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唯心论 先验唯心论体系

心理学与唯心论

心理学与唯心论 先验唯心论体系

曾力军黄绪德

2011,9,25

“我以前也是相信唯物论的”,我们不止一次在心理学者的聚会上听到这样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我现在不是唯物论者了”,模模糊糊将心理学与唯心论必然地联系起来。因为我们从小接受唯物辩证法教育,大多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是以此作为解释世界的依据。但一进入心理学领域,就有点困惑和惶恐了。

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深层意识中我们却引申出:“既然它不随你转移,你怎么看它都无所谓,那你的看法就没用。”于是我们就粗暴地扼杀自己和/或他人的主观世界,那个年代,只要一提起“主观”两个字,就足以否定一切。“主观”,基本上代表毫无根据,无理取闹,荒谬,理应不予理睬。从而内心世界,也是我们不屑意谈起的。

一进入心理学课堂,老师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眼中的世界。”这句话让我震惊。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就是主观世界吗?难道我们看到的不是客观世界?如果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眼中的世界,十三亿人就有十三亿个不一样的世界,客观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就应该每个人都没有看到客观世界,因为只要是人,就必定有主观性,迷惑、彷徨...

客观世界不随我们的意志转移,而我们又只能看到自己的主观世界。这真是个大问题,纠结了很久,到处去问老师,也没得到理想的答案,无奈之下,只好让这个充满能量的问题阁置在那里。

我们读了毛泽东的论述心境豁然开朗。他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实践论》)。这就是说:1.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2.首先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对客观世界得到感性认识;3.然后对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就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当然受制于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一般会有群体认同感,但会有不同群体的不同认识,但绝不可能是十三亿人十三亿个样了,全球当然更复杂。真实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4.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由感觉、知觉、思维等精神活动结果产生的,是主观的,是我们的主观世界;但它又是客观的,可以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世界,主客观可以基本达到统一。这种主观就不是“主观主义”,就是合理的,就不能粗暴地扼杀。只有不符合客观世界的推理判断得到的结论,以主观代替客观,才是主观主义,也就是唯心论;5.内心世界就是人的精神活动世界,它是客观存在,是扼杀不了的,也是不能封闭的。

学了心理学最初接触到的是认知心理学,也感到很欣慰。原来我们的内心世界有那么重要,我们的认识认定了我们对客观实在的反应。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同一个事件,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自己独特的赋意。错误的认知导致了个体的功能性障碍,形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解决之道就是改变认知。对心理咨询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自己和来访者身上看到的是,对事件的看法-思维和情感,都不是轻易想改就能改变的。这些认知,是基于个体复杂的价值框架。有一种强有力的动力支持着这些认知,它们不是单独的、偶然的,而是一系列的,极其严密的、精细的、有预谋的隐藏着一个个秘密。这些秘密要达到的目的是自我价值保护。

人的主观世界是独特、奇妙、丰富而又现实的。学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时开始感觉到罗杰斯的温暖。罗杰斯说,“当人独特的意识能力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机能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拥有的不是一个我们应该害怕的动物,不是一只必须得到控制的野兽,而是这样一个有机体,通过他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凡的综合功能,对于所有这些意识的要素进行整合,它就能够达到一种平衡的、现实的、利己又利人的行为。”“实际上,他能够控制他自己,他的愿望使得他不可避免地被社会化。在人的内心并没有野兽,在人的内心只有人...”。“运用这种自由使人变得越来越成为他真实的自我,他开始摒弃面对生活时的虚假态度、面具、角色。”

成为真实的自我!我震撼了,原来我一直把自己当做不合格的,需要限制的,需要改变的东西,要是给这个东西完全的自由,就会变成恶棍。这一天,我感觉到一个意象:手中拿着一个巨大的印章,在一片平坦的大地上“嘭”的一声盖出一个醒目的——“允许”,好感动,简直是上帝的感觉,允许做自己,不需要改变,就成为你自己,你被允许成为自己...我感到了又一次升华。被允许了的自己并没有变成恶棍,心变的柔软了,充满了爱。活在当下!活出自己!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是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它有着一些共同的客观规律,譬如上面提到的:个人的认知不是孤立的,而是受本人价值观的制约,经过一系列自我意识运动达到保护价值观的目的。又如,只要给人的意识充分的自由,他就可以在神经系统非凡的综合功能作用之下,达到均衡,作出利己又利人的行为;等等。

在这里我们非常需要看看恩格斯怎么说的:“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三.分类。先验主义)。

这就是说思维、意识、情绪-精神是自然界的产物,精神是客观存在,也必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必定有客观的普遍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研究客观存在的“精神”,研究精神活动的客观的普遍规律,本质上就是唯物的,不是必然唯心的。只有用唯心论形而上学去研究,才会有唯心论的心理学。譬如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贝克莱,他认为“事物就是观念的集合”,是“事物虚无主义”者,典型的主观唯心论。

“格式塔”中“强调人所经验的世界是唯一确实可知的世界,物理世界是由推论而知的”,曾被斥为“主观唯心论”。其实,上面毛泽东的话已经告诉了我们。我们认识世界是通过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包括延长了的感官(显微镜、望远镜、雷达等),你只能经验到你所经验的,再经过推理判断认识客观(物理)世界。这恰恰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格式塔技术强调观察和实践,通过实践进行再认识,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在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心理学是研究主观精神的,不会变成主观主义吗?心理学研究主观精神这个客观存在,而且是用唯物辩证法,他就不会是主观主义的。只有不去对客观实体进行观察、觉察而主观认定才是主观主义的。心理咨询师强调对来访者倾听、觉察、知觉,他(她)就不容易坠入主观主义或是主观唯心论。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客观地说”。

其实,说之前必定经过推理判断,或者带着某种情绪,是一个“主观”活动过程,所以不会“客观地说”,只会“主观地说”。所说的如果是经过感官觉知然后推理判断基本符合事实的结果,那就是客观的,即基本符合事实的,否则就是主观的。主观的或唯心的所以错误就是因为它不符合事实。

反右和文革时都发动过批判“资产阶级心理学”的运动,批“精神是人脑的产物”这一论断和“心理学研究普遍的心理规律”是“生物学化”、“生物决定论”、“忽视阶级性”;而本质上是将心理学与唯心论等同。中国的心理学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人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没有随之而进入垃圾堆。临床心理问题被解释成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直接间接迫使一部分人走向精神病院。好在精神病医生还没有被批判为唯心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临床心理学也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出现了第一批心理咨询师。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危机干预,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心理学教育和研究方面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却给心理学者留下了一个群体心理疾病:我是唯心论吗?关于唯心或唯物似乎一直在心理学者中说不清道不明。不仅一般心理学者如此,就连心理学各流派的大师们是唯心还是唯物也多有混淆。

“精神现象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精神现象就是感觉、思维、情绪等等,它们是主观的;它们只要一产生就成为客观存在,会按照它们自身的客观规律运行。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所以不同于父母、教师和政治工作者,就在于前者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治疗,而后者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愿望进行治疗。治疗者的说教一般撼动不了被治疗者的心理,他(她)们不听你的,甚至他(她)们自己也不听自己的,他(她)们控制不了自己。精神这个客观存在不依治疗者或被治疗者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们需要心理学,需要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初学的心理医生或咨询师掌握不了心理活动规律,不经意间用了后者的说教方法,就得不到所需的治疗效果。而父母、教师、政治工作者们如果学了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规律,他们的教育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际上心理学很容易让位给唯心论或被唯心论所迷惑。人的精神需求是与生理需求一样与生俱来的,从婴儿期就有心理活动。一般说人们从小到大无不生活在担心和恐惧中。小时只会求助于妈妈、姥姥、奶奶,到大就会求助于老天、神仙、菩萨、上帝。人们对生活、求学、婚姻、家庭、事业、儿孙、社会、国家、生病、死亡、战争的担心和恐惧,乃至对人言、舆论、关系、爱好、风水和对大自然、动植物、山川大地的担心和恐惧,由于心理学的落后与缺位,本应由心理学来帮助减轻或消除的,只好求助于宗教和灵学了。而宗教和灵学又披了一层厚厚的迷信的外衣,普通老百姓无法区别它迷信的外衣和合理的具有哲学思辨的心理学内核,只会相信有上天的惩罚——地狱、轮回、天谴、报应...和奖励——上天堂、老天保佑、菩萨保佑、上帝保佑...,烧香念佛,迷信鬼神和灵魂。灵魂就是脱离了人的实体的精神,而精神是大脑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大脑而独立存在,这就是唯物论的观点;一旦认为它可以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就堕入了唯心论。所以迷信鬼神和灵魂必然是唯心论(最近凤凰台播出了人体的电磁能量可以转换为灵魂的说法,是否灵魂有了科学依据?那另当别论)。这就毁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有的甚至产生新的悲剧。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宗教改革,充分发扬它能救助人们心理的合理的内核。近年来有许多心理学者发现佛教有许多好的心理学思想,为了取经,也都去念经拜佛,由于没有辩证唯物论的功底,结果被它华丽的迷信的外衣诱惑而跨入了唯心论,成天神神叨叨,毁掉了本人心理学的前途,减弱了能真正拯救灵魂的力量。西方开创了“多元文化心理学”,向东方的儒释道取经。我们得天独厚,理应先走一步,还儒释道合理的心理学内核。

这就是说思维和意识是客观存在,研究心理思维和意识的科学-心理学不是必然的唯心论。心怀不安的心理学者大可心安理得,消除唯心论的桎梏,用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客观实在,研究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提升人类的精神世界做出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6228.html

更多阅读

驭心术 心理学与驭心术下载

《狗链子1》例如,几乎所有公司的财务制度都规定,会计和出纳必须分开,不能由一人兼双。在这一点上,天底下的老板们取得了惊人地一致。或许在商人们看来,没有猫儿不吃腥,没有人儿不爱钱。对与钱打交道的员工,必须首先假定他们都是潜在的贪污

心理学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大全

本文转载自艺海拾贝《心理学读心术》本故事男主角是一名干探,父亲为一名相士,男主角自幼喜欢观察人,故一直想从父亲身上学懂看相秘技。但父亲离世前,竟告知他其实一直不信求神问卜之事,一直依靠的乃中国的观人术,以一套叫《昆马篇》的学问

心理学与生活电子书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下载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出版日期:2005.01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页数:607所属分类:总论购买价格:10星币/1000星点221人已收藏77人已添加到学习计划0个专辑收录1人已分享2183次阅读

石油美元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

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时,临危受命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国务卿时,其首要使命是如何“引导”石油输出国接受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及结算货币。基辛格成功了,他通过沙特说服欧佩克其他成员国,最终使美元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金融体系的发展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扬 殷剑峰2011年10月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system),逐渐浮出水面并被全球金融界热议。从可以发现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的是美

声明:《心理学与唯心论 先验唯心论体系》为网友虎霸三界丶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