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朋友推荐去读Agota Kristof的《恶童日记三部曲》,而且被告知“要三部曲都看”。
读第一部正篇,62章,每章很短小。但开篇几章我就开始疑惑。不是因为艰涩难懂,相反它文字简单阅读轻松,情节也足以让人接着往下看。只是当时脑子里忍不住有一个想法:这书到底要表达什么?人性之恶?
因为不艰涩,就没太费力的继续读,很快读到四五十章,已经有了很特别的感受。但同时,还是拿着起初的疑问去问朋友,她再度强调”一定要把三部都看完再说“。没几天,她写了一篇精彩的读后追忆,印证了我那些特别的感受。
果然,还有更大的精妙之处,原来还在后面。
在这作品之前这位作者名不见经传。第一部《正篇:恶童日记》于1986年问世,立马震撼法国文坛。第二部《续篇:二人证据》是1988年,第三部《完结篇:第三谎言》则是1991年。在我看来,有了后面两部,第一部也远远超越了它原本的含义。
最为精妙之处至少有二:
极其平实简单的语言,讲述着难分彼此的真相、梦境、事实、谎言、幻念...
哪些是眼见为实的真相?哪些是信以为真的想象?哪些是噩梦与谎言?哪些是自我催眠的暗示?哪些是让人赖以生存下去的信念?
书中应该至少有两三处类似的对话,挑选一处:
“你写是事实,或只是虚构的内容?”
“我试着想去写些起初的故事,但在某些时候,当这些故事因为本身的真实性而令人无法忍受时,我就必须去改变它。我试着想去叙述自己的故事,但我做不到,我没这个勇气,因为这些故事会伤害我太深。我美化一切事实,于是描述出来的事物往往与它本身发生的事实并不相同,而是于我原先对它的期望比较接近”
”这个我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确会比书上最悲惨的故事还要悲惨“
“没错,就算书本中有如此悲惨的故事,也比不上生活中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