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名人与绍兴酒 绍兴酒务桥附件宾馆

绍兴名人与绍兴酒

小城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说名气大是因为绍兴人文荟萃,代有人杰;说醉人多是由于家乡先贤大都与绍兴酒有不解之缘。鉴湖水和绍兴酒哺育了历代绍兴名人、伟人,而爱酒的绍兴先贤又为绍兴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位巨子树丰碑:古代绍兴的三位巨子,先后在绍兴酒发展道路上树立了历史丰碑。

第一人是越王勾践。越王勾践以绍兴酒为主线,有声有色地编导了一部报仇雪耻、复国灭吴的慷慨乐章,留下了壶酒兴邦的千古佳话。绍兴酒也从那个时候起,成为古越人民心目中的复仇之剑,救国之魂,胜利之旗。

第二人是东汉会稽太守马臻。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在南部大规模筑堤挡住下泻的洪水,从而形成坡湖,那就是鉴湖。鉴湖水经过湖底泥煤层的吸污,水中金属离子和有害物大大减少,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

第三人是东晋“书圣”王羲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孙统、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列坐水边,修禊宴集,让盛酒的羽觞顺流而下,如搁浅于某人之前,他就得即席赋诗。结果二十六人作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为诗集作序,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段传奇。

五位醉仙传佳话:古越历史上最喜爱绍兴酒的五位醉仙,对灿烂的越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于为数众多的绍兴文人墨客来说,绍兴酒不仅是精神寄托,而且成了灵感的源泉。他们怀才不遇,命运坎坷,因此往往借酒遣愁,一醉方休。通达人性的绍兴酒在他们酒醉之中,悄悄地反馈给他们以天马行空般的神思和浮想,让他们在醉态之中,创作出惊世佳品。其中的突出代表是古越五大醉仙: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唐朝诗人贺知章

世称“元白(白居易)”、曾在越州任浙东观察使七年的唐朝诗人元稹

不断遭贬被罢、先后在山阴故乡闲居三十年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绍兴名人与绍兴酒 绍兴酒务桥附件宾馆

一生蜗居小城、苦熬春秋的明朝狂人奇才徐渭

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

众多名人谱新篇:带着绍兴酒走南闯北的现代革命志士和文化名人,使绍兴酒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常年工作在外的蔡元培,始终保持着“每饭必酒”、从不喝醉的习惯和爱好。平时自斟自饮,一般每餐以旧时四两为度,菜是普通的家常菜,细嚼慢饮,少饮常乐。每年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运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除了绍兴酒,蔡元培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逢年过节,他还要托亲友给他邮寄酱鸭、槽鸡、鱼干等绍兴年货。就连他平时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的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灌热水温酒。

秋瑾对绍兴酒情有独钟,留下许多酒诗和以酒结伴的佳话。当年她在去热诚学堂上课的路上,常常是虾一斤、酒一斤。她爱喝绍兴枣酒,说:“绍兴枣酒,越浸越红、越甜、越醇香”。在三十二岁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秋瑾以酒为伴,以剑为友,奔波四海,唤起民众,直到临危前夕,还与她那不明底细的兄长从容对酌,默默诀别。这位女中豪杰写过多篇剑、酒之诗,她在《对酒》诗中豪迈地说: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鲁迅爱喝家乡酒,特别是花雕。他不嗜酒,但却常常自斟自饮,以遣心中感怀;或与朋友同饮,把酒论世。他在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时,课余常至临河的泰生酒店小饮,点食捕鱼,烹煮上桌。鲁迅最爱吃的河鲜是清蒸鲫鱼,宴请朋友时总要点这道菜,也以鱼干、酱鸭、槽鸡佐酒,而且特别喜食火腿。一杯花雕、几碟家乡酒菜,慢斟细酌,成了他人生生活中的一大乐趣。鲁迅的诸多名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都离不开绍兴酒,他对酒的描写已成为绍兴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15年,云集酒坊第五代传人周清选送的“绍兴周清酒”,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为绍兴黄酒获得唯一一枚也是第一枚国际金奖,时在北京工作的鲁迅曾帮助周清酒的参赛。

20世纪20年代,文化艺术界的一批俊秀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曾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成为现代中国教育史、文化史的独特景观。白马湖的名人在春晖时也有“酒聚”习惯,他们不爱白酒,只喝绍兴老酒。后来他们到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他们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酒会每周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酒会中达成。40年代在春晖中学就读的谢晋,青出于蓝,成为一位“斗酒诗百篇”的现代酒仙。

自称“我是绍兴人”的周恩来,也爱喝家乡的酒。1959年秋,邓颖超参观绍兴酒厂时曾对陪同者说:“恩来很喜欢绍兴酒,也喜欢喝一点。”直到晚年,周总理还保持着绍兴酒加温后饮用以及用花生、豆腐干下酒的家乡传统。他把绍兴酒介绍给中央领导人和各国贵宾,设宴招待外宾时的第一杯酒也往往是绍兴酒,还对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说:“你有空一定要去绍兴酒厂看一看,尝一尝绍兴酒。”总理关心绍兴酒,1952年亲自指示拨款,修建了绍兴酒中央仓库。其后在广州十二年科学规划会议上,他和陈毅副总理又批准将《绍兴酒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

还有更多不是绍兴人却也爱绍兴酒的伟人、名人,其中就有邓小平。邓小平在1985年9月,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共进午餐时,请客人喝的就是绍兴酒,而且还以绍兴酒作为礼品送给尼克松。1993年9月,邓榕赴香港参加《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首发式时讲到,邓小平在他85岁那年遵照医嘱戒烟以后,每天要喝一杯绍兴酒。近日我在参加北京“会稽山酒会”时,更亲耳聆听邓小平生前为他安排饮食的工作人员谈及,小平同志喜爱绍兴酒,在晚年时每天中午必喝绍兴酒。

1986年春,我出差杭州,顺便去看望正住在西湖柳庄的于若木,动员她到我家乡绍兴看一看。于若木欣然同意,我按照她的要求为她安排了三个节目:一是参观绍兴酒厂,二是参观绍兴一中,三是游览兰亭。身为营养学家,于若木对绍兴酒特别感兴趣,一边倾听陪同的酒厂领导介绍,一边仔细地观看酿酒流程,还不时提出问题。临走前,厂领导端来了一瓶50年陈的加饭酒,请陈云、于若木夫妇品尝。于若木高兴地接过这瓶酒,50年陈酒香气扑鼻,她闻了又闻,不断称好。在回杭州的路上,还兴还致勃勃地和我谈论着绍兴酒的营养价值。

绍兴酒历来被称颂为酒中珍品,黄酒之冠。专家以质评酒,只能评定作为绍兴酒这种物质形态之优;然而历史评酒,评出的是蕴涵于绍兴酒的内在精神:才气、狂气再加上酒气,使古越文人有了灵气,在酒香、醉态中创作出一篇篇、一幅幅石破天惊的传世杰作。绍兴酒具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又被老祖宗越王勾践注入了高含量的雪耻复国精神,为刚硬不屈的“绍兴性格”定下基调,代代相传,使小城绍兴前仆后继地涌现出一批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志士,令整个中国刮目相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7484.html

更多阅读

甭去三水荷花世界 三水荷花世界附件宾馆

为在五一假期不至太闷,LB提议去三水荷花世界。实图和门票的效果图差远了吧?早餐后,11点。和翠唯有在天气灰蒙的石湾站屁颠屁颠的跟上。好不容易上了打着大大“南风古灶→三水荷花世界”的蓝色旅游城巴!车破、卫生极差,也并非是传说中

名人尊敬老师的故事 名人与老师的小故事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周

历代名人与比干庙:有关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乐頀的史料

按,比干庙大殿前立有著名的“林氏姓源碑”,即河南卫辉府同知裴骞撰写的《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该碑以详尽地记述了林氏被周武王赐姓的经过而闻名天下。此碑立于“于时守巡河北道布政使司左参政临川乐公頀、按察司佥事京山王公

《青藤书屋与徐渭》 青藤书屋附件宾馆

词客登临信笔裁,每于花谢笑花开。请观世上看花者,曾见花开不谢来?─徐渭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位于绍兴市城区大乘弄十号,它是我国明代杰出文学家、艺术家徐渭之故居。书屋坐北朝南,占地约四百余平方米,三开间,分前后二部分。书屋前有一方水

说说美食和名人 名人与美食

说到海鲜,名人冯小刚可不是太喜欢吃这东西。在我眼里,北方人都对海鲜,特别是生食海鲜不是太感兴趣。而小刚则是里面很突出的。记得第一次到北海道时,他对饭店为我们准备的美味海鲜一点没动摇之心。见我吃得津津有味时,他还不断皱着眉头。

声明:《绍兴名人与绍兴酒 绍兴酒务桥附件宾馆》为网友各种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