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领域,其重要性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在第一、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进入第三学段,又当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本文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提供一些实施设想。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各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是“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较之一、二学段,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出现了以下变化:
1.从倾听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关于倾听,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是“把握主要内容”,到了第三学段则提出“抓住要点”。从“了解”到“把握”再到“抓住”,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更说明了课标对倾听方式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倾听的内容从“主要内容”到“要点”,也体现了课标对倾听内容的要求从粗放、泛化向精炼、概括转化的特点。
2.从表达和应对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主要通过“讲述”、“复述”、“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表达和应对,第二学段增加了“转述”,到第三学段又增加了“发言”。显然,较之前两个学段,第三学段的内容更为丰富,方式更为多样。不仅如此,第三学段在表达、应对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如“表达”,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简要讲述”,第二学段是“清楚明白”地讲述,到了第三学段则要求讲述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不难发现,第三学段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表达逻辑要求,还提出了表达技巧要求;再如,“应对”,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向对方请教”“与人商讨”,到了第三学段则提出“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的要求。“稍作准备”,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口脑一致性”特点,既要求学生全面思考表达的内容和策略,还要组织语言并加以提炼和概括,这不仅是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也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和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3.从情感态度的角度看目标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口语交际的态度上。第一学段提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到了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尊重”既表现在“倾听”时“认真耐心”,尊重对方的表达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讲话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也表现在自己说话时注意交际环境和对方身份,尊重对方的人格。“理解”既表现在对表达内容的理解,也表现在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听去想,去体谅对方的心情,这不仅是尊重,更是一种宽容。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情感态度要求显然要远远高于前两个学段。
情感态度目标的变化还表现在口语交际的习惯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这不仅是习惯要求,也是道德修养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
从口语交际目标的上述变化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掌握了口语交际目标变化特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
二、教材编排
(一)教材编排延续前两个学段特点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延续了一、二学段教材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与本组习作联系密切,每组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提示语都比较好地发挥了指导方法,拓宽思路的作用。
1.口语交际与单元主题相关
每一组教材从导语到课文,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单元学习重点,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单元导语部分先提出了学习要求,在课文学习中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了常用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中则提出了“在介绍时可以用上一些说明方法”,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语文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学习的说明方法,进一步强化巩固。从这一组教材编排看,口语交际作为单元的一部分,有机地整合在单元主题中,同时也对学生掌握单元主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密切
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十分密切。有些口语交际有专门的主题且与习作要求保持一致,如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珍惜资源》,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习作的要求是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主题高度一致,联系密切,教学时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有些口语交际没有专门的训练内容与习作要求浑然一体。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写读后感》的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教学时可以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为口语交际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3.提示语注重指导,要求具体
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的提示性文字十分注重指导,要求比较明确。有的口语交际提示语从生活实际或情境引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其中一个口语交际建议是结合名言警句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教材先提供了两条不同的座右铭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接着从“你觉得哪句话对你的启发大?”“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等方面,帮助学生拓宽交际思路;有的提示语针对口语交际交际要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具体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二)教材编排的变化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在延续一、二学段教材基本特点的同时,在教材体例、教学主题、类型以及教材内容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教材体例变化
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原先每组中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口语交际·习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2.主题类型变化
从第三学段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口语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一、二学段相比,口语交际的内容更加广泛,交际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从培养思维能力和客观辨正的认识方法出发,教材中增加了思辨类口语交际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增加了热爱祖国,颂扬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内容,如六年级上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爱看革命影视作品》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了畅谈艺术形式和民风民俗的口语交际内容,如六年级上第八组《身边的艺术》,六下年级第二组《了解民风民俗》;本学段口语交际内容还力求体现现代意识,如,六下年级第四组《学会生存》较好地体现了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的现代教育理念。第三学段口语交际不仅内容更加广泛,而且涉及到一些独特的口语交际技能训练类型,像“劝说”、“演讲”、“演课本剧”、“讨论或辩论”、“朗诵”等。教材主题和口语交际类型的变化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3.教材内容变化
从第三学段开始,口语交际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特点更为明显。口语交际内容已不局限于对倾听、表达、应对的单项训练,而是结合教学目标,对上述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这既对学生口语交际知识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其组织沟通,选择判断、信息获取、筛选等能力以及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提出了要求。如六上年级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要求采取不同的汇报形式,如演讲、朗诵,讲故事等,显然综合了多种口语交际技能类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演课本剧》,不仅训练学生表达、应对等能力,而且使他们的文字编写、美术设计、舞台表演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学建议
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教学重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把握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材安排的不同交际话题,确定不同的课时目标。从倾听、表达、应对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综合性训练。同时,应当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培养,使他们乐于与人交往,注重语言美,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循序渐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2.创设交际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进入第三学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应当特别重视以下情境的创设:
(1)任务情境
口语交际任务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任务情境应当具备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征。真实性,即所完成的口语交际任务是有实际意义的,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整体性,指任务不要太琐碎,要有利于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培养。开放性,指在完成口语交际任务时要让学生有创造的余地,选择的形式多种多样,呈现的结果丰富多彩。如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策划一次活动》,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任务情境:完成“浓浓的乡情”中秋联欢会策划活动。策划活动可以由三个连续的任务情境组成:①活动方案策划(小组讨论,策划方案)②活动方案竞标(评选最佳方案和联欢会总导演)③活动方案落实(选择演员、安排剧务……)。每个任务情境中均能实现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你来我往的交互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2)问题情境
口语交际的问题情境,指根据教学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搜集素材,思考酝酿、引发争论、批判性思考,在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珍惜资源》,教师设计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珍惜资源?2怎样珍惜资源?学生可以结合本组教材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在全班交流时,通过补充、提问等多种形式开展交互活动。
(3)矛盾情境
口语交际的矛盾情境,指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同一问题所产生的不同认识,或已有认识与实际结论有一定的差距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矛盾情境能引发“愤”、“悱”,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结构要素,使得倾听、表达、应对更为积极、主动。如六上年级上册第三组《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口语交际提示,然后引出《论语》中的小故事,创设矛盾情境: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不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贪吃,这样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根据这一情境,提出交际任务: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开一次辩论会,可以让学生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教师出示辩论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自由练说,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设计综合活动
进入第三学段,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口语交际技能训练。因此,应当设计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整合独白、对话、表演等多种口语交际形式,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多种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口语交际综合活动中还应当考虑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以及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来增加表达效果等。
4.规范口语表达
小学生在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常常会出现词语混用,语序混乱,言语罗嗦、表达跳跃,不知所云等语言含糊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际的正常进行。第三学段是儿童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如不加以必要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会对其今后的口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正常交际发生困难。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性。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发现学生用词不当,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问题,要引导学生评议、纠正。事实上,评议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是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对话沟通的过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总之,进入第三学段要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目标要求,把握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综合素养的发展。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