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八百壮士》荡气回肠的背后
文/余玮吴志菲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
《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后来,它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歌,传唱至今。
谢晋元(右)在淞沪抗战前夕留影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困守孤军营。1941年4月,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同年12月,日军突入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据目前最新的数据统计,“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52人,大部分官兵来自湖北省咸宁市,其中通城县约有200余人(有名、有姓、有地址的通城籍士兵达76人,包括谢晋元当年的警卫员万连卿及三连三排副排长樊城等),赤壁(蒲圻)市有名、有姓、有地址的共有21人。
湖北赤壁籍“八百壮士”田际钿生前回忆:“开拔的这一天,武汉各界市民在汉口中山公园召开大会,欢送我团上抗日前线。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我们全体官兵雄纠纠地通过市区到大智门火车站上火车,沿途店铺燃放鞭炮欢送,市民们向我们挥手致意。”
“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为了赞颂“八百壮士”,由桂涛声作词、夏之秋作曲,专门为“八百壮士”谱写了《歌八百壮士歌》的歌曲。
四行仓库屋顶的守军官兵对来袭的日军进行猛烈反击
《歌八百壮士》这首歌颂“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中英雄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孤军奋守闸北四行仓库事迹的歌曲,就是夏之秋在这个时候作曲的。这首1937年诞生于作者故乡武汉的经典作品,最初是独唱曲,第一个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她是在汉口三教街俄国俱乐部演唱的。之后,夏之秋才将它改为混声四部合唱。据夏之秋生前回忆:“有一天,我在汉口原华中大学中共地下党员黄兴学同学家玩,不期遇见桂涛声,在这之前,我们并不相识。黄兴学向桂涛声介绍我说:‘这是我的同学,他是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的,很会作曲。’当时我们两人并未深谈。过了几天,我在汉口女青年会指挥合唱团排练时,桂涛声来了,他交给我一张纸条,我一看:‘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歌词里那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与我的心情十分吻合,这一下子便感染启发了我。涛声还站在一边问:‘你看合不合用,不行的话你完全可以修改’。我说:‘这歌词太棒了,曲我会很快地谱写出来的。’”
夏之秋回家后,连夜把歌词作了调整,谱成曲。
几天后,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首次独唱这首歌,由夏之秋弹钢琴伴奏(当时钢琴谱尚未写出)。“中国不会亡”的歌声第一次从武汉响起。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当场观众多次要求“再来一个”。
中共党史出版社献礼书《红歌纪事》(余玮 吴志菲 著)出版
夏之秋曾回忆说:“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在重庆的一次演出中演唱了由我指挥的《歌八百壮士》,张治中将军在台下听后走到后台对我说:‘歌写得很好,你是否能将中国不会亡改成中国一定强更好些?当然,我是外行,只是建议。’我说‘好啊!可以这样改。’几天后,我在著名爱国人士周苍柏先生家,遇见周恩来同志,他亲切地提到《歌八百壮士》和《思乡曲》,我便告诉他张治中将军建议改动歌词,周恩来听后,说:‘好啊!文伯(张治中字)这个建议也有他的理由。’于是,这首歌曲便有两句不同的歌词,在台湾,如今还是唱的中国一定强(歌词稍有改动)。我1991年访台时,还和海峡那边的音乐家们,包括湖北同乡会的乡长胡秋原等人一起用两个‘版本’同唱过这首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总第2192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