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项目部有一盆观赏植物,名曰“鹅掌柴”(又名:小叶手树),强壮的枝干周围,长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嫩黄的叶子在它衬托下显得格外油亮,令观赏者渐生愉悦!
大家如此钟情,是因为员工自己培育的结果,大家也恰恰见证了这个过程。如果非要说这个过程,那还要从2009年年初开始。
我们项目部杨姐非常喜欢一些花草,年初的时候扦插了一枝鹅掌柴,当时仅一尺多高,直径大约一公分的样子,由于是扦插培植,选择的花盆自然也非常小。杨姐很上心,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培植知识,再加之办公大厅适宜的温湿度,这株鹅掌柴很快就成活了,而且连续长出许多嫩绿色的叶子。进了3月份,鹅掌柴已经长到了近两尺的样子,玉立在窗台前,颇招人喜爱。
有一天,杨姐找我说,想给这株鹅掌柴挪盆,看我有没有办法。我说:“它在大厅里不挺好吗!为什么要换花盆呢?”杨姐说:“温室环境是培养不出优秀的观赏植被,当然鹅掌柴是室内盆栽观赏植物,但如果它不扎根在沃土中,不经过室外环境的一番洗礼,它怎能长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啊!”
我觉她说的有道理,脑子里马上想到原先退花卉时,遗留下的那个大花盆,它上口直径大约300公分、高500公分,重达数十斤,心想这个花盆肯定能行。
3月19日下午,经过大家的共同忙碌,“小苗苗”终于被移植在大花盆内。当时,也有人反对,这么大的花盆应该是栽大苗,这么好的盆栽这么小的苗岂不可惜,再者说,看起来不成比例。而杨姐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有苗不愁长,长起来就好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晚饭后,大家总聚在它的跟前查看并评论,一个月过去了,鹅掌柴没有动静,叶子也慢慢地变黄,然而,枝茎却没有干枯的迹象。期间下了几场大雨,自然不用人工浇灌。又过了一个月,新芽依然没有抽发,有的同事说:“是不是受化工区影响?”也有的说:“植物叶黄主要是原因缺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甚至还有人说:“当初就不应该将这样的小苗移栽到这么的大盆里,你看看活不了吧!”
因为没有变化,一段时间内,大家关注的人也就少了,可是6月1日晚饭后,杨姐和谢工告诉大家,那株鹅掌柴抽芽了,于是大家纷纷凑到花盆旁边看,果然,在鹅掌柴的顶端裂开了一道缝,有牙儿微微露出点头儿。果然,第二天,顶端便多出了一组叶片,每张叶片仅有小米粒大小。自从有了第一组叶片后,这株鹅掌柴却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最快时一周能长三四组叶片。
在它快速成长的那段时间正值雨季,偶尔现场像雷暴这样的恶劣天气也曾有过。一天,暴雨过后,鹅掌柴歪倒在盆沿,于是杨姐小心翼翼地把它重新扶直,找来笔直的塑料杆插在盆中,用布绳捆在一起,找人帮她移到房屋廊檐下。经过短暂的间歇,鹅掌柴继续快速地生长。在随后的过程中,问题又出现了,一天中午,杨姐找我说,鹅掌柴生了腻虫,让我看是否有解决的办法,我一看,果然有几组叶片有腻虫,不过不是大面积有,我建议杨姐,应果断掐掉有腻虫的叶子,杨姐不舍,我劝她:“只要不掐掉最上端主流的那一组,就不会影响整株的健康成长,只有有所舍,才会有所得!”最后,由于措施采取及时,很快这一关也就过去了。
自此后,鹅掌柴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一帆风顺地长到一米七,到后来,不得不通过不断地掐顶,来控制它的增高,后来,整株鹅掌柴的叶片开始颜色加深而且肥厚,同时从低主干处,陆续生出了若干分枝,一同健康地生长,烘托着主干构成了一组旺盛的生命体。
2009年冬天来临之前,这株鹅掌柴被移到了生活区食堂大厅内。至此,它终于又重新回归到它本应该所处的环境之中,继续供人欣赏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