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正在研制电灯泡的爱迪生,突然要知道灯泡的体积,就让助手阿普拉去解决。阿普拉大学数学系毕业,又去德国进修过,他又量灯泡直径,又量周长,算了密密麻麻几大张纸,直到爱迪生催问结果,还没有算好。爱迪生拿起灯泡,灌满了水,然后倒在量筒里,立即读出了体积。
无独有偶,还有这么一个类似的故事:话说某跨国日化公司,肥皂生产线上面存在包装时可能漏包肥皂的问题。于是该公司总裁命令组成了以博士牵头的专家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该研发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精尖的技术(如红外探测、激光照射等),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半年的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肥皂盒检测系统,该系统会把探测到的空盒推出流水线。而同样的问题在一家乡镇肥皂企业是这么解决的:经过半天的思考,该工头拿了一台电扇到生产线的末端对着传送带猛吹,那些空盒就都被风吹走了。
这两个故事都企图肯定那种简单的办法,并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同的思维会造就不同的结果,有时知识反而会绊住了思想的脚步。对此我的看法是:可以自圆其说,但还是有失偏颇。
诚然,对于以交换为最终目的的生产活动来说,尽量减少生产和运营成本是它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因此上“用水量体积”和“用风测空盒”值得学习推广。但是这不能抹杀另外两种看起来是“笨办法”的深层价值。换句话说,另外两种办法看起来是很笨的:第一个会耽搁爱迪生一天时间,第二个更严重,因为高昂的研制费用,利润不好的企业很可能因此破产。但是这两种办法尤其是第二个故事里面的办法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一次重组,毫无疑问这一系统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的进步,一种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当把这种技术进行推广,作为一项发明成果申请专利应用于其他行业的时候,它会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从而刺激生产关系的发展,最后很可能成为促成经济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相对于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厂子面临的个别问题来讲,具有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而那种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的做法虽然也很好,但放在这个层面来进行比较的话,它的被片面推崇却只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看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因为现实中的基础条件和认识层面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答案也就不可能是唯一的。而辩证,这是最近兴起的国学热中推荐的《道德经》里面的核心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