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冰水0°
方言按:
老夫我走南闯北几十年,或长江两岸、或山区沿海,今生有幸定居大理且最终将火化在第二故乡大理矣!
真正的春城是大理:夏天没昆明热、冬天没昆明冷,居家全年不必买电风扇空调。更难得是下关风,吹尽下关上空烟雾废气粉尘!大理的蓝天全国罕见!
大理,上帝赐给我们的宜居之地!
三塔——大理的标志
大理,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临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驻地大理市下关镇,距昆明市331千米。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全州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2县市(1市11县),辖110个乡镇。2012年末,全州总人口34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占32%,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还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理三月街荣获“节庆中华最佳文化传承奖”,大理国际影会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全州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市、巍山县),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漾濞县、剑川县),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还以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省第一,1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剑川沙溪寺登街于2002年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100个建筑遗产和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剑川海门口被证明是云南文明之源,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中国社科院“2008年六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12年,大理正式由中国古都学会和东南亚(国际)古都文化发展研究院正式定位命名为“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及“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
大理古城南城门
——大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中部点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东部金沙江流域,地势平缓、沃野棋布;西部澜沧江、怒江流域,山峦迭障、景色壮丽;高山盆地之间镶嵌着明珠玉镜般的洱海等湖泊,终年碧波荡漾,构成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的自然景色。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来描写大理的气候环境。北面剑川县境内的雪邦山海拔4295.3米,是大理州内最高峰;西面云龙县境内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为742米,是大理州内海拔最低点。
——大理,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南天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苍山洱海、无量山、天池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州首府大理市是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金属矿产20种,非金属矿产25中,金宝山铂钯矿是全国第二大矿,大理石最负盛名,已探明贮量达1.6亿立方米。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生物多样性使大理成为著名的核桃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
——大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为云南省规划建设的滇西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滇西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
一、大理市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0.5%,坝区占15.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4122米(苍山马龙峰),最低点1340米(太邑乡坦底摩村)。大理市下辖下关镇、大理镇、喜洲镇、挖色镇、双廊镇、上关镇等11个乡镇。2010年末,总人口65.2万人,白族人口占60.4%。
1、苍山
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
苍山,含苍翠黛绿之意,又名点苍山,古籍中另有玷苍山、熊苍山、大理山之称。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结合部。苍山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山于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苍山山脉是国家地质公园,更是文化遗址,包括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后来的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大理国羊苴咩城遗址。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规程进行的科学发掘,初步揭示了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为研究大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科学证据。解放后,云南省博物馆在苍山沿线调查或试掘的遗址有:五指山遗址、中和遗址、余家田遗址、小岑遗址、双鸳村遗址、鹤阳遗址、上关遗址等7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苍山在地貌上处于滇中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分界线上,在云南由北而南下降的地势中,属中间梯层,在地貌形态上为高山地貌。苍山是横断山脉中段的一座名山。苍山山脉连脊屏列自北而南由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莲花峰、白云峰、鹤顶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应乐峰、小岺峰、中和峰、龙泉峰、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佛顶峰、马耳峰、斜阳峰19座海拔3074m~4122m的山峰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高达4122m,与西坡河谷相对高差2500余米,与东坡洱海相对高差2100余米。
苍山共有雄峙嵯峨的十九峰,山顶上终年积雪,被称为“炎天赤日雪不容”,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由上而下,顺东流淌一直注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自北而南的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阳南。这十九峰十八溪构成了苍山独特而多姿的景观。
公元八世纪,南诏王异牟寻曾仿照中原政权的做法,把南诏境内的名山大川敕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许多充满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观都位于苍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佛图塔、无为寺、桃溪中和寺、七龙女池、洗马潭、双龙潭、黄龙潭、感通寺等。
苍山巍峨而秀美,苍莽而幽深,云、雪、林、泉、石、花等组成的天然景观,让人倾倒。山云景变幻万千,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
苍山在第四纪时曾有冰川广泛发育,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将中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大冰期中最后出现的一次冰期用大理的名字命名,称为大理冰期,时间约在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苍山“大理冰期”的遗迹可以对应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玉木冰期和青藏高原的白玉冰期。
现今苍山仍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冰斗、冰川谷、刃脊、角峰等冰川作用遗迹,就主要形成于这次冰期。
七龙女池,位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是游览苍山玉带云旅游路必到的重要景点。
洗马潭杜鹃花
洗马潭。玉局峰北侧的洗马潭是一个典型的冰斗,海拔3920米,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有一高起的岩坎。冰斗底部洼地在冰川退却后积水成为冰斗湖,直径约70米,水深0.5-1.5米,水色清澈,明朗如镜。在苍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质清而自成特色,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率兵翻越苍山,曾在这里驻扎洗马,洗马潭因此而得名。
2、洱海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是我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水源丰富,汇水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为28.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洱海晨曲
洱海日出
洱海之印——小普陀
团山公园里的洱海渔女
3、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的象征,也是整个云南省历史文化的象征。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唐代南诏国时期所建,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为宋代大理国时期所建。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时期(公元713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王家寺院,有“佛都”之称。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当时的崇圣寺“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曾经有九位大理国的国王逊位为僧在此修行。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著称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然而历经清咸丰、同治时期的战乱、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的大地震和十年文革浩劫,将崇圣寺这座千年古刹几乎夷为平地,唯有崇圣寺山门前的三塔幸存于世。2005年,崇圣寺恢复重建工程全部竣工。4、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初在唐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天龙八部影视城
古城樱花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的樱花大道
5、喜洲古镇喜洲古镇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时南诏王筑宫殿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大理籍的商人,尤以喜洲多,号称喜洲商帮,为滇西三大商帮之一,主要经营药材、布匹、茶叶。喜洲是大理国家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古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
6、双廊
双廊镇位于大理市东北部,洱海东北岸,双廊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因此而得名——双廊。双廊镇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苍海风光第一镇”,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双廊村等12个村庄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7、环洱海公路
环洱海公路,紧贴洱海,蜿蜒在洱海的睫毛上,不仅风景优美,有的路段还设有专门的单车线路,能观赏到多美景。最美的是海东,从海东镇经天镜阁、小普陀、双廊、红山寺到江尾,几乎全部紧贴洱海而行,很多路段甚至有专门的单车线。环洱海公路全程115公里,无论自驾、骑单车、骑摩托车,还是徒步,都是非常好的线路。环洱海旅游景观道路的建设,使沿海105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提高了苍洱景区的内部通达性,极大的改善了旅游景观质量,丰富了苍洱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8、海西田园风光
洱海海西是大理风景名胜区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西片区指大理市阳南河以北、上关镇罗时江入海口以南、洱海以西苍山以东的坝区范围,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2.8~7.7公里,总面积约548平方公里,涉及大理市6个镇。洱海海西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秀美,是大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的精华之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错落有致的民族村落,使海西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有高原的雄浑,又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充分演绎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海西是景观特色鲜明、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是风景名胜区资源类型最丰富的区域。这些都是历史和大自然留给大理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部分。
9、下关
下关镇是大理市下辖的一个镇,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人口23.5万人。下关镇在唐代为南诏国龙尾城,因地处要道,曾是“天宝之战”著名的古战场。”下关风“著名,故有“风城”之称。多年后,下关城区或许就成为是现代气息的滨海城市。
下关夜景
二、洱源县
洱源,意为”洱源之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全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县城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89千米,距州府大理市下关公路里程69千米。
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弥苴河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洱源地处滇西高温热水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境内分布有九台-玉湖、牛街-三营、下山口-城西-温水等地热主显示区,共有30余处自然出露点,水温30~90℃,矿物质含量均达医疗热矿水标准。
茈碧湖清如碧玉,不仅以盛产珍稀古生物“茈碧花”而著名,还因里海北岸、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
洱源茈碧湖(旧称宁湖),湖泊面积7.86平方公里(加西南侧的草海,则为8.46平方公里),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最大2.5公里,最小0.75公里,湖岸线总长17公里,平均水深11米,最大水深32米,平湖水碧绿透明,年产鲜鱼近百吨。湖中盛产芘碧花,构成水花奇观,“芘碧湖”由此得名。芘碧花属睡莲科,叶呈心脏形,浮于水面,茎长七八尺,扎在水底泥中,夏季开花,类似莲蓬,多为黄白色,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4时开放,其余时间闭合为花蕾状,清香扑鼻。
大理地热国,占地近1000亩,是以温泉沐浴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风景区,位于茈碧湖畔。
凤羽,徐霞客称为“桃花源”的好地方。凤羽,位于洱源县西南部。2001年4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12月,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凤羽街上古时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保存完整。星罗棋布的村中三方一照壁、四合院的白族民居建筑,整体风貌简洁朴实,村中那青石板巷道,清澈的流水,街头巷尾的民居古建筑、古塔等都形成了凤羽古镇的独特风貌,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众多的自然景区分布面积大,景观多样。
西湖位于苍山云弄峰山麓,镶嵌在右所镇西部的佛钟山下,面积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3.3米,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洱源西湖湿地公园是继元阳哈尼梯田后云南省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还是云南省第一个天然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湖湿地地处洱海源头,属澜沧江水系,为高原断陷湖泊,是大理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西湖湿地生物丰富多样,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有洱海大头鲤、灰裂腹鱼、大理裂腹鱼等特有鱼类,是许多越冬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也是濒危鸟类紫水鸡的生存地。湿地内活性炭沉积特殊,在湖泊演替、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同时是云南省高原湿地中景观独特、白族风俗浓郁的特殊区域。三、剑川县
剑川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22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县城所在地海拔2200米,2010年全县总人口17.79万人,有白、汉、彝、回、纳西、傈僳等世居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90.5%,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之乡”。剑川县城(剑川古城)距大理市126公里,距丽江市72公里,据昆明市464公里。
2010年,剑川荣获“2010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族文化旅游名县”等称号,沙溪寺登村入选108个中国村庄名片。剑川木雕工艺精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剑川解放前是中共滇西工委所在地,“四.二”武装暴动的成功为滇西北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献名邦“的标志——剑川古城文魁牌坊
剑川古城始建于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已有650多年历史,原有古城墙巍峨壮观,古城墙、樵楼1952年拆除。现四门护城河、壕桥犹存,古城墙基础四至清晰,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