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认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知识与技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知识与技能)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即细心观察,用心领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东西。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播放一小段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在哪儿。(播放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大自然的声音)
揭题: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想想你听到了什么?(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我们长期待在热闹的城市中,远离了大自然,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跟随着作者李汉荣,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课件出示:题目——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着重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2)再请同学们仔细找找,哪些字是容易读错的,给全班同学提个醒。
可能是树冠(guān guàn)、扎进(zāzhā)、旋转(zhuàn zhuǎn)、唱和(hé hè)、细数(shǔ shù)、瀑布(pù bào)、津津乐道(jīnjīng)等几个字。
(3)然后请同学们想想,哪些字是容易出错的,也给大家提个醒。
可能是“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等等易错字。
(4)既然字音、字形都基本掌握了,那就请同学们将自己最容易出错的字词抄写几遍,一定要注意读音和字形。
(5)再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不懂的,说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懂的字词,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工具书来加深理解)
可能不理解的词语有:【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讨论。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了。【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等等字词。
2.默读课文,寻找“朋友”
(1)我知道作者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访朋友,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看出来的吗?引导孩子们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学生就会发现第一自然段有:“早晨,好清爽!”最后一自然段有:“还带回一路月色。”这就可以看出是早上出发,晚上归来了。
(2)那再请同学们再好好看看,这两段采用的什么手法呢?引导孩子们读懂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
学生就会发现这是“首尾呼应”,通过最后一段“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与第一段“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相互照应。
(3)再请孩子们仔细读读,体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好处。
学生会发现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山中访友的愉快心情。
(4)同学们知道了作者花了一天的时间去拜访朋友,那他拜访的都是哪些朋友呢?引导孩子们仔细地寻找,一一说出拜访的朋友,告诉大家在哪儿,并读出来给大家听。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里还要指导同学们带着喜爱、愉悦的心情朗读,在读中体会这种情感。
学生就会发现作者拜访的朋友有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5)同学们看看,我们拜访的朋友有什么特点,和你拜访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学生就会发现这些“朋友”都不是人,而是景物。
(6)那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明明是到山中去看景,他为什么要说成是去访友呢?引导孩子们从这些景物入手,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就会发现: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山中去看景说成是去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这样,读者也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会热爱大自然,把它们当做自己的朋友。
(7)同学们说得真棒,那再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朋友是哪些自然段出现的呢?
学生会发现是3—7自然段。
(8)不错,也就是说文章3—7自然段都在向我们介绍作者拜访的朋友,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这些朋友浓浓的爱意。这样的话,剩下的就是文章1—2自然段和文章第8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学生就会发现这是文章的三个层次,1—2自然段为第一层次,点明了作者山中访友的时间、环境以及美好的心境。3—7自然段为第二层次,向我们介绍作者拜访的朋友,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这些朋友浓浓的爱意。第8自然段为第三层次,写作者在傍晚告别了山中的朋友,踏着月色尽兴而归。
三、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会写为止。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第一层次第1、2自然段清晨出发、心情愉快
第第3自然段古桥
二第4自然段鸟儿、露珠、树
层第5自然段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次第6自然段落花、落叶、石头
第7自然段雷阵雨
第三层次 第8自然段傍晚离去、尽兴而归
第二课时
一、图片展示,切入正题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作者所拜访的这些朋友,还记得吗?来,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你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正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喜爱之情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些朋友。
二、角色转换,领悟情感
1.同学们,现在你们的角色是充当作者,我就扮演古桥,我们是可以平等对话的,谁让我们是朋友呢。那么,文中的句子,不懂的我就要问咯。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开始咯。
(1)你明明也说了,我只是一座古桥,为什么又要说我像德高望重的老人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从修辞入手,并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弓着腰”、“俯身凝望”、“依然如旧”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学生就会发现:这里用的是比喻,既写出了这座桥的古老,时间久远,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
(2)你看,你们对我说话都是用的第二人称“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学生就会发现:这样直抒胸臆,达到了一种平等的交流,体现出了作者对古桥的热爱和赞美。
(3)那我想亲耳听到你们赞美我,好不好啊?你们是怎么赞美我的,一起读出来给我听听。
学生齐读:“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唯有你依然如旧”。
2.同学们已经知道要怎么对话了,有谁愿意来试试第4自然段中的鸟儿、露珠,还有谁愿意充当作者的。引导学生从修辞入手。
(1)问:我是鸟儿,只会叫,你为什么认为我在呼唤你的名字呢?我也只是一颗露珠,根本不会与人交换眼神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答:我采用的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你们当做人来写,这样就形象地表现了我与你——鸟儿、与你——露珠这两位朋友是有默契和情谊的。
3.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脚下长出根须,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汁液啊?引导学生从修辞入手。
学生就会发现:这是联想,并不是真的变成树。这样写是将树与人融为一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三、含英咀华,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先齐读第五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作者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2.见了面呀,别忘了打声招呼,来,和山泉打声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根据作者所描写的山泉的句子,我们能看出山泉有什么特点吗?注意抓住关键词哦。
山泉“清凉”,可以喝水解渴;“明镜”说明山泉很清澈,人的倒影映在水上,跟在镜子前照一样。
3.山泉清得是一面明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泉的清澈。
4.本来无法体会山泉到底有多清澈,可是当我们想象捧着一面明镜,都有我们的倒影了,变得浅显易懂了吧。那山泉是怎样将这面明镜呈现给我们的啊?
“捧”给我们的。
5.山泉会“捧给我们”吗,它是物,它会懂得捧吗?所以啊,作者是把山泉当做人来写,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拟人,赋予山泉生动的形象,而且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6.假设你是山泉,你听到了作者这样的问话,你会如何回答?
“你好!你走了那么久,一定累了吧,坐下歇歇吧,整理整理妆容。我这里还有清凉口渴的水哦,很好喝的,也很解渴。”
7.如果我看见了这么清凉、清澈的山泉呀,我都舍不得走了。不过呀,后面还有更多的朋友等着我们去拜访呢。XX你告诉我,作者是怎样跟溪流打招呼的啊?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8.溪流那么热情地邀请我们,就让我们想想我们所知道的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然后随着溪流来唱和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9.溪流流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就把溪流写得跟人一样,会吟诵小诗。刚刚我们也与溪流一起吟诵了小诗,也体会到了溪流流动的清脆与抑扬顿挫,我们也与溪流达到了一种默契的交流。
10.紧接着我们来拜访下一位朋友——瀑布(播放瀑布发出的声音)。你看,我们都还没走到它面前,就已经听到它的声音了,这呀,就是先声夺人。也来跟它打个招呼。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11.我们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领略到了瀑布的飞泻而下,今天我们通过听瀑布的声音也领略到了它恢弘的美。同学们能告诉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瀑布写成男高音演员,有着天生的金嗓子,可以发出雄浑的男高音,写得很有情意。我们一起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
12.还剩下悬崖、白云、云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给大家分析分析,可以自由讨论。
13.悬崖这里啊,我还得提醒大家一点。你们看啊,我们站在悬崖上看峡谷,觉得很险很高;当我们站在峡谷里,仰望悬崖,又觉得悬崖离我们好远好远。这种写法啊,就是衬托,突出了悬崖的险峻挺拔。
14.另外,有同学看到这里有“仿佛”二字,就认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学们仔细看看,比喻要有相似之处才能算得上比喻,他说“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悬崖经过历史的沉积,会有一层一层的褶皱,但那只能说和额头相似,但这里最准确的是将悬崖赋予人的特点,拥有智慧,并不是相似。
15.写云雀的句子我也要提醒一下,云雀是确实喜欢叽叽喳喳地叫,那它叽叽喳喳的声音是实写。作者所猜想的回答则是虚写,并不是真实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云雀快乐的生活。
16.你们的分析作者相当满意,他说了:“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同学们请告诉我,言外之意是什么?
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17.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与“这山中的一切,全都是我的朋友。”哪句用得更好?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用得好,用反问句起强调作用。
18.再看这些朋友啊,作者都是用“你好” “你好”“你好”开头,而且这些句子结构相似,那么这些朋友串起来是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成的啊?
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加强了语势。
19.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朋友,现在请同学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并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
20.学习了这么多修辞手法,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修辞手法,也给大家介绍一个山中的好友吧。
21.我们接着来看下一组朋友,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给你们一朵落花,你们能够嗅到大自然的芬芳清香吗?给你们一片落叶,你们能够看到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吗?给你们一块石头,你们能够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吗?引导同学们用心去感受。
学生就会发现: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来并融入泥土,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循环中生生不息,这样就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作者就是在用心感受。
从修辞手法来看,这里也运用了排比,作者从嗅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来感受体验大自然。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领悟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生命哲理、思索着大自然所承载的悠久历史。
22.最后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就会发现: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雷声比做成侠客的吼叫,突出了声音响亮的气势;把雨落下来比做成醉酒的诗人的吟咏,突出了雨声的清脆悦耳。两个数词则表现了雷阵雨来临时的密集。作者运用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谁都会说这是上帝给我的恩泽),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的恩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23.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音乐)
三、布置作业
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段,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或者由景物而引发的思考。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的老人
树林——鸟儿、露珠、树:知己
修辞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朋友
落花、落叶、石头:教你领悟真谛的朋友
雷阵雨:侠客、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