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坪古镇乘船到九马画山看漓江最美景色
我们到达阳朔的当天下午骑着自行车游了十里画廊,晚上看了大型山水实景表演《印象刘三姐》,宾馆女老板就急不可待地张罗着订船票,让我们第二天去游漓江。
一大早我们就从阳朔西街口搭上宾馆女老板约好的小面包车,直接朝位于县城东北部25公里外的兴坪古镇奔去。女老板说从兴坪到九马画山的景色是漓江的精华,有两个小时就玩够了。
到达古镇时天灰蒙蒙地,还有点冷。一位中年妇女在车站接我们,问大家是坐车到码头还是步行到码头。我们回答当然是步行了,这样还可以看看古镇。
实际上我们到的太早,古镇街道上的门面才开了几家,显得十分冷清;其实,我们都想早一点看到漓江美景,冒着寒风从古街上匆匆走过。
漓江流经兴坪有个河湾,名曰镰刀湾。这里奇峰林立,江水迂回,茂竹葱茏;
碧潭绿洲,奇峰倒影,田园村舍,处处是美景,素有“漓江佳胜在兴坪”之说。
走出古镇这座写着“赏景胜仙境,怡情泛扁舟”对联的大门,就是通往竹筏码头的道路。
青山、绿竹、白房子,尽管当日阴霾天不怎么蓝,也还没有看见漓江的水,我们的心已经荡漾起来。
刚刚靠进码头还没走下河滩,就看见路边一块地被圈了起来,广告牌上写着“20元人民币背面风光”拍摄处。
幸好主人还没来收取景的钱,东北的姊妹俩就喊着赶紧照像。我们试了几次,总是没有出钱币上的图形,船工说现在水小,要等到秋夏水大的时候才能拍好。
一条小型机动竹筏,实际上是工业化生产的规格一致的塑料仿竹筏可乘三人、四人,我和同学老縢加上途中认识的东北两姊妹刚好一条船。
旅游淡季做竹筏漂流营生的村民们竟争激烈,价格从旺季时的250元跌到150元,讲讲价120元就可以搞定,宾馆女老板从中不知还要提走几元。
当天没有太阳,船一开动寒风嗖嗖,游客无不蜷头缩脑。
离开20元人民币背景风光处没多远,就有一个结婚岛,船工靠岸让我们上岛拍照。
刻石说在这个岛上结婚可以白头偕老,我们几人一看自己已经没戏,就怏怏离开。
兴坪的水柔得像丝绒,绿得像碧茶,如一面镜子载浮着群山倒影,似诗似画,虚虚实实的山水景象融会成一曲大自然的和谐旋律。
在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悬挂着的唯一代表中国自然景观桂林山水《黄布倒影》,就是在距古镇不远的这个地方拍的。
我的摄影技术不行,还想给老同学在这著名的地方拍照留念,船工告诉我们拍倒影要一大早来,现在游船开过水一直晃动。
是啊,江面上不仅有上游顺水下来的竹筏游船,
还有这种不坐游客的运货竹筏;
特别是有这种从桂林一直开到阳朔的大游船,大家伙一开过,身后划出长长的波纹。
我们的竹筏到了这个地方,船工说九马画山到了,你们可以在这拍照,吃点小吃休息一会儿。
早晨从阳朔赶过来,到古镇也没吃早点;江面寒风一吹,这会确实是饥寒交迫,老縢赶紧掏钱给大家买吃的。
我们每人吃了两块阳朔小吃芋头饼,还喝了一杯热姜汤,身上才有了热量。
休息过上船,船工调头把船往回开,我和老縢没在意还大不咧咧地拍自己的照片,两位东北女士发话了:船家恐怕没有开到地方,你开回去我们可不给钱呀!
船工支吾着僵持了一会,给介绍我们来的宾馆女老板打了一个电话后,还是跟着大队竹筏朝前边开去。
其实,没有走上一两里路,就到了应该靠岸的沙滩。
这里有九马画山的广告牌,有专门给游客拍照的摊点。
所有说好到九马画山的竹筏都在这里停泊,这里有拍照的最佳位置。
站在岸边抬头前望,漓江边山崖巨壁上的黄白颜色浓淡相间,斑驳有致,细看山壁石纹可依稀辩出群马形象,如奔、如卧,似嬉戏、若长啸,神态各异。
此处便是著名的“九马画山”,旅行家徐霞客这样描述:“其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剖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远望如画屏,故名画山。”
画山上究竟有多少马匹?凭人想象由你揣摩。历代流传这样的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
说明辩认画山有几匹“马”不是易事,清代有个两广总督阮元曾五次往返于桂林路过这里没数清画山的马,其诗云“六年不识奇峰面,五度乘舟读画山。”
兴坪的奇山异水先后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足迹。
1963年叶剑英元帅游兴坪后写诗云:“春风漓水客舟轻,两岸青山列送迎。马跃画山人睇眼,果然佳胜在兴坪。”
古往今来,兴坪秀丽的山山水水也引得无数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画家徐悲鸿曾到此写生,他盛赞“阳朔美景在兴坪”。
兴坪景区是漓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景区内奇峰叠翠,景景相接。
不仅有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僧尼相会、20元人民币风景、螺丝山等著名景点,还有被称为人杰地灵的兴坪渔村。
1998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游览漓江并到兴坪渔村访问,激起了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追寻总统的足迹。
兴坪渔村漓江环绕,整个建筑群占地1.5公顷,有传统民居48座,距今5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这次与它失之交臂,不过也为我们再访兴坪留下伏笔。
从漓江上来,我们赶紧跑到古镇观光。兴坪古街是一条长1公里多的石板街,各省的会馆建筑于古街的两旁,各类砖瓦结构的古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
现城墙轮廓尚清,随处可见古砖瓦陶瓷残片,只是原来“车马来往人看人”的繁华县城,现呈现出一派青山幽幽、村舍几座的肃静氛围。
兴坪古镇历史悠久,该地三国时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起即为熙平县治。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熙平县治迁往阳朔镇,此处仅作圩集,熙平经年深日久便渐讹传为兴坪,至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
兴坪古街边的关旁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也有260年的历史了,现存偏殿及戏台。
庙内的万年戏台为桂北地区较为古老又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对广西的戏曲史及沿革衍变很有研究价值。戏台台口两柱因演戏所留叉眼痕迹20多个,尚依稀可见;
台沿横贯着四幅木雕,图中人物栩栩如生,手法生动明快,经鉴定乃是四出传统戏曲浮雕图。
戏台内左侧有一面四幅一体可折叠木质屏风,均为楠竹浮雕图,下端落款为乾隆乙丑年板桥赠,是否出自怪杰郑板桥之手,有待专家考证。
关帝庙的外墙斑驳陆离,一层的窗楣上方却吸收了西式的风格,有着弧形装饰性窗套,再加上武圣宫正房山墙处那高若官帽,功能为防火的镬(huò)耳墙,这明显是岭南近代风格。
温馨餐吧的名称和摆设都足以说明这里是外国游客经常出入的地方。
走进古镇长长地街道,卖兴坪特产松花糖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
松花糖是广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
热情的荣弟大婶邀请我们品尝自制的“松花糖”,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连2007年倪萍到当地拍《没有语言的生活》时,吃了她的产品都赞不绝口。
松花糖看上去有点像萨琪玛,但酥脆香甜,口感居然很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价格也很便宜,5元一包。
还有使人感到意外的是我一直以为南方不出柿子,这次到阳朔看到当地不仅出柿子,制作的柿饼每斤才卖两三元钱一斤,比陕西市场要便宜好几块。
老街两旁店铺不能免俗,也和中国大多数旅游小镇一样,大约有三分之一为西式餐馆酒巴,
或在售卖旅游纪念品,或为少不了的餐馆饭店,
但还有不少临街老房子依然由当地人在居住和使用着,
或售卖着适合当地人生活的日常用具用品。
我历来对那些千镇一貌的酒巴和店铺没兴趣,
却对一个店铺,一幢老房子印象频深。
古街南头的街面上,兴坪镇政府机构一字排列;
在镇政府马路对面,有一棵足以说明兴坪悠历史的古榕树。
令人不解的是,传说为建县时所种的一株8人方可合抱的古榕树,现仍枝繁叶茂;
其根须竟将5尊菩萨、一块重约20吨的大石头吞进树里,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古镇一千七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沧桑……
毕竟是旅游景区,街面上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是随处可见。
订有船票的,出租自行车的一应俱全;
国际青年旅舍也驻扎兴坪街头。
也许是因为长久以来在山水美景,田园秀色之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兴坪人性情温和,待人友好。
也许并不是非常热门的景点,再加上是淡季的关系吧,感觉兴坪特别的宁静,有别于喧嚣的丽江、凤凰、大理古镇,这也是我恋恋不舍离开这里的重要原因吧。
我们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他家在镇上居住,也接待游客用餐。我们点了阳朔有名的啤酒鱼,很快就端上餐桌。
尽管旅游业在兴坪发展了许多年,外来游客比较多,而兴坪人淳朴、善良的民风仍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