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厨王争霸 厨王争霸外国拿中国油

最近央视推出了一部极具特色的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真实地还原了中国人的饮食情结,把味蕾上的享受,延伸到化学的层面,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加上原汁原味的汉语评论,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外国观众,都不失为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纪录片。而端午假期,一档中法名厨对决的《厨王争霸》栏目,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饕餮盛宴。地道的中国食材、传统的烹饪工具、令人眼花缭乱烹调技法,中国大厨和米其林星级厨师在缺少调味品的情况下,通过各自的方式来呈现出完美的味觉搭配。

其实更吸引我的,是两支来自不同国度的顶极厨师队伍站在同一平台,展示风格迥异美食的同时,也完美演绎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国的厨技历来讲究火候,中国的菜肴追求色香味的融合,中国的厨师喜欢使用单一的工具完成多种烹饪技法。相比而言,法国大餐更偏重于食材在营养上的搭配,摆盘的艺术,甚至就餐过程中的繁冗礼节。曾经有中国的厨师只带一把菜刀一口炒锅参加国际比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然而法国厨师绝不会将此看作荣耀。正因为如此,一些法国厨师对于食材、炉灶和炊具的不适应,就不难理解了。

若干年来,国人把学习欧美先进文明的语言、文化、乃至生活方式,视为理所应当。所以至少从饮食层面上,中国人了解法国人,远比法国人了解中国人更多。从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到中央电视台“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作为愈加开放的中国,愈加自信的中国人,是时候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了。

米其林评委对于菜品的评定角度十分专业,这给中国的厨师补了新的一课。另外,从中法双方的握手可以看出,中国人特有的谦逊与矜持,让中国厨师略显得信心不足。当然,这些欠缺并不难以补足。最终的比赛成绩我没有过多关注。可不是,饮食一旦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味觉上的些许缺憾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法厨王争霸 厨王争霸外国拿中国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1330.html

更多阅读

缅王疆括流亡中国去世七十年祭 缅怀亲人去世的诗词

旧文重发缅王疆括流亡中国去世七十年祭兼怀必雨老师缅末代王孙-召莽洒-班都拉-疆括召莽洒-意为皇太子;班都拉-缅军名帅-意为高德;疆括方为其名疆括之父美克雅,是贡榜王朝第九任国王曼东王的长子,他和末代缅王锡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中法战争:民族英雄刘永福

晚清秘史——1884之中法战争:民族英雄刘永福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

声明:《中法厨王争霸 厨王争霸外国拿中国油》为网友斜了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