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于良史,籍贯与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我刚才问了摆渡大婶和沟沟大娘,都没有给出答案。不过Ta们都说,于良史大约是唐肃宗时代的人。《全唐诗》录存于良史有七首五言诗,全都风格清淡闲雅,善于描摹物态风光,而且笔下时有警策之句。举个例,“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雨洗山林湿,蛙鸣池馆晴”(《闲居寄薛华》)。有兴趣的可以问问渡婶,都能搜到的。
这首《春山夜月》,之所以脍炙人口,应该也是这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功劳。——呵呵,忽然想起那个ID叫做“弄花香满衣”的丫头了。好久没有消息了,我是很好的,有吃有喝有得穿,不用担心。你还好吗?
鉴赏:掬水是捧水的意思。弄,这里理解成采摘,或者攀折吧。我更愿意用采摘这个词,毕竟采花是件很风流的事是吧?月影在水,所以捧水时把月光也捧在手中了;花有清香,所以赏玩花枝时花香沾衣。此句虚实结合,物我相融,确实是神来之笔,充满了童心志趣,意境深远啊。
PS一句:驴爷还感觉,这花,必得是山林路边的野花,而且还必得是树花,有很多,是花海般,必须的。如果是草花,长得很低,要看一眼都须俯下身去,就失了意味了。所以弄,应该是攀折,而不是弯腰去掐。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这两句属于提纲挈领。并且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好奇:都有些什么胜事啊?竟然让你赏玩到深夜,都忘了回家了?——那么,往下看吧:“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优雅不?有趣不?而且“月”字紧接前面的“夜”,“花”紧接上面的“春”,承接自然,圆转自如。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唯兴所至,何计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徘徊,彷徨啊。驴爷想,如果没有蚊虫蛇蚁——应该没有,因为刚刚春天啊。不过无从考证于良史这诗是在哪里写的,如果是在南方就不好说了。但在我们这边,按他说的“春”这个季节,蚊虫蛇蚁还在春眠——在山石陪着花香月色过一夜也不错。最好再来二两不小酒,喝得晕晕的。这时候什么都忘了,只有惜春惜花的情趣。
可能于良史也这样想的吧,不过他还是犹豫着到底走与不走,回与不回。“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正值此时,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
这最末两句从近景转向远景,并以钟声引出画面,是一种镜头的纵深转移。展示了全幅的春山月下,笔触是何等轻柔!并正好与前面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于良史或者并不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但我认为,这首《春山夜月》,绝对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唐代的诗人,也不只是李白杜甫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