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宫又名“岩寻宫”,“昭灵祖庙”,始建于唐、宋之际,明代重建,清乾隆年间重修,近代又重修。雁阵宫座北朝南,为七间厢,三进庙堂,单檐歇山式,抬梁穿斗结构,由门厅、主殿和两边偏殿构成,门前为火,属典型的宗教类古建筑,建筑占地面积588平方米。现保存宋代古建筑风格,庙中前后有相连五口大小天井,规模宏大,石龙柱挺立,石狮、石麒麟雄踞、宏伟壮观,正殿祀三殿真君、从祀“孚善圣侯”陈应功,又从祀黄公二使、慈感娘娘、天妃娘娘、陈靖姑、张公圣君、普济圣侯、金玉朱三位童子。
据《八闽通志》《兴化府莆田县志》《福清县<祠庙志>》记载:唐宗之际,雁阵山上有昭灵庙、主祀赵昇,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敕封保禧真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状元黄公度请旨重修,绍兴三十年(1160)加封妙应,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加封普佑,乾道三年(1167),郡守钟离松祝祷祠輙应,寻曾修之,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加封灵济,尊称三殿真君。从祀“孚善圣侯”陈应功,因劝陈洪进纳土归宋,受封“平闽将军”,又发明“晒盐法”。宋理宗宝佑五年(1257)封孚善侯;度宗感淳二年(1266)封广利侯;八年(1272)加封嘉泽侯;端宗景炎元年(1276)封忠佑侯,世人俗称“盐神(盐公)、陈侯公”。
庙内的石刻:一是“神居瓜腹匏胎异,庙峙鳌山雁塔高”。一是“威宣雁塔风霜古,泽沛鳌山岁月深”,“以晒易煎功高管子,捐躯报国烈比睢阳。”这对联一直保存至今。还有一副木刻对联:“匏腹奇胎修正果,海邦作镇靖妖氛。”
清乾隆壬午年(1762)官漳州同知的邑人龚植三亲书“昭灵祖庙”匾额及乾隆癸辛卯年(1771)晋江汪斌手书“流峙千古”匾额完好保存至今。邑人曾梦鳌明朝神宗万历二年(1574)进士敬献异石,世人称“龙眼风”拜石尚存,明崇祯十六年(1643)春世孙鸣乔鸣俊重立宋绍兴八年(1138)高宗皇帝御书三大字赐状元黄公度读书处“登瀛阁”石刻,仍嵌在雁阵宫前墙壁走廊上,宫内珍藏宝贵的经书、高梯、名人石刻庙联、诗签,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昭灵祖庙又经乾隆壬午,光绪三十一年(1905),民国三十一至三十五年(1942-1946)重修,20世纪80-90年代海外侨胞和本境弟子重修,昭灵祖庙保存唐宋明清古建筑的风格,是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也是联系侨胞重要场所。
雁阵山,倚山面海,风光旖旎,远观海天苍茫,渔舟点点,近看古塔蔽荫,雁鸟阵阵。近年由海外侨胞捐资于宫埕口台阶两侧建设“思贤阁”、“怀广亭”。在山脚下兴建山门,东面修建“雁归亭”。西面建造鳌山境戏台,古色古香,香客游人常年不绝,瞻拜观光,流连忘返。
昭灵祖庙(雁阵宫)一九九二年列入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列入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二OOO年雁阵山风景区明信片由国家邮政局发行,誉满中外。
——文字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