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坛泰斗”乔羽借建党90周年演唱会之机公然掠夺刘三姐名歌《山 刘三姐电影

乔羽先生:

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文联举办了“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系列演出。作为系列演出的组成部分,“爱我中华.乔羽作品演唱会”(在网上可搜索到节目单及演出片段)的积极意义勿庸置疑。需要指出的是,演唱会节目中的三首刘三姐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世上哪见树缠藤》、《只有山歌敬亲人》,其中的两首并非你的作品。

先说《世上哪见树缠藤》。《世上哪见树缠藤》虽然出自电影《刘三姐》,但并非乔羽先生你的原创作品,你只是对原歌词略加改动而已。电影《刘三姐》中的《世上哪见树缠藤》实际上是由你非常熟悉的广西柳州创作组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1959年)中的两首山歌组成。第一首是:“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你只是把其中的两个“有”字改为“见”字而已;第二首是:“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拣你不拣,拣得忧来拣得愁”,你只是将最后一句改为“空留两手拣忧愁”。因此,广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影片刘三姐歌曲集》对《世上哪见树缠藤》这首歌的歌词就标明为广西民歌,而没有标明为乔羽作词。

重点要说的是《山歌好比春江水》。目前,在所有刘三姐歌曲中最为著名、最受欢迎、唱红大江南北的就是《山歌好比春江水》。如果说乔羽先生因为对《世上哪见树缠藤》的歌词做过小小的改动,因此与这首歌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点关系的话,那么,乔羽先生,你与《山歌好比春江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因为这首刘三姐名歌既非出自电影《刘三姐》,更非你及雷振邦的作品,电影《刘三姐》及其文学剧本、《影片刘三姐歌曲集》都没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影子。

那么,《山歌好比春江水》出自何处呢?出自广西创编的《刘三姐》,出自广西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广西《刘三姐》的创编者之手。为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广西日报》2011年4月22日还专门发表了题为“《山歌好比春江水》词曲原创在广西”的专访文章(详见附件)。该文详细客观地记述了《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来龙去脉。《山歌好比春江水》在广西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1959年)中已有雏形,1960年在广西刘三姐大会演基础上改编成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就以完整的面貌和主题曲的定位正式亮相,而且传唱至今。与乔羽先生说这些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是你的作品,这一点你比谁都清楚。

乔羽先生,你在如此重要、公开的场合,公然把不是你的作品的这两首歌特别是《山歌好比春江水》作为你的作品在“爱我中华.乔羽作品演唱会”上演唱,充分表明当你看到《山歌好比春江水》越唱越红,完全压过了自己写的电影《刘三姐》的所有歌曲,而且,各种场合都把这首本不是自己作品的歌署名为乔羽作词时(不知道是无知还是有意,姑且认为乔羽不知情吧,我们确实曾善意认为你不知情),于是利用自己的强势影响力,顺水推舟、见利忘义、孤注一掷即虽久负盛名且年界高龄仍不惜冒身败名裂风险,一心要把《山歌好比春江水》掠夺为己有。理由一:如果是主办方不了解情况而出错,情有可原,然而你明知不是自己的作品,却予以认可,不予纠正。理由二:如果是乔羽先生你自己确定或审定的节目,你的龌龊用心岂不昭然若揭!理由三:你不仅出席了“爱我中华.乔羽作品演唱会”,而且在结束时还亲自登台与演员同唱《难忘今宵》,这就等于乔羽先生你亲自向人们公开正式宣布这两首歌特别是《山歌好比春江水》就是我乔羽的作品!

乔羽先生,因为你的作品受到侵权,你曾于2011年1月与谷建芬倡议发起,共13名词曲作家联合发表声明进行维权,我们非常支持你。然而,你在公开发表声明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却又公开侵害别人的权益。《山歌好比春江水》出自广西创编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版权属广西文化厅,因此,《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版权属广西文化厅,乔羽先生你却不顾事实,颠倒黑白,无所顾忌,掠夺别人的作品为己有,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恶劣的侵权行为。

近日在网上查阅了《刘三姐》有关问题的资料,对电影《刘三姐》与彩调剧《刘三姐》以及你和彩调剧《刘三姐》作者的纠纷有更深的了解。乔羽先生,你不仅重犯了50多年前写电影《刘三姐》时剽窃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的错误,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是剽窃,现在发展到掠夺。

乔羽先生,当你在台下欣赏着“乔羽的大作”《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心跳吗?脸红吗?心安理得吗?

乔羽先生,你那些优秀的歌我们很喜欢(当然首先是曲谱优美,否则歌词再优美也没用),我们一直在唱在听,我们一直敬重你。但是,当我们在进行《刘三姐》业余研究时了解到你在《刘三姐》方面的不道德行为后,先是惋惜有加,然后就是深感不平。于是,忍不住写下这些文字。如有不敬,请见谅!

“道路不平众人踩……”,这是刘三姐唱的歌,就以此结束吧。

附件:(“《山歌好比春江水》词曲原创在广西”一文发表于2011年4月22日《广西日报》“花山”副刊头条。以下为全文)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50个年头。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它出自久负盛名的电影《刘三姐》。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

山歌好比春江水 词曲原创在广西

本报记者 林雪娜 本报通讯员 何振强

  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一片红色的朝霞,映现在山峦之间。顺着流水,飘来了刘三姐的歌声: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滩险弯又多。

  这是1960年版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序幕。刘三姐唱的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流过岁月长河,飞溅出无数浪花。时至今日,人们仍可以在摇滚流行乐中、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舞台上、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品味到……

  搜索各刊物或网页查询《山歌好比春江水》出处,看到的是统一口径:出自电影《刘三姐》,词曲作者均为国内著名人士。

  然而,它真的是电影名曲么?

  惊奇一:电影《刘三姐》并无此歌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红遍大江南北。这部根据广西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深深烙印在人们美好的记忆里。刘三姐这一形象,一时间成为广西文化的代表。电影里的多首歌曲成为经典传唱,如《多谢了》《世上哪有藤缠树》《心想唱歌就唱歌》等。

  然而,通观整部影片,并没有《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电影开篇唱的是:“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不仅整部影片没有出现《山歌好比春江水》,查阅电影《刘三姐》的歌曲全集,也没有找到这首歌的记录。

  “这不是电影里的歌。彩调剧《刘三姐》被改编那么多次,一直不变的就是这首主题歌。”原广西彩调团团长龙杰锋回忆道:1960年7月,彩调精英加入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演出团,赴北京向国家领导人和首都人民汇报演出,连续演出近百场,而且四进中南海。当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演出。随后,《刘三姐》演出团于同年10月赴全国13个省(区)24个城市进行长达一年的巡回演出。《山歌好比春江水》就是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序曲和贯穿全剧的主题曲。

  电影《刘三姐》于1961年在全国上映。而此前,随着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巡演,《山歌好比春江水》已在全国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首歌误传为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呢?龙杰锋认为,舞台剧的传播面有限,而电影可以反复放映,影响广泛。民间歌舞剧《刘三姐》虽然于1978年拍成了舞台艺术片,然而由于电影《刘三姐》一炮打响后长映不衰,而民间歌舞剧舞台艺术片《刘三姐》则影响有限,因此这首歌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出自电影《刘三姐》。

  惊奇二:春江水原为红河水 

“词坛泰斗”乔羽借建党90周年演唱会之机公然掠夺刘三姐名歌《山 刘三姐电影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1960年版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编导之一江波。50年过去了,80多岁的江老仍然精力充沛,对往事记忆犹新:1960年4月,全区《刘三姐》大会演在南宁举行。自治区组织专家对《刘三姐》进行改编,将彩调剧、桂剧等广西各剧种《刘三姐》版本进行汇集整理,集体创作民间歌舞剧《刘三姐》。

  4月的南宁春意盎然,改编工作在一片繁忙中进行。在林林总总的材料和版本中,改编组的专家们看到这么一首歌词: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似红河水,

  哪怕滩险弯又多。

  “红水河很有名么?”有专家问道。“她是广西的母亲河!”江波答道。转念一想,仔细琢磨,江波感觉“红河水”有点局限,且不那么上口。那改为什么好呢?看着窗外的邕江,江波想起两岸修竹的下枧河和漓江,那种青山绿水的诗意之美是很多地方没有的,一个词从心中跳出:春江水!

  讨论会上,江波把这一想法提了出来:“‘红河水’太具体,缺乏诗意。‘春江’在广西是没有的,但这是人们希望有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可以想象山歌很美,意境也很美。”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那几句唱词,原本出现在剧本并不显眼的地方。专家们觉得改为“山歌好比春江水”后,意境油然而生,便决定把这首歌调整到全剧的开头,作为主题歌。“你可以想象,当帷幕慢慢拉开,这首歌袅袅而起,意境多么好!”江波用手比划着,便有了此篇开幕所述。

  1978年,为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献礼,广西以1960年版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为基础,重新排演拍摄了民间歌舞剧舞台艺术片《刘三姐》。但由于先拍摄的电影《刘三姐》已蜚声海内外等原因,后拍摄的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影响力不大。

  惊奇三:词曲均为广西本土原创 

  把“红河水”改为“春江水”,参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创作的包玉堂对此另有一番见解:“原本剧本是‘红河水’的,最后定为‘春江水’了。‘红河水’多好啊!一唱‘山歌好似红河水’,那气势就出来了。‘哪怕滩险弯又多’,把刘三姐唱山歌不怕财主欺压的气势唱了出来,充满了特定时代的思想感情。”说完,包老笑了。他还提起后来的趣事:他经常去江老家,两老友有时都会拿此事作乐。你说“红河水”好,还是“春江水”好?每次都以笑场收局。

  据包老称,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主要参考了1959年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果然,在第三方案的第六场,刘三姐成功出逃时首次出现了“红河水”版本的记载。第三方案编剧名单为5人,包玉堂虽未署名,实际上参与了编剧。如今,名单中只有龚邦榕一人健在了。龚老今年已88岁,他对“红河水”那几句歌词具体出自谁手,已没有印象,但仍记得大家讨论过“山歌好比松柏树”、“唱歌好似长江水”等词句,经讨论认为“红河水”更具广西地域特色。红河水穿山越岭气势大,不怕艰难险阻向前奔流,也与刘三姐唱山歌那种力量和斗争精神贴切。

  这么看来,这首歌的雏形并非名人作词。那么,它是来自广西山歌吗?是纯粹的民歌吗?龚老表示,当年的第三方案是来自民间剧本,有的剧本有类似这几句歌词,但都是“红河水”之前各式各样的词句,有的剧本连这类似的几句歌词都没有。在他们创作过程中,有的歌词是完全照搬山歌,有的是改编山歌,有的则是用山歌手法重新创作。

  龚老回忆到,当年改编剧本前,他们去广西各地采风,一天晚上,碰巧遇到宜山(今宜州)一个村屯的村民在月下对歌。男的对不过女的,气得骂道:“妹命毒,青春年少死丈夫,去过塘边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他们听了,觉得骂得够狠的,于是信手拈来作为刘三姐骂莫老爷的歌词。而“山歌好似红河水”那几句歌词,并非照用山歌,而是编剧过程的自创,类似今天的用山歌笔法写诗。

  那相应的曲谱又是出自何处呢?柳州彩调剧《刘三姐》音乐设计组成员周志强介绍道: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的惟一编剧曾昭文,在编该剧时就开始以口传方式(当时不识简谱)把柳州民歌《石榴青》的曲调用到了剧中。《石榴青》的曲调即《山歌好比春江水》曲调的前身。后来,柳州彩调剧团组成《刘三姐》音乐设计组,对《刘三姐》音乐进行改编,到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上演时,《石榴青》的曲调已经改编成现在《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曲调,但仍保留《石榴青》的基本旋律。

  在曾参加民间歌舞剧《刘三姐》音乐创编的宋德祥家里,我们看到了当年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唱段及其采用的民间音乐油印本,柳州民歌《石榴青》就在其中。宋老也明确表示《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曲调改编自柳州民歌《石榴青》。他曾为这首歌正名为“广西人的歌曲”著文投稿,但石沉大海,原稿也无影无踪。

  经过顺藤摸瓜的探究,根据确凿的事实,可以肯定:《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著名歌曲并非出自电影《刘三姐》,而是出自广西民歌土壤,出自默默无名的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土生土长的广西名歌,也是广西人的骄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6779.html

更多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作者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作者想起乔羽……乔羽(1927~今)山东济宁人。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代表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2004

声明:《“词坛泰斗”乔羽借建党90周年演唱会之机公然掠夺刘三姐名歌《山 刘三姐电影》为网友天涯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