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内扣,一直以来都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它的持续存在将影响宝宝今后抓、握、捏等精细功能的学习与运用。那么,什么是拇指内扣呢?我们通过图片来看:
【拇指内扣的定义】
手向外拉伸拇指的肌肉伸缩能力差,导致拇指向手心运动。其主要表现为手指紧握拳,拇指屈曲、内收,其余四指在拇指外面或里面。
【拇指内扣的危害】
1、影响今后抓、握、捏等精细功能的发育
2、影响康复训练中手撑、姿势转换、爬等训练项目的进行,影响运动发育
【拇指内扣的误区】
很多人一看到宝宝拇指内扣就紧张,担心宝宝是脑瘫,其实,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一直是手握拳的,所以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也会经常紧握拳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拇指内扣的时间和程度会逐渐减少,因此,若超过两个月仍持续握拳,就要引起重视了。另外,宝宝出生后的四个月内还可能有手握持反射的存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宝宝偶尔拇指内扣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宝宝经常持续握拳,内扣,或4-6个月内内扣未减少,内扣程度未好,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必须尽快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拇指内扣的成因】
对于拇指内扣的成因,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
以上3幅图都是右手的肌肉解剖图,从图中我们知道,大拇指要向手心运动(即:拇指内扣),需要拇收肌、拇对掌肌和拇短屈肌(红色圈住的肌肉)收缩,将拇指拉向手心。所以,这些就是引起拇指内扣运动的肌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主动肌”。主动肌,就是在做训练动作时起主要发力作用的肌群。
反过来,若要拇指从手心向外伸展,我们将需要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蓝色圈住的肌肉)收缩。这些就是拇指内扣的拮抗肌,主要是抑制拇指内扣的。同时,它们又是拇指向外伸展的主动肌,而拇收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此时就是拇指向外伸展的拮抗肌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拔河比赛,当绳子的一端力量大于另一端时,绳子中间的标记就会被拉到力量大的那一端去。拇指内扣也一样,当引起它向手掌中心运动的主动肌力量大于它的拮抗肌,或引起拇指外展运动的肌肉力量过弱时,它就内扣了。
由此可见拇指内扣的原因概括可得:
1、握持反射未消失,神经病变
2、拇收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力量过强(紧张或痉挛)
3、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力量不足
4、除了以上神经、肌张力、肌力方面的因素外,宝宝受惊吓、哭闹、紧张时也可能引起短时的拇指内扣
针对宝宝拇指内扣(除了上面第4种原因只需妈妈多安抚安抚即可之外),我们应如何去缓解呢?
【拇指内扣的治疗方案】
1、轻叩手背促五指伸展
腕关节放松,指腹叩打手背。
2、以轻缓的推拿手法(如:拇指按揉、大鱼际按揉、拇指平推等)放松拇收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等缓解肌紧张及痉挛
上图为拇指按揉大鱼际,拇指画圈旋转按揉即可。
上图为拇指平推,方向由掌根向指尖。
3、以重刺激的推拿手法(如:拇指重力度按揉、叩击等)刺激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等,促肌肉收缩,提高肌力
方向由手背拇指尖向拇短伸肌、拇长展肌处平推或按揉效果更好!
4、将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背屈,牵拉1到3分钟
注意,上图治疗师两个拇指都是稍向下用力的,这样才可使得宝宝的拇指及四指被牵拉开来。
5、活动拇指根部
握住拇指根部做旋转运动,注意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
6、配以劳宫、内关、鱼际(这三个穴位轻缓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穴(这四个穴稍用力按揉),促经络通畅。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鱼际: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手三里: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中点上2寸,尺桡骨之间。
以上就是拇指内扣的成因、误区、危害及推拿疗法的一些介绍,拇指内扣看起来虽是一个很细微的而表现,却影响着孩子今后的认知、运动、手功能等发育,希望家长们引起重视!无论宝宝是否有高危因素,一旦发现问题还是应该及时就医评估。
想了解更多的康复及育儿知识可加入QQ群:贝蓓儿童康复1群322348729,浙江早产儿联盟二群246563077,专业收费QQ群:271949301。关注我们的博客:浙江早产儿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