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音乐课的法宝
背景:
音乐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大多数同学神情投入地在歌唱,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时候,总是夹杂着一些不协和的音符,原来是有几位学生在开小差,漫不经心地在唱或者在讲话,甚至产生小动作发出各种声响,对他们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他们几个特点:1、对清一色的歌唱形式毫无兴趣,2、好动无法专注,爱搞一点小闹剧3、歌唱音准不佳。演唱总是漫不经心。在我任教的班中,几乎每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学生,他们成为班级歌唱的不协和音,经常打断甚至扰乱课堂进程,他们大多是各科老师头疼的对象,用音乐科任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可是煞费苦心,用尽各种手段,但往往还是收效甚微,有时简直急得团团转……直到有一天,我用上了打击乐器。
案例描述:
四年级的一节音乐课,学唱《我和提琴》。作为常规音乐课,往常一样模唱、视谱、随琴歌唱、甚至领唱,都已基本达到,当然也还夹杂着一些不协和音,几位令人头疼学生还是见缝插针的在搞小动作和说话,我训导了一番后令全班起立,模拟登台表演再唱一遍,在我的钢琴伴奏下,学生们流畅地歌唱,声音还是不错的,但总觉得还是不尽人意,总觉得还缺少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处理好,于是我拿出了一件打击乐器:双响筒,摇头摆脑地哼着旋律敲出“咯嗒嗒”的节奏,问谁来模仿演奏,没想到反应非常热烈,几乎全班举手!特别是那几个“不协和音”的顽皮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看着他们个个热切参与的眼神,心里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挑了“四大天王”中的一个,让他出来演奏,他竟然像模像样的敲了出来,和我弹奏的曲子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为音乐增加了新的气息,并博得了一阵自发的掌声!看着他那兴奋的表情,我一不做二不休,把一直摆在课室角落里的学校艺术团演出时才用的康佳鼓也搬了出来,简单的三拍子节奏,强大的低音震撼力,把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都调动起来了,同学们争相举手,跃跃欲试,我挑了另一“天王”出来尝试,没想到这好动的孩子,在节奏乐器方面竟然有不同寻常的“天赋”,很快就能上手了!
接着,我又拿出一些乐器,如:碰铃、三角铁、铃鼓、沙锤等,一个小型打击乐队就这样形成了!每增添一样乐器,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争相尝试,那些急了的甚至高喊“老师请我!”我当然也不忘借机整理一下自己的课堂!说“老师不是看谁的手举得高、或者大声叫喊就请谁,而是看谁能安静下来认真地模拟练习,规范地举手!”全班竟然出奇地安静了下来,我仿佛得到了掌控课堂的灵丹妙药。
没想到打击乐器的魅力如此之大!接下来的音乐课,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经过考虑,增购了几件更有魅力的打击乐器加入,如:小鸟型的响筒、像个鸟蛋似的沙锤、音树、旋律钟、铝板琴、木琴等,在歌唱演唱形式上有领唱、齐唱、合唱等,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有针对性地挑选合适的人选来演奏,构架起一个发挥个性和特长的演练型的音乐课堂。一段时间下来,各班的音乐课堂明显好转许多,一些顽皮的孩子开始听我的话了,课堂的歌曲演唱也因此鲜活了起来!
评析:
音乐本身是一种个性和特长表现的艺术,一统化的齐唱歌唱教学,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表现欲望,不利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更因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差异,在缺少细致的个体关注的音乐教育模式下将失去因材施教的机会。打击乐器的合理利用,解决了学生动与静的平衡,更加符合歌唱教学的规律和发展。事实证明:安静的孩子让他们甜美地歌唱,而好动的同学无法在这种静美中约束自己,那就让他在音乐伴奏的节奏中动起来!毕竟一个简单反复的节奏、或者一窜过度性的风铃声并不是要很高的音乐天分才能做到,而在音乐进行的贯穿中,这些孩子都很乐意专注地聆听和准备他呈现的每一刻!
音乐课堂表演实录相关网页:
1、新浪:http://you.video.sina.com.cn/m/1912968055
2、优酷:http://www.youku.com/u/UNDI5NDcyNzg0/videos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