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解中的纯粹意义上的审美体验,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已朝着泛审美体验的道路上发展。审美的体验不再是少数的“精英分子”,“文人骚客”们独有的体验,普通人也能够生发体验。即使是一部短短两小时的电影,也能够引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获得“美”的感受。
怀着一份童真的心情再次观看了2010年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观影过程中,好像又回到了儿童的世界。在那个像泡沫般斑斓美丽的世界,动物像人一样能够说话,猫能隐形,毛毛虫也会吞云吐雾,有红白皇后的王位之争,还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影片中那个满头亮丽的金发少女,承载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儿时的梦。曾几何时,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爱丽丝。小时候的我们,想象长了一双翅膀,在辽阔无际的天空里自由地驰骋。童话的世界里,美人鱼是那么真实地存在。
乘着电影的奇幻之旅,我们寻找心中沉睡已久的爱丽丝。
审美之人物篇
影片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而扑克牌是统治这个世界的人,红心皇后和妹妹白皇后有着一场权利之争。在这里,爱丽丝遇到了疯帽子、双胞胎兄弟,和一些奇怪的动物,如智者毛毛虫阿布索伦、能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柴郡猫、酷爱烹饪的三月兔、佩戴利剑的勇士睡鼠。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媒介艺术,以视觉画面和声音组成的逼真镜头展现了爱丽丝梦游的的仙境,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进入这个奇幻的世界。电影院上映的3D版本更是会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观众的体验可能从听觉、视觉扩展为触觉,仿佛真能像爱丽丝一样吃了块蛋糕变大,喝了杯水便缩小,能变成拇指小人把疯帽子的帽子当作一架舒适的马车。
电影或者3D电影这类审美媒介的作用,首要的便是这种接触和情景再现。这是沟通过程的第一环节。如果不能借助这种现代电影媒介形态,或许我们的爱丽丝寻找之旅就会局限在英国作家查尔斯的书本中。爱丽丝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审美的文本,兴媒层是它的第一层面。因为我们的认识首先便是从感知媒介开始的。
电影或书本中出现的角色,是构成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审美文本的重要元素,它们或属于审美文本中的某种价值形态。
影片中的白皇后,俨然是雪的精灵,是纯洁的象征。一身白色的蕾丝百褶裙,垂披在肩的银色卷发,白马坐骑,这就是白皇后。一个优雅、善良,象征着和平与光明的女王。白皇后总是举止轻松愉快而又优雅大方,善待她的子民。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总是和谐、优美的姿态。而与此相对的红皇后则是滑稽中的丑。她的脑袋大得与身体不成比例,是一种不和谐的表现。她性格跋扈,成天叫嚷着要砍掉人们的脑袋。本是“仙境”的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她靠着炸脖龙这个大而凶残的怪兽夺走了白皇后的桂冠,成为了女王。白皇后与红皇后,一美一丑皆在我们的审美范畴之内。
影片中出现的“人化”小动物更是形成了一组富有感兴的符号系统,属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审美文本的兴辞层面。这里我们撷取一些对象来进行分析。
毛毛虫阿布索伦,整天吸着一只烟斗,吞云吐雾。它的右眼挂着一只眼镜,脸上布满皱纹。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权威,是智者的象征,能够指引方向,预测未来。而事实上,毛毛虫就是智者的象征,绝对正确,扑克王国里的所有“人”都尊敬、信任它。
睡鼠马林坤,俨然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勇敢斗士。因为它的腰身总是配备着一把利剑,目光炯炯的,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面对巨大无比的班纳毛怪和凶残的食人鸟,它毫不退缩。靠着勇敢和自信把班纳毛怪和食人鸟的眼睛都刺瞎了。
孪生胖兄弟叮叮和咚咚更是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对活宝。从它们的一出场,圆乎乎的身躯便攫住了我们的眼球。自热而然地,双胞胎会是我们理解中的可爱、善良、搞笑的影片角色。它们老是做相反的事,说相反的话,但是危险来临时又很团结一致。
审美之台词篇
看完整部电影,里面的经典台词似乎还在耳畔萦绕。言虽尽而意无穷,在审美文本的兴味层面上,使感兴余味犹存。
台词作为一种影视艺术中的必不可少的表意单元符号,以人物对话和当时的情景作为一种依托的媒介进行审美编码。台词符码形态,是一种表意,而且是一种可以进行外延化的表意。我对外延化的解读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对里面的人物台词做出自己独有的见解。一句简单的台词,在一些观众的理解中,可能具备非常深刻的内涵。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中,有一些很精彩的人物对白,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
还是小孩子的爱丽丝躺在床上,对父亲说:“我发疯了吗?”父亲查尔斯的回答是“恐怕是的,你整个精神错乱,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所有优秀的人都这样。”
对父亲来说,一个小孩子每晚做一个不变的梦,是有点怪异,但是他对小爱丽丝说,所有优秀的人都这样。这不正说明了爱丽丝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吗?“优秀”作为一个台词符码,显示了它的意指作用:优秀的人,有自己的不同寻常之处。那么,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在优秀的人身上就可以理解了。就像“天才总是带有点偏执”这句话所表达出的意思一样。
影片中毛毛虫阿布索伦一共出现过三次,它的台词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作用:
“你是谁?(爱丽丝)不完全是(爱丽丝)”,
“我说你不完全是爱丽丝,但现在你已经和她很像了。实际上,你几乎就是爱丽丝了”,
“眼泪是永远没有办法帮上忙的……请记住,沃尔铂之剑知道自己的使命,你要做的就是和它一起坚持下去。”
这三句话其实就是爱丽丝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到最终成长的过程。台词符码“不完全是”意指爱丽丝还没找到自我正确的定位,还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就是”意指爱丽丝这时已经成长成熟了,她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但是当决战之日到来时,爱丽丝犹豫了。疯帽子曾用手指着爱丽丝的心脏,说道:“这里,有东西,不见了(暗指勇气)。显然,爱丽丝的勇气寻找之旅还没到达终点。这时阿布索伦的“眼泪无用”一说,赋予了爱丽丝勇气,鼓励她坚持下去,找到那个真的自己,勇敢的自己。
阿布索伦最开始的“你是谁”的问题,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表意。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就曾提出过“认识你自己”的命题。这句台词符码表意的是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中都曾有过的追寻。正是阿布索伦的追问,带着爱丽丝走出了迷惘,认识了自己。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问“我是谁”。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正确定位,是成功的首要前提。
审美之艺术形态篇
这里所指的艺术形态包括了音乐、舞蹈和造型等艺术形态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电影的片尾曲是艾薇儿所演唱的单曲《Alice》。这是一首带有动感的音乐。动感又不失柔婉的音乐,感觉上就是片中主人公爱丽丝勇敢坚定而又美丽善良的符号象征。
“I found myself/ In Wonderland/ Getback on/ My feet again(终于,我找到了自己/ 在这个奇境里/ 我重新找回了/ 自己的足迹)。
上面是里面的一小段歌词。艾薇儿所唱的不正是爱丽丝的心声吗?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审美语境之下,配上这样的一首曲子,就能够很容易掀起观众心中的情感波澜,仿佛随着爱丽丝一同在仙境中经历认识自我的过程,最终一起成长。音乐艺术符码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跟着旋律的节拍沉浸其中。
舞蹈,这里特指疯帽子所跳的福特韦根舞。舞蹈是一种典型的表演艺术,它的符码形态以“舞以尽意”、“舞以宣情”向受众表现情感和传达意蕴。疯帽子的福特韦根舞是在决战胜利之时,他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跳了一小段最擅长的福特韦根舞。
疯帽子的舞蹈,极尽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给人“太空漫步”的感觉。它没有古典舞蹈那种程式化的规范,讲究的是身体的自由奔放,是感情的“酣畅淋漓”般的宣泄。
舞蹈艺术符码的特征之一,即造型的动态性,在福特韦根舞中也能体现。疯帽子桀骜不驯、宣扬着个性的外形、夸张不失真实的表情和灵活多变的肢体动作通过他的福特韦根舞被成功地编码,传达出他对决战胜利喜不能言说的心情。
造型上,我们可以女主角爱丽丝的造型特点进行解析。影片的最开始,一个身穿白色睡袍、披散着满头金发、面部苍白的小爱丽丝,出现在父亲书房的门外。小爱丽丝的造型符码形态,包括白色的睡袍、披散的头发、苍白化的面部处理,诠释了小爱丽丝从噩梦中惊醒的场景。这个审美符码的意指作用,就是成功地把小孩子很单纯的一面与做噩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影片的后段,爱丽丝在战斗中换上了银灰色的盔甲,同时配以亮片的裙作为装饰,意指一个勇敢无畏、英姿勃勃的少女战士,与战争的场景相符。
影片的最后,爱丽丝坐船离开时,则是穿着一身蓝色基调的服饰,象征着希望;一头亮丽的金发,在海风的吹拂下飘扬,此符码寓指爱丽丝不是当初那个对现实生活压抑彷徨的女孩了,她变得成熟稳重。
审美鉴赏的作用之一,就是使隐含在审美文本中的价值具体化。我对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文本所做的审美鉴赏,也是为了揭示它内在的价值,来表达我自己的感受。由于里面可用来做分析的素材有很多,我在上面只是摘选了一部分进行分析,没有对所有的素材文本做更全面的解析。
在我看来,对这部电影的观赏,其实就是我们寻找心中的爱丽丝的旅程。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春懵懂期,容易感到迷惘,觉得现实压抑了个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影片中的爱丽丝在这个仙境中经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慢慢地成长。她逐渐认识了自己,对于未来,有自己的追求和期盼。这也是,我们作为观影者,能在里面收获的。