被英军的乱箭所击中。厮杀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法军经过大约十五或十六次突击冲锋,把自己的部队搞得七零八落,最后只好倒旗彻底认输。
在一片小小的谷地里,躺着一堆堆法国人的尸体,令人毛骨悚然。其中有1542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名重骑兵、十字弓士兵和步兵,还有成千上万匹马尸。而英军总共死伤仅约200人。在英军阵亡人员中,只有2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弓箭手,另外还有100名左右的威尔士步兵。
英军击败了约三倍于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对于这次胜利的全部意义就连英国人自己也没有充分估计到。至于14世纪的别国将领们,虽都纷纷效仿英国人的做法,让重骑兵下马作战,可惜他们没有能够找到英国人取胜的关键所在。他们岂知英国人胜利的奥秘不仅仅在于让骑士和弓箭骑兵下马作战,而且在于明智地让下马作战的骑士与弓箭骑兵互相合作,并使他们跟骑在马上的骑兵紧密结合,从而把投射式兵器的火力、防御的耐久力跟机动突击力灵活地结合了起来。
在14、15世纪期间,重骑兵的作战能力不仅受到了英国长弓的威胁,而且还遭到其他方面的猛烈冲击。在一个半世纪里,由瑞士山民组成的长矛方阵曾多次击败了先是奥地利后是法国的骑兵。同时,随着黑火药兵器的日益发展,骑兵越来越经不起训练有素的步兵的袭击。
14世纪和15世纪期间,英国人在运用长弓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使得欧洲战争中防御战和进攻战的战术发生了许多变化,步兵更显优势。特别是瑞士人运用的长矛使步兵重新成了进攻战中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长弓、长矛组成的步兵成了西欧各国军队中的主要兵种。在步兵的影响下,骑兵装备也作了改革,在欧洲开始出现兵器和盔甲都比较轻装的骑兵。参加过东欧土耳其战争的西方士兵发现匈牙利、土耳其和阿尔巴尼亚的轻装骑兵战斗力比较强,它们把不披盔甲的轻骑兵所具备的纪律性和突击力量跟它们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结合了起来。他们是弓箭骑兵和长枪骑兵的混合体,他们在组织上以及采用的兵器和战术方面跟过去的拜占庭重骑兵十分相近,只是盔甲较轻而已。这是欧洲骑兵一系列重大变革的第一步,不过一直要到17世纪的时候,欧洲骑兵才真正开始发挥战斗力。
骑兵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使军事家认识到这两个兵种的性质和特点各有千秋,可以互为补充,从而产生了联合兵种作战体制。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军事思想繁荣,军队的体制与战争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原文在此:http://www.cnhorse.com/html/67-1/1406.htm
--------------------------------------------------------------------------------------
一、骑兵的种类
骑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弓骑兵,突击重骑兵,轻骑兵。这个划分有时候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弓骑兵如果需要,有时也能突击敌阵。
中世纪欧洲的重骑兵是突击重骑兵的典型代表:骑士浑身覆盖着厚厚的钢铁,甚至连马匹都挂上了金属马甲,使得重骑兵的防护能力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至。缺点是速度慢,马匹容易疲劳,而且显而易见的,这些优质盔甲价格不斐。
弓骑兵历史上被游牧民族所广泛采用,而且历史相当久远:我国战国时期就有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的记载,显然此时赵国已经吃够了这些胡服弓骑兵的苦头。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就是很典型的弓骑,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对手也是阿拉伯弓骑。
轻骑兵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了,从马鞍马镫还没发明的时候开始,不少骑士就在马上挥舞着长矛和剑冲向敌阵了,与重骑相比轻骑兵更加突出了速度和耐力,但是在防护能力上要远远逊色于重骑,在我看来,轻骑兵的最大好处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无论是哪种骑兵,只要运用得当都会是步兵的噩梦,历史上骑兵屠杀步兵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因为有速度优势,步兵一旦作战失败,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三种骑兵中,轻骑兵容易为长枪兵方阵所阻挡,因为防护能力不足,高速冲向长矛林立的敌阵简直就是自杀,即使在火枪已经成为战场的主角的时候,长矛兵仍然在战场上活跃:就是为了阻挡骑兵冲锋。
在对付长矛步兵方面,重骑兵状况比轻骑兵稍好些,连人带马包裹在厚重的盔甲里,使得重骑兵移动起来就象一辆小坦克,普通步兵几乎无法对他们造成伤害,但这厚重的盔甲也会有负面影响:从十字军东征的历次战斗可以看出,在欧洲重骑兵胜利的战斗中,这些重骑兵的损失都是非常小的,但是一旦战斗失败,重骑兵损失就会相当大,因为盔甲太重,他们根本逃不快,一个骑士一旦摔倒在地又没有人拉他一把地话,他甚至无法自己爬起来。
弓骑兵很长时间里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部队造成了巨大威胁,以蒙古骑兵为代表的弓骑兵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几乎天下无敌。事实上,弓骑兵一旦配备了良好的短弓并经过长期的训练,是相当难被打败的:重骑兵追不上这些边跑边扭头射箭的家伙,而轻骑兵在能够与其短兵相接之前会受到弓箭的“洗礼”,手持长矛之类肉搏兵器的步兵在他们面前,简直就是一个个呆立的靶子。有时候不得不赞叹:“面对弓骑兵,谁都无解。”
二、中国步兵vs骑兵
介绍完骑兵后,下面讨论骑兵与步兵的战斗。步兵vs骑兵,这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我国的步兵没少被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欺负,有几次甚至因此亡国。但是偶然也有几次打得出彩的:岳飞的岳家军,李陵的五千步卒,以及刘裕的却月阵。
宋史中关于岳家军破拐子马的记载如下:“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可以知道岳家军对付重骑兵的方法是:“步兵手持长刀冲入敌阵,低头砍马脚。”可以看出两个问题:1。步兵手持长刀,如果要挥舞砍马脚的话,士兵之间肯定要让开挥舞长刀的距离,也就是说,岳家军采取的并不是所谓的“密集步兵方阵”。2。砍马脚的士兵恐怕很难避开正面敌骑的冲撞和马背上的敌军来自上方的打击,所以岳飞下令不许仰视,但是不管怎样,看上去士兵们还是严格执行了,这些士兵的确非常的勇敢。
李陵率领五千步卒横行匈奴,虽然最后兵败被俘,但是必须承认,这次汉军打得非常壮烈,有人认为汉军肯定采取了密集步兵方阵,也有人认为李陵是用长矛兵阻止敌人冲击,弓兵在后方发射,对此我不能苟同,因为我在史书上只找到了关于李陵部五千步卒曾经接受过长期的弓箭训练,并且出征时有很多战车的记载,联想到在之前卫青与匈奴单于的决战中,卫青曾经用战车围起来防止匈奴骑兵冲击,我认为李陵部很可能是依托车阵抗击匈奴骑兵的:依托车阵,李陵步兵就可以免受匈奴骑兵的冲击践踏,而如果匈奴骑兵用弓箭攻击的话,在战车上显然要比马背上稳当,射击的准确度也要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李陵部杀伤敌兵的数量远远超过自身的伤亡。
相比之下,刘裕的却月阵完全是个高科技的东东,本身刘裕的军队就以装备精良著称,稼轩有词形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据记载,却月阵战车发射的金属短矛战斗中居然能射穿北魏骑兵,威力相当惊人,可惜的是这东西最终没传下来。
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骑兵作战应该是界桥之战,公孙瓒出动了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大约是一万骑。但是这次骑兵打的十分丢脸,公孙拙劣的指挥和羌骑兵的自由散漫目无纪律一览无余:先是看见鞠义兵少,公孙就指挥骑兵突击,就想让骑兵冲上去踩人家占便宜,不曾想被袁绍的千张强弩射的人仰马翻,再加上正面鞠义的八百步兵大声叫唤着忽然冲出,羌骑兵被吓破了胆,大部分马上就逃命去了,骑兵被被数量比自己少得多的步兵撵着屁股追,这也是战争史上奇闻了。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如果公孙让两翼的骑兵包抄袁绍军的侧翼或者后路,战局一定会乐观得多,而即使是正面进攻,千张强弩一次发射能杀伤的最多就是几百人,弩的射速很慢,这上万名骑兵如果足够精锐,能不顾伤亡铁了心的直冲过去,800步兵恐怕还不够给他们垫马蹄的。
三、欧洲古代骑兵战
古代欧洲其实一直与亚洲发生冲突,从马其顿的征服波斯,到后来的克拉苏东征,再到后来的十字军东征,结果有成功,也有惨败。
马其顿的长矛兵方阵横扫波斯,在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率领下,这支军队简直是无懈可击的,但是这不代表马其顿方阵没有缺点:马拉坎达之战,马其顿的长矛兵方阵就在西徐亚弓骑兵的攒射下全军覆没,此战中,马其顿方阵最主要的掩护力量,马其顿骑兵因为马匹经过长途跋涉体能下降,所以无法追上这些弓骑兵,使得步兵方阵完全成为了弓骑的靶子。虽然后来亚历山大很快赶回来为这些马其顿冤魂报了仇,但是此战已经初步暴露出肉搏步兵在弓骑面前的软弱。
后来罗马的克拉苏利令智昏,想东征波斯,重现一下亚历山大的光荣顺便发一笔横财,应该承认,罗马军团是肉搏型步兵的极至,他们有纪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克拉苏本人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指挥经验。但是这次他们碰上的敌手却是罗马步兵的克星:弓骑。克拉苏在面对敌人的强弓时下令罗马军团把盾牌叠起来,组成龟盾阵死守。但是弓骑兵们开始抵近射击,他们强弓能够射穿罗马军队的盾牌,甚至把他们的手钉在了盾牌上。不管怎样,罗马军团还是苦熬到了天黑,但是在撤退过程中,步兵终归跑不过骑兵,精锐的罗马军团最终全军覆没,而克拉苏也被被俘身死。此战对罗马军团而言,在战术上,无论是克拉苏的临场指挥,还是罗马士兵英勇顽强的表现,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但是对罗马军团这类肉搏步兵而言,强劲的弓骑兵本来就是无法战胜的。
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大部分战斗都平淡无奇乏善可陈,但是有两次战斗却非常的典型:第一次东征的多利留姆平原之战,和第三次东征狮心王查理与撒拉丁的决战。
多利留姆平原上的战斗感觉完全是欧洲重骑兵与亚洲弓骑兵之间的较量,鲁姆国的苏丹基利日·阿尔斯兰一世率领弓骑兵攻击了十字军的北路军,弓骑的骚扰使得这些欧洲重骑士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重骑兵是根本追不上弓骑兵的。但是在欧洲骑士苦撑了几个小时之后,十字军南路军的数千重装骑兵忽然出现,他们从附近山头冲下,直插入突厥骑兵的左翼,同时十字军的北路军也开始反击,于是突厥弓骑被包围在两道钢铁洪流之中,而肉搏战完全是欧洲重骑的天下,有资料介绍突厥弓骑几乎被全歼了。此战可以看出,弓骑打了就跑,远远的射击的战术让重骑兵们很头疼,但重骑兵的这个缺陷可以用战术来弥补,如果包抄包围弓骑,使其不得不肉搏的话,重骑完全可以占据上风。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狮心王查理与撒拉丁的决战完全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撒拉丁指挥的撒拉森弓骑兵几乎将弓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至:袭击对方粮道,骚扰对方大部队,半路埋伏等等。这样的战术无论对谁都是很难破解的,但是狮心王查理却应对自如:撒拉丁袭击粮道,查理就靠海边行军,完全依靠战船补给。半路埋伏,查理下令部队一天只前进十二英里,并且行军时严格保持部队间距。最为关键的是查理找到了欧洲军队破解弓骑部队的答案:面对撒拉森弓骑的骚扰,查理下令步兵排成方阵,前面手持长矛防止敌军冲击践踏,后面的英格兰长弓手则凭借长弓的射程和威力上的优势让前来骚扰的撒拉森骑兵吃足了苦头。
最后的阿尔苏夫决战中,撒拉丁使出浑身解数:冲击敌阵企图分割十字军,突袭敌军后路,挑逗傲慢的十字军重骑兵,甚至还设下埋伏,企图用多变的战术弥补战法上的不足。但是查理完全不为所动,十字军的步兵方阵始终没有出现缺陷,撒拉森骑兵在英格兰长弓兵的箭雨之下却伤亡惨重,并最终在重骑兵的突击之下不敌败走。
在查理离开中东回到英国后,英国就与法国因为地皮的问题开始交恶,其后就是英法百年战争,战争中法国的重骑兵完全被英国的长弓兵压制,最典型的战例就是乌鹊兄提到的克雷西之战,其实对于这些法兰西重装骑士而言,只要不碰上能射穿自己盔甲的强弓劲弩,几乎就是天下无敌。但是英格兰长弓太厉害了,射出的箭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射死战马,在20-30步的距离上可以直接贯穿骑士的胸甲。但法国人丝毫不吸取教训,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作战方针和方式始终没有一点改变,真是……
英格兰长弓兵几乎是冷兵器时代射击步兵的极至,射速高,威力奇大,但是需要常年艰苦的训练,而且要求士兵身高1。80米以上,否则就会因为身材问题而无法把弓拉的足够开,因为这些原因,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搞的。历史上英格兰长弓兵活跃了数百年,一直活跃到16世纪。
四、骑兵的没落
日本战国的长篠之战中,在织田信长创造性的火枪三段击齐射下,曾经威震天下的武田家骑兵全军覆没,这一战被很多人认为是火枪开始在战争史上唱主角而骑兵部队开始没落的标志,其实也不尽然,诚然此战火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武田家多位名臣在铁炮的攒射下被打成了筛子,而武田骑兵中最精锐的数千“赤备”骑兵还没冲到敌人跟前,就被密集的铁炮打得只剩四百余人。但是此战的关键其实在于织田军构造了三道横贯设乐原的防马栅,这三道防马栅很好的保护了织田的火枪手,阻止了武田骑兵的冲锋,而且当时正是梅雨季节,设乐原杂草丛生道路泥泞,使得武田骑兵发动冲击时举步为艰,再加上织田联军在人数上占据3:1的优势,最终武田骑兵的惨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长篠之战之后,日本的各大名还是保留着数量庞大的骑兵部队,而欧洲战场上也是如此,拿破仑时代,骑兵仍然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法否认的是:随着火器的进步,骑兵的作用慢慢的降低了,虽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能看到骑兵部队冲击步兵防线的例子。但骑兵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没落。。德国入侵波兰的波兰走廊战役中,波兰骑兵以惊人的勇敢挥舞着长矛和战刀冲向德军坦克,为骑兵这只曾经在人类战争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天鹅发出了最后一声悲鸣。
现在,各国基本上已经不再有骑兵部队,而以机械化部队取而代之,我国解放军曾经也有数万人的庞大骑兵部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据说已经被精简到只剩下连级单位了。骑兵已经彻底退出了世界战争舞台。
-------------------------------------------------------------------------------------
古代军队作战绝不象电影电视里演的那样,一群人手拿刀枪一拥而上,一顿乱砍,这绝对是导演们的无知,中国最典型也是最强大的军队当属统一中国的秦军,他们标准的作战方式是这样的,战阵的前几排为弓弩手,他们的身边有手持短刀的盾牌手掩护,弓弩手们作战的方式类似于早期欧洲的火枪队,在统一指挥下一排一排地发射,发射完成后立刻装弩,在他们的身后是长予手,这些长予手使用的不是一般的长予,而是长达五六米的长予,这样的长予在秦始皇兵马俑中就有发现,很多专家对其作用感到不解,因为长予达到如此长度,根本不可能用于实战,但实际上这些长予确实是用于实战的,当然他们不是用于单兵格斗,他们的作用是对付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当敌人的战车和骑兵突破了弓弩手的阻击,如潮水般涌来时,这些长予就会组成真正的“枪林”,使敌人不能靠近。在这些长予手的身后,则是战车和骑兵,他们相当于今天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是对敌打击的主力。
……
中国很多英雄都是马上英雄,这其中有项羽、关羽、张飞、岳飞等等无数,这些人的功夫是否如传说中的神奇呢?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关羽,他被尊为“武圣”,但实际上他的兵器都被搞错了,他那把著名的青龙偃月刀根本就是一种礼器,不可能当兵器使用。当时的骑兵分两种,一种是轻骑兵,宋代时岳飞的骑兵基本上属于这一种,与之相对的是重装骑兵,岳飞的对头金兀术手下的骑兵就是这种,他们的骑兵从战士到马匹都披以重甲,三匹为一组,结队而来声势惊人,时称“铁浮图”,在宋金战争时期给宋军以重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岳飞的骑兵放弃了传统的刀剑,因为刀剑重量太轻,对重装骑兵杀伤力太小,为此他们改用重量大但笨拙的锤、锏等武器,评书岳飞传中曾说岳飞手下有“四猛八大锤”,这倒是历史的真实,只是分量上肯定有出入,当时的骑兵作战绝对没有什么花样百出的招式,双方招术很少但要实用,比的主要是力量和速度,这和中世纪欧洲的战斗方式没什么两样。与此同时,岳飞的步兵为了打击重装骑兵,还采用了著名的“钩镰枪拐子队”,用这种方法攻击“铁浮图”马腿部相对脆弱的防守,同样收到了奇效。
在此之后,又有一场改变历史的轻骑兵与重装骑兵之间的较量,这就是天下无敌的蒙古骑兵和欧洲重装骑兵的较量,这一战使重装骑兵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蒙古人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摘自《历史揭密:揭开中国功夫的真相》)
--------------------------------------------------------------------------------------
战例贴:“铁骑坚盾”历史上步兵与骑兵的较量
http://nb188.blog.hexun.com/43570212_d.html
讨论帖:谁说的古代中国军队能打过欧洲的?小女子给你们上上课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008593.shtml
对比贴:宋朝的步兵和骑兵
http://www.kankan.cn/SuperLibtary/freearticle.asp?AID=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